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學霸”父母對孩子的高期待裡,藏着多少對教育的偏見與誤讀

“學霸”父母對孩子的高期待裡,藏着多少對教育的偏見與誤讀

近日,一個“碩士媽媽吐槽兒子是‘學渣’”的視訊沖上微網誌熱搜。視訊中的媽媽表示,自己和老公都是“985”大學的碩士,然而在優越的教育條件下,教出的兒子卻是一名“學渣”。該視訊一出即引發衆多網友熱議。

近年來,類似“高知”父母對孩子成績不理想的無奈吐槽頻頻見諸網絡。在不少家庭教育專家看來,雖然很多家長習慣用學習來衡量孩子的好壞,但公開吐槽孩子成績差顯然不可取,對于那些高學曆家長,與其糾結孩子為何沒有“傳承”優點,不如學學如何接納平凡,換一種視角重新看待孩子。

“高知吐槽”背後深埋認知誤區

視訊裡的這位媽媽,語氣沙啞又無奈。她說,自己和老公都是“985”大學的碩士,畢業之後通過人才引進落戶北京。兒子從國小一年級開始,基本都由父親每天陪他做功課、寫作業。結果現在到了高三,孩子成了“學渣”,特别讨厭學習。學習不好也就算了,兒子還是個“杠精”,什麼事兒都要管。視訊最後,這位媽媽坦言現在最大的心願就是孩子平安健康就好。

同為“高知”群體,滬上某知名高校教授也在網上曬出過同樣的困惑。兒子很小的時候,該教授對他寄予厚望,期盼他能考上自己任教的大學。可沒想到,在自己眼裡輕而易舉的事情,兒子實踐起來卻“難如登天”。事後,該教授坦言,自己犯過最大的錯誤,就是忽略了兒子的需求,把自己的價值觀念強加在兒子頭上。後來,當他不再抱有“執念”,兒子反而愛上了學習,還考上了倫敦商學院。

“我是個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以前我一直認為,我會比我國小教育程度的母親更會教育孩子,後來發現并不是這樣。”重慶大學教授張小強也在社交媒體中坦言,女兒上國中後,他發現自己難以指導其學業,“不僅數學題解不出來,國文英語也不一定能做對……我和女兒間最大的問題是,青春期的她不接受我的指導。”

為人父母,悲喜相通。類似“高知”家長的花式吐槽,在網上引起的共鳴不小。在上海體育學院教授、教育部高校心理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賀嶺峰看來,“父母學曆高,孩子自然不會太差”的看法其實是一個誤區。

“遺傳學上有一個說法,叫‘均值回歸’,是指父母在某一方面越出色,孩子就有可能在這一方面越平凡。而且,心理學有關智力研究表明,孩子的智力隻有約50%受父母遺傳影響,其餘則受後天環境影響。‘學霸’父母的孩子,學習成績平平無奇其實也很正常。”賀嶺峰說。

而問題就出在,很多家長尤其是高學曆家長,對孩子的學習期待往往較高,而他們倡導的教育方式,卻未必是正确的。“‘雙減’之後,上海曾有過一次較大規模的家長調查,結果顯示,近20%的家長希望孩子的成績能在班級中位列前5%。這本身就是另一個認知誤區。”賀嶺峰指出。

适時放手讓孩子更快成長

面對孩子的不斷成長,即使身為“高知”家長,同樣容易深陷類似的育兒誤區。長期研究家庭教育的上海開放大學副教授張轶斌,就從視訊中那位媽媽的寥寥數語間找到了症結所在。“孩子爸爸從國小一年級開始陪做作業到高三,但兒子的學習依然不理想。其實,做作業的主體從來就是孩子。如果說,在入學初期孩子可能需要父母陪着做作業幫助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但當孩子大了尤其是進入青春期以後,家長就要學會适當放手。”

張轶斌分析,孩子學習的好壞除了取決于智商,更重要的是動機。各種學習手段其實都是為了增強孩子學習的動機,引發學習興趣,進而形成自主自願學習的能力。而過度的監督、替代,既壓抑了孩子個性化成長,也容易引發孩子對父母或逆反或“躺平”的情緒。

“至于這位媽媽眼中的‘擡杠’,其實是青少年成長發育的必經階段。會‘擡杠’說明孩子長大了,開始有了獨立的思維,‘擡杠’能夠有效刺激孩子思維的發展,這既是孩子自我意識覺醒的過程,也是孩子展示自我、發展思維能力的機會。家長不可因為孩子‘擡杠’,就認為他們叛逆,或者試圖通過較強的心理控制來壓迫孩子的行為。”

安于平凡是另一種成功

看罷視訊,不少家長既有共鳴,又有擔憂。“無論孩子多大,最渴望的都是來自父母無條件的愛和接納。把孩子說成‘學渣’,如果被孩子看到,在心理上會造成莫大的傷害。”微網誌上,許多網友都表達了類似的看法。

可如何才能讓“高知”父母接受孩子的平凡?賀嶺峰認為,首先要改變父母的認知:“不管自己多優秀,也要明白并接受自己的孩子大機率隻是個普通人。身處當下的多元社會,不可光看成績,也要學會多元評價。如果孩子能夠安于平凡,健康快樂地長大,其實也是一種成功的人生。”

育兒觀火遍全網的家庭教育專家李玫瑾教授,曾多次在講座中提到自己的孩子:“我女兒并不是什麼學霸,上中學時她數學成績很差,150分的試卷分數,才考了15分,無論怎麼努力,就是學不好數學。當時我就開玩笑地說,你數學不好,純粹就是随了你爸的基因。”李玫瑾說,她的育兒理念是,甯願孩子上不了名牌大學,也一定要心理健康陽光。是以她沒有逼着女兒與數學“死磕”,而是幫助她找其他方面的興趣,直到發現了女兒的音樂特長。再後來,女兒考上了大學,成了一名普普通通的音樂教師。

“事實上,有的人天生适合讀書,有的人怎麼努力都收效甚微。不管是‘學霸’還是‘學渣’,每個孩子都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個體。為人父母,不必隻糾結于一點。有時換個角度,往往會發現孩子閃閃發光的另一面。”張轶斌坦言,與其埋怨孩子為什麼不像自己,不如給孩子創設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通過家長的親身示範、鼓勵引導,讓孩子學會坦然地面對人生的成功與失敗。

作者:王星

編輯:施薇

圖源:視覺中國

*文彙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出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