天天看點

手握蘇聯遺産,号稱“歐洲糧倉”的烏克蘭,如何變成“歐洲子宮”

作者:縱橫三千年

1991年12月25日,世界超級大國之一的蘇聯宣布正式解體,分裂成為了15個國家。

其中烏克蘭繼承了蘇聯最為豐厚的軍事産業以及核武器,包括78萬名服役軍人,将近上千家的軍工企業和軍事裝備等。

當時的烏克蘭可以說是僅次于美國和俄羅斯的軍事強國,國内的核武器數量甚至比英美這些國家加起來的都多。

同時,蘇聯工業中最為精華的部分,也分布在烏克蘭地區,例如在黑海的造船廠和生産瓦斯輪機的機械廠等等。

當時的烏克蘭,是一個連北約和俄羅斯、美國都十分忌憚的軍事強國。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軍事強國,竟然在多年以後,成為了歐洲地區最為貧窮的國家之一。

個人所得排在了歐洲倒數第二位,僅高于不知名的小國摩爾瓦多。甚至,國家的經濟要靠着女性的身體和肚子來支撐着。

那麼,這個曾經手握蘇聯巨大遺産的烏克蘭,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貧困和落後的?

手握蘇聯遺産,号稱“歐洲糧倉”的烏克蘭,如何變成“歐洲子宮”

烏克蘭,曾經的“歐洲糧倉”

烏克蘭位于東歐地區,這裡不僅幅員遼闊,擁有着世界上30%的黑土地,糧食出口産量一度位于全球第三。

同時烏克蘭還是蘇聯15個加盟國中的第二大國,也是蘇聯境内擁有戰略核武器的國家之一。

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加上各種儲量巨大的自然資源,讓烏克蘭人民的生活條件十分的優越。憑借着這個優勢,烏克蘭在國内建立起來了工農業體系,并且還成為了“歐洲糧倉”。

不僅如此,烏克蘭還同時擁有煤、鐵、鎳、钛等80多種豐富的礦産資源。

并且,烏克蘭的船舶制造能力也是數一數二的,當時蘇聯建造的6個大型水面船艦造船廠,有3個位于烏克蘭的黑海沿岸。

分别是黑海造船廠、六一造船廠和布隆造船廠,他們是蘇聯能建造出飛彈級的巡洋艦、航空母艦以及驅逐艦的造船廠。

在飛機制造方面,烏克蘭也有着可以傲視群雄的勢力,有着實力非常雄厚的安東諾夫設計局個馬達西奇公司。

有這兩個王牌,烏克蘭在運輸機領域和飛機制造方面,創造了豐厚的經濟收入。

多重因素加起來,這讓烏克蘭一度成為了“蘇聯的心髒”,與蘇聯有着密不可分的關系。

手握蘇聯遺産,号稱“歐洲糧倉”的烏克蘭,如何變成“歐洲子宮”

然而到了1990年,處于政治、經濟和民族危機中的蘇聯已經是風雨飄搖,無力阻止加盟共和國愈加強烈的分裂趨勢。

在這樣的政治環境下,1991年8月24日,烏克蘭最高委員會宣布正式脫離蘇聯獨立。

從蘇聯宣布獨立的烏克蘭,靠着原本的工農業體系和蘇聯留下的一些産業,國家經濟雖然增長緩慢,但整體的發展趨勢還是很不錯的。

但是在1991年12月25日,蘇聯正式宣布解體之後,國際局勢陷入了一種非常混亂的狀态,這也讓剛剛宣布獨立的烏克蘭,對未來的發展搖擺不定。

在經過一番思考之後,烏克蘭選擇向歐美靠攏。

看到烏克蘭願意加入自己的陣營,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自然是非常高興。

但是除了高興之外,還有着深深的擔憂和恐懼,畢竟當時的烏克蘭手裡還緊握着蘇聯留下了的巨大遺産。

手握蘇聯遺産,号稱“歐洲糧倉”的烏克蘭,如何變成“歐洲子宮”

在蘇聯解體之後,烏克蘭繼承其領土上超過三分之一的軍事工業力量。其中包括176枚洲際飛彈,42架戰略轟炸機以及上百件的戰術核武器。

除了這些核武器之外,烏克蘭手裡的軍事力量也是不可小觑。

原本屬于蘇聯的14個軍區,有3個軍區都在烏克蘭境内,以及22個陸軍正規作戰師等等。

可以說,當時的烏克蘭是可以媲美俄羅斯和美國的軍事工業大國。

按理說,烏克蘭手裡有這麼多的王牌,應該好好利用發展,讓國家變得更加強大。

然而當時的烏克蘭總統克拉夫丘克,卻做出了一個讓所有人都大跌眼鏡的決定,那就是放棄手裡的核武器,做一個“無核國家”。

手握蘇聯遺産,号稱“歐洲糧倉”的烏克蘭,如何變成“歐洲子宮”

其實烏克蘭能做出這樣的決定,早在宣布獨立的時候就已經初見苗頭。

1990年,烏克蘭獨立之初,為了争取世界各國尤其是西方一些大國的支援和承認,曾經多次在國際上發表聲明,烏克蘭在未來将會是一個無核的中立國家。

并且,烏克蘭還承諾會在1992年7月之前,将其國内的數百枚戰士核武器運往俄羅斯銷毀,戰略核武器将會在1994年前運往俄羅斯進行銷毀。

這樣的行為,無異于敵人想要打你,你主動把自己手裡的槍遞過去。

另一邊,美國在得知烏克蘭的想法之後,再三表示,在烏克蘭成為無核國家這個諾言實作之前,美國無法與其建立關系。甚至還威脅烏克蘭,要中止對其的經濟援助。

美國在表明自己的态度之後,其他的一些西方國家也開始發表聲明,用一種半鼓勵,半威脅的語氣,讓烏克蘭銷毀手中的核武器。

但過度的壓力和威脅,往往會事與願違。

在西方國家發表這些聲明之後,不僅沒有起到作用,反而在烏克蘭國内的一些人要求核武器的情緒進一步高漲。

在這種情況下,美國轉變了方法。

手握蘇聯遺産,号稱“歐洲糧倉”的烏克蘭,如何變成“歐洲子宮”

1993年5月,美國特使塔爾博特在通路基輔時說道:“壓力這個詞,是不會出現在兩國交談的言語當中的,我們要用‘夥伴關系’代替‘壓力政策’。”

同時,他還向烏克蘭總統克拉夫丘克表示,美國方面将會認真考慮烏克蘭提出的安全要求,發展同烏克蘭經濟和政治等合作關系。

除此之外,塔爾博特還答應烏克蘭,會在烏俄兩國之間的領土争端和财産分割等糾紛當中充當調解人,幫助烏克蘭争取更大化的利益。

随後在同年的6月份,美國國防部部長阿斯平在通路烏克蘭時聲稱,美國方面将會幫助烏克蘭解除在安全方面的隐患,并且在之後會為烏克蘭提供比原先承諾的1.75億美元還要多的補償費用。

同時,美國國防部還正式向烏克蘭提出了進行“國防合作”的建議。

在美國政府軟硬兼施的政策下,烏克蘭在1994年1月14日,同美國和俄羅斯在克林姆宮簽署了一項關于銷毀烏克蘭境内所有核武器的協定。

手握蘇聯遺産,号稱“歐洲糧倉”的烏克蘭,如何變成“歐洲子宮”

烏克蘭方面同意将在10個月内,将國内至少200枚核彈頭轉移到俄羅斯進行銷毀。

此外,烏克蘭還将這些軍事武器當中,最具有殺傷力的176枚SS-24和SS-19長程多彈頭飛彈進行拆除銷毀。

同時,還會對境内的軍事力量進行減弱,減少軍隊的人數。

2001年,當烏克蘭境内最後一個洲際飛彈發射井被成功拆除。

至此,烏克蘭從一個手握核武器,擁有媲美俄羅斯和美國的軍事工業國家,變成了一個“無核國家”。

手握蘇聯遺産,号稱“歐洲糧倉”的烏克蘭,如何變成“歐洲子宮”

從“歐洲糧倉”到“歐洲子宮”

烏克蘭之是以會做出這樣的決定,主要是因為蘇聯留下3000多家軍工企業和上百個核武器飛彈,對于烏克蘭來說卻是一個非常沉重的負擔。

任何一個軍工産品的生産,都需要大量企業的配合,小到螺絲刀,大到發動機,都需要不同廠家的互相配合。

然而在烏克蘭境内,卻并沒有一個完整的生産體系。尤其是那些核彈頭,不僅毫無用處,每年還要花費巨大的資金來對這些核彈進行檢查維護。

這對于經濟本就困難的烏克蘭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是以,在烏克蘭總統克拉夫丘克認為,與其這樣,還不如直接放棄,用它們在國際上換一些金錢和信任,赢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在将烏克蘭境内的核武器全都銷毀之後,首任總統克拉夫丘克就曾公開表示,沒有控制、測試和再生産的體系,拿着核武器就像是“拿着手榴彈的猴子”。

是以,讓國家放棄核武器,是自己做過的最為正确的決定。

殊不知,正是因為他的這個決定,讓烏克蘭在之後漫長的歲月裡,失去了真正站起來的實力和底氣。

手握蘇聯遺産,号稱“歐洲糧倉”的烏克蘭,如何變成“歐洲子宮”

在放棄核武器之後,烏克蘭為了能夠快速發展經濟,采取了同俄羅斯一樣的“休克療法”。

所謂休克療法,也就是在國内大搞私有化。

這樣的方法雖然能夠快速發展烏克蘭的經濟,但同時也會讓一些政府官員形成A錢腐敗的壞風氣。

在1992年至1995年之間,烏克蘭在這場以私有化為主要目标的經濟改革當中,烏克蘭的經濟結構并沒有得到根本的改善。

同時創新的不足也導緻了裝置上的陳舊老化,更是阻礙了經濟發展的步伐。

其次,在這場經濟轉型過程中,也出現了大量侵吞國家财産,官商勾結的腐敗現象。

大批的政府官員到處A錢腐敗,朋黨裙帶趁機撈取好處,瓜分國家的财産,并且迅速成為了各個領域的重要經濟寡頭。

其中季莫申科就是一個典型,她利用家人的高官地位,大舉進軍石油和天然氣行業。

在短短幾年的時間裡,季莫申科就壟斷烏克蘭國内的能源産業,并且開始向政壇進軍。後來更是成為了烏克蘭政府裡的重要官員,甚至兩度跻身總理的高位。

手握蘇聯遺産,号稱“歐洲糧倉”的烏克蘭,如何變成“歐洲子宮”

同季莫申科一樣,烏克蘭一些人在掌握了國家經濟命脈之後,又通過設立代理人的方式,直接或者間接地接觸政治,以此來維護自身的利益。

是以,在烏克蘭也出現了一個非常神奇的想象,那就是在一個450人的會議上,有400人都是百萬富翁。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烏克蘭的每任總統身後幾乎都站着一個經濟寡頭。

比如,烏克蘭第二任總統庫奇馬的女婿是鋼材寡頭,有時就連群眾票選出的總統也是一個身家上億的富豪。

這種權利與财富的深度勾連,讓烏克蘭的經濟一度出現了倒車的現象。

2004年11月,烏克蘭親西派的上司人尤先科,在總統大選中失敗後發動了一場“橙色革命”,推翻了當時的政府。

在之後,尤先科為了讨好支援自己的選民,他宣布如果自己成功當選總統,自己就會把政府未來的預算拿出來一部分,當成福利發放給群眾。

也正是因為這樣,尤先科的支援率一路飙升,他也是以成功當選為烏克蘭的新任總統。

手握蘇聯遺産,号稱“歐洲糧倉”的烏克蘭,如何變成“歐洲子宮”

但就在尤先科上台之後,烏克蘭的經濟不僅沒有提高發展,反而創下了近五年來的最低水準。

一些大型企業收歸國有,引起了烏克蘭群眾的極大争議。甚至就連一些外國投資者都開始對烏克蘭的投資環境頗有微詞。

同時烏克蘭國内的一些重工業也在逐漸走向衰敗,再加上政府官員的A錢腐敗,讓本就經濟處于低迷時期的烏克蘭,又增添了一道傷疤。

這也讓社會底層群眾們的生活,一直處在吃不飽,穿不暖的情況當中。

更讓烏克蘭群眾感到絕望的是,由于國家處在歐美和俄羅斯鬥争的前線,也導緻了烏克蘭的政局相當混亂,幾乎沒有和平發展的空間。

手握蘇聯遺産,号稱“歐洲糧倉”的烏克蘭,如何變成“歐洲子宮”

為了生活,烏克蘭的女性不得不走上了另外一條道路,那就是從事色情産業。

對此,烏克蘭政府不僅不加以管理,還因為能夠解決就業增加稅收,而暗中鼓勵更多的女性從事色情行業。

到了2006年,政府甚至還修改法律,将這種色情産業從“犯罪行為”變成了“不良行為”。

如果女性在從事性交易的過程中被警察發現,隻需要上交8至25歐元就可以解決問題。

政府的這個行為,無疑是在變相的支援和鼓勵色情産業發展壯大。

2012年,歐洲足球錦标賽在烏克蘭舉行,政府抓住這個時機,對國内的色情産業進行了全面的更新。

不僅提供舒适的交易場所,甚至還跑到偏僻的鄉招募更多的女性加入這個行業。

手握蘇聯遺産,号稱“歐洲糧倉”的烏克蘭,如何變成“歐洲子宮”

在這場歐洲杯結束之後,烏克蘭的色情産業收入創下了近10年的新高,收入超過1億歐元,為國家經濟發展貢獻了重要的力量。

然而在色情行業泛濫的情況下,烏克蘭感染艾滋病的人數也在直線上升。

烏克蘭政府除了大搞色情行業之外,他們還盯上了烏克蘭女性的肚子,并且還催生出了另外一個特殊的産業,代孕。

低廉的價格和烏克蘭女性精緻漂亮的容貌,讓世界各地的人湧入烏克蘭,來為自己尋找一個合适的“體外子宮”。

現如今,烏克蘭這個曾經的“歐洲糧倉”徹底成為了“歐洲子宮”,在這背後,是無數烏克蘭女性的血淚和苦苦掙紮。

而造成這一切的原因,或許都要從烏克蘭放棄核武器,盲目擁抱西方開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