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治療過敏、哮喘、荨麻疹……這味小藥不能少

作者:悅讀中醫

小編導讀

蟬蛻是蟬的若蟲羽化時脫落的皮殼,略呈橢圓形而彎曲,具有疏散風熱、利咽、透疹、明目退翳、解痙等功效。在治療兒科疾病時,常可以用到這味藥。兒科名醫王紹潔老師對蟬蛻在兒科的應用進行了如下總結——

呼吸系統疾病

小兒過敏性咳嗽、過敏性鼻炎、支氣管哮喘等在呼吸系統疾病中十分常見,且常常合而為病,其發病機制均與風邪相關。治療當以疏風為要,而蟬蛻能夠疏風解表、祛邪外出,且其性涼,尤其适用于風熱之證。臨證之時,可以與薄荷、牛蒡子等藥同用,共同發揮宣散風熱的功效。邪氣去,肺之宣降功能恢複,則症狀緩解。蟬蛻還能清利咽喉,改善過敏性咳嗽、支氣管哮喘及過敏性鼻炎鼻後滴漏出現的咽喉腫痛、咽癢咳嗽等症。

治療過敏、哮喘、荨麻疹……這味小藥不能少

此外,這類患兒大多為過敏性體質,容易受感染、氣候、運動,以及吸入或接觸刺激性物質、空氣中的粉塵、室内的塵螨、動物的皮屑等多種因素誘發或加重。過敏原進入呼吸道,引起變态反應,氣管痙攣,鼻黏膜充血,出現陣發性刺激性幹咳、發作性喘息氣促、鼻癢、打噴嚏等症,多在夜間和(或)清晨發作、加劇。家長容易以為孩子是着涼感冒引起的而不太在意,或是一味給孩子用抗生素,而病證持續,反複不愈。

王紹潔教授認為,蟬蛻為蟲類藥物,走竄性強,功善搜剔經絡,祛邪解毒,不僅能疏風,還能止痙、抗過敏、緩解支氣管痙攣,對抗過敏原進入人體引起的過敏反應,可有效緩解症狀。臨床治療中,可與地龍、僵蠶等蟲類藥物合用,增強止痙、抗過敏之效。同時在加強護理、避免與過敏原接觸的基礎上,加入扶正的藥物,增強機體免疫力,與蟬蛻相輔相成,能夠減輕過敏發作,減少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發生,臨床收到滿意療效。

神經系統疾病

驚風是小兒時期常見的神經系統病證。急驚風包括高熱驚厥、腦炎、腦膜炎等疾病。其中,高熱驚厥最為多見,是指小兒在呼吸道感染或其他感染性疾病早期、體溫升高時發生的驚厥,并排除顱内感染及其他導緻驚厥的器質性或代謝性疾病,以6個月至3歲兒童最為多見,屬于中醫急驚風的範疇。王紹潔教授認為此病病機當抓住“風”“熱”兩個特點。蟬蛻能夠疏散風熱、祛風止痙,用于本病,使風熱之邪得散,抽搐痙攣得止,諸症可除。臨證之時,可與鈎藤、僵蠶等同用,發揮協同作用。

治療過敏、哮喘、荨麻疹……這味小藥不能少

另外,近年來在小兒神經系統疾病中,注意力缺陷多動症、多發性抽搐症的發病率逐年增加,嚴重影響患兒的身心成長。此類患兒往往精神緊張,情緒不穩,有肢體異常抽動、活動過度等表現,且病症反複、遷延難愈。王教授主張在引導家長正确與患兒溝通、加強患兒心理輔導、保證患兒作息規律的基礎上,從疏風止痙、安神鎮驚的角度,施以中藥治療。

如上所說,蟬蛻能夠祛風止痙,治小兒驚痫,降其氣火,使不上沖,故可改善注意力缺陷多動症、多發性抽搐症等疾病所表現出的抽動、多動的症狀。蟬蛻還有鎮驚安神之功,有助于安撫患兒情緒,緩解患兒精神緊張狀态,進而減少發病頻率,控制發作強度。同樣,利用蟬蛻鎮驚安神的功效,還可以治療小兒夜啼、睡眠障礙等症。

皮膚病證

蟬蛻能夠疏風透疹,抗過敏,故對濕疹、荨麻疹等過敏相關性皮膚病證具有良好的療效。小兒皮膚嬌嫩,若先天過敏性體質,加之飲食不當或接觸特異物質,容易發生過敏反應,引起皮膚紅腫、瘙癢、皮疹等症狀。風善行而數變,故其緻病有病位遊移、行無定處、變化無常及發病急驟等特點。如風疹、荨麻疹之起病迅速,發無定處,此起彼伏,時隐時現。又有“風勝則癢”之說,故此類皮膚病症多伴癢感,患兒抓撓,易于破潰,加重病情,反複不愈。蟬蛻為蟲類藥物,功善走竄,疏風透疹,通利脈絡,祛邪外出,防止風邪進一步為患。還能抗擊過敏,減少變态反應對皮膚造成的損傷,進而治愈疾病。

治療過敏、哮喘、荨麻疹……這味小藥不能少

臨床治療中,可根據患兒病情酌加荊芥、黃柏、地膚子等藥味,增強其疏風散邪、清熱燥濕、祛風止癢之力。同時需注意加入扶正的藥物,尤其在荨麻疹、反複濕疹等遷延性皮疹的治療中,扶正與抗過敏同用,才可有效避免反複發作。

兒科名醫經驗集

兒科專家王紹潔老師有30多年的臨床診療經驗,在臨證上,注重辨證與辨病相結合,以扶陽理論指導治療小兒常見疾病,又注重探究兒科疾病的中醫規範化治療,善于以一方為基礎加減變化治療多種疾病,可重複性強。本書為王老師兒科臨證經驗的總結——

治療過敏、哮喘、荨麻疹……這味小藥不能少

《王紹潔中醫兒科臨床經驗集要》

内容介紹

本書介紹了王紹潔對多種兒科常見病的辨證論治、處方用藥經驗,以中醫的病證和西醫的病名相結合的方式,把常見兒科病證相關的醫論、醫話、醫案均放在一起,形成以病統論、以論統案、以案統話的形式,使讀者對常見兒科病證有清晰全貌的了解,從不同側面、不同角度了解這一病證辨證、治療的獨特臨床經驗。同時強調了中醫“未病先防,已病防變”的思想,指出小兒護理在疾病期間及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版權聲明

本文部分内容選自《王紹潔中醫兒科臨床經驗集要》(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王紹潔 卞菊 代薇著),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由悅讀中醫推薦發表,封面及文中圖檔來源于攝圖網,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