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小马智行:在自动驾驶风口“摆渡”

小马智行:在自动驾驶风口“摆渡”

在刚闭幕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上,功能各异的自动驾驶车辆吸引了世界的眼球,覆盖自动驾驶出租车、无人驾驶大巴、无人物流车等场景。2022年智能汽车竞逐已然开启,自动驾驶赛道再度成为焦点。

近期,自动驾驶独角兽公司广州小马智行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小马智行”)首度公开第六代自动驾驶系统。相较过去,小马智行对自动驾驶技术能否落地商业化运作更关切,据悉,搭载上述系统的车型计划2023年上半年投入运营。

与此同时,包括小鹏汽车、大众汽车、百度旗下“萝卜快跑”均透露出向自动驾驶进军的热情,而这份热情在面对自动驾驶落地商业化和规模化上,更趋向理性化。

一方面,自动驾驶领域的融资金额呈现整体增长趋势;另一方面,在过去的半年,包括小马智行等自动驾驶企业未收获新融资。自动驾驶市场正在进行新一轮的“大浪淘沙”,而这当中颇具代表的小马智行,正在风口上“摆渡”。

与车企共寻出路

2022年1月20日,对小马智行来说是个大日子。那一天,小马智行首度公开了第六代面向L4车规级量产设计的自动驾驶软硬件系统外型设计、传感器及计算平台方案。在小马智行相关负责人的介绍中,第六代自动驾驶系统具有四大亮点。

首当其冲的,该系统围绕车规级量产进行设计,而首批搭载该系统的丰田“赛那 SIENNA” Autono-MaaS车辆(简称 S-AM)将于2022年内在国内开启道路测试。显然,此举是为了向业内证实小马智行第六代自动驾驶技术落地商业化和规模化的可能。

在自动驾驶领域,商业化和规模化两个词汇屡见不鲜。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逐步升级,市场对自动驾驶技术落地的可能性和盈利性更为关注。这一点小马智行也心知肚明,小马智行联合创始人、CEO彭军曾表示,推动自动驾驶技术在乘用车领域的应用,是小马智行重要战略目标之一。

彭军称:“小马智行已经在全球范围内积累了超过千万公里的自动驾驶公开道路测试里程,接下来将继续加大技术投入,扩大Robotaxi 的运营规模。丰田 S-AM 车型加入PonyPilot+ 车队,这是小马智行和丰田深度战略合作的又一重大成果,而全新一代面向 L4 车规量产设计的自动驾驶软硬件系统将进一步提升技术可靠性,并推动自动驾驶技术的规模化应用落地。”

小马智行为了让市场看到自动驾驶技术落地商业化和规模化的前景,已陆续与丰田汽车、广汽集团、中国一汽等车企开展合作。实际上,以自动驾驶技术发家的企业均无可避免地需要选择和车企合作,包括自动驾驶文远知行也与广汽集团、江铃汽车等车企陆续达成战略合作。

随着汽车行业迈入智能化、网联化的新时代,市场对自动驾驶的需求逐渐显露,各大车企自然也注意到了这一变化。

事实上,除了与小马智行、文远知行等自动驾驶企业合作,车企也尝试通过其他方式拓展该领域的业务。例如,小鹏汽车选择设立全资子公司广州鹏煦自动驾驶科技有限公司,自己下场做自动驾驶,而其子公司的法人代表即是小鹏汽车联合创始人、总裁夏珩。

大众汽车则选择收购的模式投身自动驾驶。据外媒报道,大众集团高层收购华为自动驾驶部门磋商数月,而这次的收购还涉及到大众并不擅长的技术系统,计划收购金额达数十亿欧元。

行业现层级分化

回顾2021年,有公开披露的自动驾驶相关企业融资金额超400亿元,且在2022年自动驾驶领域融资金额仍呈现增长态势。2022年伊始,国内外无人驾驶领域有超过15起重要投融资事件,披露的融资总额超60亿元,其中国内企业有13家。

尽管行业整体趋势仍在不断走高,造车新势力、传统车企等争相布局自动驾驶赛道,但另一个细致的变化正在浮现。公开数据显示,小马智行最新的一笔投资在2021年2月完成,彼时,小马智行宣布获得1亿美元的C+轮融资,这也意味着其完成了总额为3.67亿美元的C轮融资。

《中国经营报》记者就小马智行融资情况等向小马智行发函采访,小马智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小马智行目前融资总额超过11亿美元,估值则超过53亿美元。

将目光转向国内外其他自动驾驶公司,文远知行在2021年6月完成了C轮融资,金额达3.1亿美元。而在2021年6月前的5个月时间里,文远知行完成了总额超6亿美元的融资,投后估值33亿元。而在最新的消息中,文远知行于2021年年底获得了广汽集团的战略投资。

综合国内外融资情况,自动驾驶领域的投资行情整体并不差,但企业之间的融资情况却并不平均化。在小马智行2021年收获1亿美元融资的时候,国外的Waymo于2021年6月获得25亿美元融资,二者融资额相差超过20亿美元。而Momenta也于2021年11月获得了超5亿美元的融资,与小马智行相差3亿美元融资额度。

对比之下不难发现,资本市场对自动驾驶企业已恢复理智,尽管行业整体趋势向上,但对自动驾驶企业的要求也愈加清晰。迈入2022年,自动驾驶行业对自动化算力等技术的提升更为重视。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张钹此前曾表示:“自动驾驶从L3、L4走到L5,我们必须要解决计算机视觉不安全性的问题,现在世界各国都在这样做,因为自动驾驶肯定要做未来汽车四个轮子上的超级计算机,换句话说就是用很少的钱买它的车,用大量的钱买上面的计算机设备。”

2022年3月1日起,《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国家标准将正式实施。而在自动驾驶等级逐步提高的同时,芯片算力、传感器采集数据等零部件的计算能力对自动驾驶行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探索盈利的可能性

近期,小马智行变更了工商信息,新增了汽车零部件研发及销售等领域。而在小马智行回应对L4 级车辆落地商业化和规模化的优势中,其一半的文字阐述重点在于各种自动驾驶路测资质。在当前政策仍不完善的情况下,判断一家自动驾驶企业是否具有商业化等前景,道路测试是一大重要的标志,也是业内诸多自动驾驶企业正在努力的方向。

在小马智行的介绍中,其已获得包括加州自动驾驶路测牌照、自动驾驶出行服务许可;北京市自动驾驶载人测试牌照、首批北京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路测牌照与高速公路测试许可、自动驾驶无人化测试许可、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商业化试点许可;广州全无人远程测试许可、广州首批智能网联汽车路测牌照;以及上海市智能网联示范应用许可。

而在自动驾驶商业化稍显的商用车领域,小马智行拥有广东首张自动驾驶卡车测试牌照、北京首批自动驾驶卡车测试牌照与高速公路测试许可、货运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且已开展商业化运营。

当然,道路测试与真正意义落地自动驾驶不可同日而语,也与盈利相去甚远。除了保障技术过关,自动驾驶企业还需要对成本进行控制。

目前,包括小马智行在内的大多数自动驾驶企业采用的是英特尔、英伟达、华为、高通等厂家的芯片,而能够支撑自动驾驶需求的高性能芯片价格不菲。以英伟达Orin为例,公开资料显示,该芯片单价约为320美元。此外,机械式激光雷达的价格也十分昂贵,例如Velodyne在售的产品定价即超过8000美元。

除此之外,当前国内仍需要完善对自动驾驶数据采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提高公众对自动驾驶技术的认可度和接受度。而作为智能汽车下半场发展的重心,真正意义上的自动驾驶距离落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