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烏克蘭戰争:世界重構的開始

作者:率真阿華哥

烏克蘭戰争:世界重構的開始

(2022年2月26日)

2月 24日,将注定成為這個世紀最不平凡的一天,俄羅斯宣布入侵烏克蘭,這将是本世紀影響最為深遠的地緣戰争。無論是戰争開始前,還是戰争正式開啟,美國總統拜登和白宮發言人均多次強調,美國不會派兵進入烏克蘭與俄羅斯軍隊開戰,英國及北約組織也聲稱不會派軍隊進入烏克蘭作戰,從這些可以推斷,從目前的形勢來看,烏克蘭戰争将僅是一場局部戰争,短期不會演變成為大範圍的、不可控的世界性戰争,美歐、北約組織等國家群組織對烏克蘭的支援将僅限于經濟和軍事援助。這場戰争的結局對烏克蘭來說,事關國家命運和走向,全國上下的認識是很清晰的,許多百姓在接受采訪時均表示會拿起武器為子孫而戰,也充分說明了烏克蘭老百姓對這場戰争的意義的深刻認識。戰争到目前已進行了三天,烏克蘭軍隊表現出了頑強的戰鬥意志,老百姓對戰争也是同仇敵忾,軍民鬥志高昂,年輕人紛紛在征兵站排隊自願入伍為國家而戰。

烏克蘭戰争雖然從範圍上來說是局部戰争,但從影響力來說絕對是二戰後全世界最大的地緣政治事件,對世界政治經濟的影響必将非常深遠,影響的時間跨度将可能達到數十年、一代人甚至數代人。

烏克蘭戰争的深遠影響主要有三點。

一、進一步削弱雅爾塔體系。1945年建立的雅爾塔體系,雖然蘇聯在1991年解體了,但俄羅斯全盤繼承了前蘇聯在聯合國及世界各大組織中的席位,使雅爾塔體系形成的國際秩序延續至今,地區力量結構重新獲得了相對的穩定和平衡。應該說,雅爾塔體系建立以來,世界格局是相對穩定的,經濟發展是顯著的,世界人民的生活水準的改善在這幾十年也是最快的。雅爾塔體系形成的國際秩序雖然并不是十全十美,但總體上維護了世界的和平與穩定。

俄羅斯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是上司和維護國際秩序的“核心層”,從一定意義上來說,更應承擔起維護《聯合國憲章》的模範表率作用,共同維持世界地緣力量的相對均衡,解決地緣沖突,于人于己都是利益最大化的選項。烏克蘭從前蘇聯分裂出來成為主權獨立的國家,也是聯合國成員國,這是世界所公認的,并且俄羅斯也是認可的,雙方互設大使館建立了正式的外交關系。然而,俄羅斯總統普京卻宣布烏克蘭不是一個主權國家,悍然入侵烏克蘭,完全有違法理。在中國有一種聲音,把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與美國牽頭發起的伊拉克戰争、阿富汗戰争相提并論,這是錯誤的。一是伊拉克戰争、阿富汗戰争均獲得了聯合國的授權,其法理基礎仍然在《聯合國憲章》的架構範圍内。而烏克蘭戰争沒有聯合國授權,并且即使否定烏克蘭的主權、中止烏克蘭的聯合國成員資格也必須通過聯合國決議,而不是僅憑俄羅斯說了算。二是訴求及目的完全不同。伊拉克戰争、阿富汗戰争是維護主權和反恐,美國及聯合國軍隊沒有改變伊拉克和阿富汗的主權及領土範圍。2014年,俄羅斯吞并烏克蘭的克裡米亞,到現在發起戰争全面入侵烏克蘭,其訴求就是分裂、吞并烏克蘭的領土,破壞烏克蘭的領土完整,改變烏克蘭的版圖,重塑東歐的地緣政治格局,正如德國前總理默克爾所指出的:“俄羅斯的這場進攻戰争标志着冷戰後歐洲曆史的深刻變化。”

綜合上述,這場戰争無論是誰赢誰輸,還是無結果的結束,二戰後形成的國際秩序格局必将重新塑造,聯合國在解決争端和地區沖突中的作用将被嚴重削弱,這也許就是世界秩序重構的正式開始。

二、新冷戰的鐵幕正式拉下。有些上司人在烏克蘭戰争開始前的慕尼黑安全論壇上指出,冷戰的鐵幕可能會重新拉下。如果戰争沒有開始,這些話也許是危言聳聽。烏克蘭戰争正式打響後,冷戰的鐵幕就正式徐徐拉下了,并且不會有中間地帶。烏克蘭戰争雖然才開始三天,但世界圍繞烏克蘭戰争已經選邊站隊,歐洲的土耳其曾試圖觀望,雙邊押注,近日總統埃爾多安已經公開表示反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北約組織應加大幹涉力度,至此,歐洲國家已經全部完成了選邊站隊。在大國中,印度一直保持沉默,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已多次要求印度明确表态。印度購買了大量俄制武器,與俄羅斯的經濟政治聯系密切,基于自身考慮,緻使印度的決擇顯得非常困難,何去何從,印度最終會做出選擇。未來的世界沒有中間地帶,中間地帶就是“棄兒”,任何一個國家成為與世隔絕的世界“棄兒”将是一條自我毀滅的自殘之路,不可能在緊密聯系、互相依存的經濟體系中存活。

在這裡,我使用了“新冷戰”這個詞,既是與美蘇時期的冷戰相差別,也是因為未來的冷戰與以前的美蘇冷戰有很大的不同,是以取名“新冷戰”。與舊冷戰相比,新冷戰有三個特點:一是競争與合作并存。選邊站隊不再是水火不容、互相毀滅,雙邊既有競争,也有合作,這是市場經濟的特點所決定的,但競争是主、合作是輔,競争是廣泛的、合作是局部的。二是價值觀成為選邊站隊的标尺。美蘇冷戰是社會制度和經濟模式的競争,也是舊冷戰選邊站隊的标準。而新冷戰時代,價值觀将成為選邊站隊的标尺。三是陣營結構扁平化。在舊冷戰時期,美、蘇是兩大陣營的“組長”,有着層級結構。在新冷戰時期,各個陣營的組織結構主要是協商合作模式,結構上趨于松散化,内部組織結構扁平化。

三、世界經濟格局将重構。經濟是基礎,政治是經濟的延續,在以後的世界将更進一步強化。烏克蘭戰争使許多國家開始深刻認識到,不能讓國與國之間的經濟依賴綁架政治決策。在可以信賴的國家之間重構經濟上的依存關系,将是烏克蘭戰争之後各國很快推進的一項重大政策,産業鍊的重組将會加快。在新冷戰時期,為了確定經濟上的穩定可靠和獨立,在陣營内部重構經濟上的依存關系将是主流。是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新冷戰陣營将是政治陣營、經濟陣營和安全陣營的聯合體,深入融合和捆綁。

烏克蘭戰争雖然是局部戰争,但其影響和曆史意義将是重大的,必然會超過二戰後的任何一場戰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