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都說2022年投資要更均衡,你知道怎麼做嗎?

作者:财說得明白

有些時候我們看到有些基金的名字裡面有均衡兩個字,可能一些投資者一直沒有弄明白到底什麼叫做均衡。

以前不了解似乎也沒問題,但今年的市場表現,均衡風格的投資成為非常重要的事情,是以我們一定要了解。

都說2022年投資要更均衡,你知道怎麼做嗎?

01,三種均衡

有一些基金經理會比較極緻傾向某一方面,比如曹名長,丘棟榮就是隻搞價值類的,那也有些基金經理隻搞成長類的,比如劉格菘。

不過大多數的基金經理可能兩類都會有涉及,甚至是有一定的搖擺,當市場是怎麼樣的時候,他的風格就轉向哪一類。是以所謂的均衡首先是在這個風格上面的均衡。

當然還有在行業上面的均衡。越是主題類的基金波動就越大,不管你是多好的主題。前面幾年我們都覺得消費、醫藥非常好,但是它一樣波動大。2020年和2021年,大家都覺得新能源非常好,同樣的,在這兩年裡面波動也很大。

2021年很多新能源的基金漲了80%,最高的時候可能漲100%,但漲的80%裡面就包含了中間跌過的20%。

這樣的基金當然适合風險喜好型,但對于大多投資基金的人來說,可能會覺得小心髒受不了。如果這樣,就需要行業均衡配置的基金。

接着是個股的大中小這一方面的均衡。

在去年會感覺的比較明顯,之前的大盤股漲得比較好一些,但是在去年像中證500、中證1000這些中小盤股漲得比較好一些,如果不确定未來是大盤上漲,還是中小盤,那就要從個股規模方面來進行均衡配置。

都說2022年投資要更均衡,你知道怎麼做嗎?

02,風格判斷

大家怎樣在買基金的時候獲得相對均衡?

這就要看它持股所屬的行業估值的高低,一般來說那個行業的估值是比較高水準的,就屬于偏向成長的;如果是比較低的估值的,那就是屬于偏向價值的。

然後要看持股是屬于大中小哪一類個股。

很多平台上,有類似這樣的圖,分兩個次元來評估基金的持股風格,一個是大盤中盤小盤,一個是價值均衡成長。

都說2022年投資要更均衡,你知道怎麼做嗎?

通過這種方式,我們可以判斷這隻基金在去年第四季度主要是投向大盤股,而橫坐标顯示它是偏向于均衡,略偏向價值。

有一些基金他可能會落在好幾個格裡面,就是說它可能大盤、中盤、小盤都有,或者的大盤價值、中盤均衡、小盤成長,說明了他的前十大重倉股它分得更散一些。

03,全市場還是主題

大家還需要看一看基金所持有的個股,是不是來自于不同的行業。

有一些基金可能不叫新能源基金,但是它的個股大部分是新能源,那麼就算他不叫做新能源主題基金,我也把它定義為新能源基金。

再舉個例子,有一些醫藥類基金的基金經理,他的能力圈是在醫藥方面,但是他可能也會管理全市場選股的基金,但如果認真看持股就會發現,全市場選股的基金裡面很大部分個股還是他熟悉的醫藥股。

像去年我在做評測的時候,易方達有一隻基金,基金經理能力圈在化工方面,我就發現了他所買的個股大多數就跟這一塊有關的,是以在行業上面就過于集中。

不過,我也想告訴大家,不管哪一位基金經理,他都很難涉及到所有的行業或者大部分的行業,他肯定有自己熟悉的那幾個行業的,這個叫做他的能力圈。

我們也不需要一個基金經理懂很多行業,我覺得沒有這個必要,他能夠深入了解3、5個行業就足夠了。

在他的前十大持股裡面如果涉及3-5個行業,甚至有一些行業還時不時地換一換的話,那麼他就已經屬于在行業配置上面比較均衡的了。

還有一個同樣是有關于集中度的,就是前十占比。前十占比越高,持股的集中度就越高,波動的機率就越大。

我們在2022年适當的找一些前十占比30、40的會更好一些。

都說2022年投資要更均衡,你知道怎麼做嗎?

04,為什麼虧損大?不均衡!

有個朋友說從去年12月到現在已經虧了不少,那麼問題出在哪裡呢?

我們一般都是想買一些可以有超越市場收益的基金,是以,大家經常會想下來這段時間什麼是熱點,應該買哪一個主題的基金。

凡是有這種想法就很自然地就把基金慢慢的就都買成了比較集中的某些行業,這個是一種主動的行為。

還有一種被動的行為,有些朋友可能不太在乎什麼行業,買基金就買這段時間表現好的基金。但是某一段時間表現好的基金基本上都集中在一兩個行業裡面的。

比如說在2020年的上半年,你看到排在前列的基金基本上都是醫藥類的基金。在2021年的第三季度去看排在前面的那些基金,基本上都是新能源基金。

如果你喜歡買這一段時間漲得比較好的基金,很自然的買了一堆不同名字的基金,但是卻買了是同一個主題的基金,這種情況下就很明顯的不叫做均衡了。

均衡對應的詞就是集中。在行業上過于集中,肯定是漲上去容易跌下來也容易,是以在某一段時間跌得比較厲害的這些朋友,肯定都曾經在某一段時間漲得比較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