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小馬智行:在自動駕駛風口“擺渡”

小馬智行:在自動駕駛風口“擺渡”

在剛閉幕的北京2022年冬奧會上,功能各異的自動駕駛車輛吸引了世界的眼球,覆寫自動駕駛計程車、無人駕駛大巴、無人物流車等場景。2022年智能汽車競逐已然開啟,自動駕駛賽道再度成為焦點。

近期,自動駕駛獨角獸公司廣州小馬智行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小馬智行”)首度公開第六代自動駕駛系統。相較過去,小馬智行對自動駕駛技術能否落地商業化運作更關切,據悉,搭載上述系統的車型計劃2023年上半年投入營運。

與此同時,包括小鵬汽車、大衆汽車、百度旗下“蘿蔔快跑”均透露出向自動駕駛進軍的熱情,而這份熱情在面對自動駕駛落地商業化和規模化上,更趨向理性化。

一方面,自動駕駛領域的融資金額呈現整體增長趨勢;另一方面,在過去的半年,包括小馬智行等自動駕駛企業未收獲新融資。自動駕駛市場正在進行新一輪的“大浪淘沙”,而這當中頗具代表的小馬智行,正在風口上“擺渡”。

與車企共尋出路

2022年1月20日,對小馬智行來說是個大日子。那一天,小馬智行首度公開了第六代面向L4車規級量産設計的自動駕駛軟硬體系統外型設計、傳感器及計算平台方案。在小馬智行相關負責人的介紹中,第六代自動駕駛系統具有四大亮點。

首當其沖的,該系統圍繞車規級量産進行設計,而首批搭載該系統的豐田“賽那 SIENNA” Autono-MaaS車輛(簡稱 S-AM)将于2022年内在國内開啟道路測試。顯然,此舉是為了向業内證明小馬智行第六代自動駕駛技術落地商業化和規模化的可能。

在自動駕駛領域,商業化和規模化兩個詞彙屢見不鮮。随着自動駕駛技術的逐漸更新,市場對自動駕駛技術落地的可能性和盈利性更為關注。這一點小馬智行也心知肚明,小馬智行聯合創始人、CEO彭軍曾表示,推動自動駕駛技術在乘用車領域的應用,是小馬智行重要戰略目标之一。

彭軍稱:“小馬智行已經在全球範圍内積累了超過千萬公裡的自動駕駛公開道路測試裡程,接下來将繼續加大技術投入,擴大Robotaxi 的營運規模。豐田 S-AM 車型加入PonyPilot+ 車隊,這是小馬智行和豐田深度戰略合作的又一重大成果,而全新一代面向 L4 車規量産設計的自動駕駛軟硬體系統将進一步提升技術可靠性,并推動自動駕駛技術的規模化應用落地。”

小馬智行為了讓市場看到自動駕駛技術落地商業化和規模化的前景,已陸續與豐田汽車、廣汽集團、中國一汽等車企開展合作。實際上,以自動駕駛技術發家的企業均無可避免地需要選擇和車企合作,包括自動駕駛文遠知行也與廣汽集團、江鈴汽車等車企陸續達成戰略合作。

随着汽車行業邁入智能化、網聯化的新時代,市場對自動駕駛的需求逐漸顯露,各大車企自然也注意到了這一變化。

事實上,除了與小馬智行、文遠知行等自動駕駛企業合作,車企也嘗試通過其他方式拓展該領域的業務。例如,小鵬汽車選擇設立全資子公司廣州鵬煦自動駕駛科技有限公司,自己下場做自動駕駛,而其子公司的法人代表即是小鵬汽車聯合創始人、總裁夏珩。

大衆汽車則選擇收購的模式投身自動駕駛。據外媒報道,大衆集團高層收購華為自動駕駛部門磋商數月,而這次的收購還涉及到大衆并不擅長的技術系統,計劃收購金額達數十億歐元。

行業現層級分化

回顧2021年,有公開披露的自動駕駛相關企業融資金額超400億元,且在2022年自動駕駛領域融資金額仍呈現增長态勢。2022年伊始,國内外無人駕駛領域有超過15起重要投融資事件,披露的融資總額超60億元,其中國内企業有13家。

盡管行業整體趨勢仍在不斷走高,造車新勢力、傳統車企等争相布局自動駕駛賽道,但另一個細緻的變化正在浮現。公開資料顯示,小馬智行最新的一筆投資在2021年2月完成,彼時,小馬智行宣布獲得1億美元的C+輪融資,這也意味着其完成了總額為3.67億美元的C輪融資。

《中國經營報》記者就小馬智行融資情況等向小馬智行發函采訪,小馬智行相關負責人表示,小馬智行目前融資總額超過11億美元,估值則超過53億美元。

将目光轉向國内外其他自動駕駛公司,文遠知行在2021年6月完成了C輪融資,金額達3.1億美元。而在2021年6月前的5個月時間裡,文遠知行完成了總額超6億美元的融資,投後估值33億元。而在最新的消息中,文遠知行于2021年年底獲得了廣汽集團的戰略投資。

綜合國内外融資情況,自動駕駛領域的投資行情整體并不差,但企業之間的融資情況卻并不平均化。在小馬智行2021年收獲1億美元融資的時候,國外的Waymo于2021年6月獲得25億美元融資,二者融資額相差超過20億美元。而Momenta也于2021年11月獲得了超5億美元的融資,與小馬智行相差3億美元融資額度。

對比之下不難發現,資本市場對自動駕駛企業已恢複理智,盡管行業整體趨勢向上,但對自動駕駛企業的要求也愈加清晰。邁入2022年,自動駕駛行業對自動化算力等技術的提升更為重視。

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張钹此前曾表示:“自動駕駛從L3、L4走到L5,我們必須要解決計算機視覺不安全性的問題,現在世界各國都在這樣做,因為自動駕駛肯定要做未來汽車四個輪子上的超級計算機,換句話說就是用很少的錢買它的車,用大量的錢買上面的計算機裝置。”

2022年3月1日起,《汽車駕駛自動化分級》國家标準将正式實施。而在自動駕駛等級逐漸提高的同時,晶片算力、傳感器采集資料等零部件的計算能力對自動駕駛行業的發展有着深遠的影響。

探索盈利的可能性

近期,小馬智行變更了工商資訊,新增了汽車零部件研發及銷售等領域。而在小馬智行回應對L4 級車輛落地商業化和規模化的優勢中,其一半的文字闡述重點在于各種自動駕駛路測資質。在目前政策仍不完善的情況下,判斷一家自動駕駛企業是否具有商業化等前景,道路測試是一大重要的标志,也是業内諸多自動駕駛企業正在努力的方向。

在小馬智行的介紹中,其已獲得包括加州自動駕駛路測牌照、自動駕駛出行服務許可;北京市自動駕駛載人測試牌照、首批北京智能網聯汽車政策先行區路測牌照與高速公路測試許可、自動駕駛無人化測試許可、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商業化試點許可;廣州全無人遠端測試許可、廣州首批智能網聯汽車路測牌照;以及上海市智能網聯示範應用許可。

而在自動駕駛商業化稍顯的商用車領域,小馬智行擁有廣東首張自動駕駛卡車測試牌照、北京首批自動駕駛卡車測試牌照與高速公路測試許可、貨運道路運輸經營許可證,且已開展商業化營運。

當然,道路測試與真正意義落地自動駕駛不可同日而語,也與盈利相去甚遠。除了保障技術過關,自動駕駛企業還需要對成本進行控制。

目前,包括小馬智行在内的大多數自動駕駛企業采用的是英特爾、英偉達、華為、高通等廠家的晶片,而能夠支撐自動駕駛需求的高性能晶片價格不菲。以英偉達Orin為例,公開資料顯示,該晶片單價約為320美元。此外,機械式雷射雷達的價格也十分昂貴,例如Velodyne在售的産品定價即超過8000美元。

除此之外,目前國内仍需要完善對自動駕駛資料采集等方面的法律法規,提高公衆對自動駕駛技術的認可度和接受度。而作為智能汽車下半場發展的重心,真正意義上的自動駕駛距離落地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