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歲的龔師傅,有将近10年的慢性支氣管炎病史,10年間病情常因受寒感冒反複發作,發作期咳嗽咯痰,胸悶氣喘,而緩解期卻沒有明顯症狀,來來回回用西醫治療很多次,但是每次都不能除根,最近一次又因感冒複發,咳嗽,咳大量黃痰,胸悶氣喘,再次經西醫打點滴治療療效欠佳,後選擇中醫治療,舌質紅,苔黃,厚膩,脈滑數。證屬:痰熱蘊肺,肺失宣降,遂拟方如下。

處方:雙花、連翹、黃芩、杏仁、瓜蒌、魚腥草、川貝、陳皮、半夏、茯苓、百部、甘草、前胡。
用藥一周,所有症狀完全消除!像龔師傅這樣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其實是非常普遍的,另外有些患者在咳嗽咯痰,胸悶氣喘的基礎上,還會伴有發熱惡寒的情況,可在方中加入柴胡;若感覺上腹脹滿影響食欲,可把黃芩改用黃連。臨床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靈活化裁,效果顯著。
慢性支氣管炎本是西醫病名,中醫屬“咳嗽”"'喘證”等病範疇,《黃帝内經·素問·咳論》提出“五髒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醫聖張仲景的《傷寒論》、《金匾要略》中更是記載有麻黃湯、麻杏石甘湯、小青龍湯等方劑,沿用至今。可見自古以來,該病就是醫家重點關注的對象,近些年運用中醫方法防治慢支,更是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
中醫認為本病的發生常與外邪的反複侵襲、肺脾腎三髒功能失調密切相關。若肺氣虛弱,衛外不固,外邪容易趁虛而入,導緻咳嗽反複發作;或因年老體虛,脾肺腎氣虛,水津不布,痰飲内停,阻遏于肺,引起長期咳喘;或因煙酒等因素傷及肺髒,逐漸形成本病。病分急性發作期和緩解期,往往因脾肺氣虛招緻外邪(如風寒、風熱)引動痰飲造成急性發作,咳喘加劇。故臨床常表現為反複的外感及咳喘的急性發作,病情經久不愈損及于腎,緻腎氣虧虛,攝納無權,是以病情嚴重的患者常伴有氣喘不能平卧、動則加劇等腎不納氣的表現。
患者除了及時地治療以外,平時更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可從以下三方面入手:
1、戒煙:抽煙是誘發慢性支氣管炎最大的因素,而戒煙能大幅地提高康複幾率。可以多喝些濃茶,同時注意消除或避免其他煙霧或刺激性氣體對呼吸道的影響。
2、清除痰液:因老年人體質偏弱,是以在治療時,應注意痰液的排除,以防痰液堵塞呼吸道造成窒息,對久病無力的老人,家人應時常幫其翻身拍背以利清除痰液。
3、适量運動:适當進行體育鍛煉,以利改善呼吸系統的機能,增強對寒冷和疾病的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