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毛主席說勒緊褲腰帶搞原子彈,有人不解,烏克蘭現狀凸顯他多英明

作者:溫度曆史

在最近爆發的俄烏沖突中,烏克蘭對于自己的領土被分裂似乎已經毫無辦法,因為他們面對的是一個無比強大的對手。烏克蘭總統在最近召開的慕尼黑會議上哀傷地表示,曾經以放棄核武器以取得安全保障,但如今“既沒有武器也沒有安全”。

烏克蘭外長也持同樣的看法,在接受訪時直接了當地表示,當年放棄核武器的決定“極其錯誤”。随着沖突日益嚴重,烏克蘭内部恢複核武器的呼聲也日益高漲。

鮮為人知的是,烏克蘭曾是世界第三大核國家,核武器數量位列美俄之後,比英國和法國的總和還多。然而他們卻缺乏戰略遠見,自廢武功,如今淪落到任人宰割的地步,令人不勝唏噓。

其實,中國曾面臨比烏克蘭更加嚴重的困難,但卻做了完全不同的抉擇,如今的結果正說明了當時上司人作出了英明的決策。

毛主席說勒緊褲腰帶搞原子彈,有人不解,烏克蘭現狀凸顯他多英明
戰火中的烏克蘭

一度成為世界第三核武大國

烏克蘭曆史上長期被沙俄統治,蘇聯成立時,烏克蘭便是最初的四個加盟共和國之一。加入蘇聯後,盡管出現過一些波折,但總體上烏克蘭還是過得很滋潤的。

斯大林時期蘇聯在烏克蘭進行了大量工業投資,比較著名的有當時歐洲最大的水電站——第聶伯河水電站,哈爾科夫拖拉機廠等。到1932年,烏克蘭的煤、鐵礦石與生鐵超過了蘇聯産量的70%。

到二戰爆發前夕,烏克蘭的金屬機械産量幾乎與英國并駕齊驅成為歐洲首屈一指的工業中心。盡管二戰期間因為德國的入侵,烏克蘭發展受到一定影響,但戰後烏克蘭經濟又恢複了高速發展。直到80年代,随着蘇聯經濟陷入停滞,烏克蘭也開始原地踏步。

蘇聯統治時期把大量工業、軍事力量甚至尖端戰略武器布局在烏克蘭境内,在15個加盟共和國内,烏克蘭的分量應該是僅次于俄羅斯的。看到這裡,或許大家會問蘇聯為何會如此看重烏克蘭?

首先,從戰略位置上看,烏克蘭被稱為“歐洲之門”是蘇聯通往歐洲的橋梁,也是蘇聯的外圍屏障。烏克蘭也是黑海艦隊的後勤基地,克裡米亞半島的塞瓦斯托波爾市擁有4個優良港口,有完善的基礎設施,可以停靠任何級别的軍艦。黑海的安全,更關乎到蘇聯在裡海、地中海、高加索地區的軍事安全。

其次,烏克蘭面積大資源豐富。烏克蘭是歐洲面積第二大的國家,地勢平坦、有大片肥沃的黑土地,又被稱為“歐洲糧倉”。此外烏克蘭礦産和水利資源也非常豐富,尤其是瀝青、無煙煤占到蘇聯總儲量的60%,豐富的資源注定了烏克蘭要成為重要的工業基地。

最後,人為因素。這一點可能會被很多人忽略,蘇聯的兩任上司人都與烏克蘭有緊密的聯系。赫魯曉夫是在烏克蘭的頓巴斯煤田長大,後來也長期在烏克蘭工作,他上任後大量提拔烏克蘭裔幹部,更是不顧大家反對直接把克裡米亞劃給烏克蘭。而博涅日涅夫是正宗的烏克蘭人,民族情感難免使其對烏克蘭有所傾斜。

是以,在蘇聯解體那一刻,大量的工廠、軍事設施、武器裝備都在烏克蘭的國土上。其中戰略核武器占到原蘇聯總數的20%,數量相當驚人。烏克蘭一躍成為僅次于美俄的第三核武大國。

毛主席說勒緊褲腰帶搞原子彈,有人不解,烏克蘭現狀凸顯他多英明

蘇聯時期的烏克蘭

據相關資料統計烏克蘭擁有:洲際飛彈176枚,其中新式SS-24飛彈46枚,每枚飛彈可攜帶10顆核彈頭;老式SS-19飛彈130枚,每枚飛彈可攜帶6顆核彈頭。能攜帶遠端巡航飛彈的圖-95轟炸機21架,圖-160轟炸機16架。這些武器總共配備了1800枚核彈頭,并且有兩個飛彈發射基地。

此外還有米格-23、米格-27、蘇-24等機型攜帶的戰術核武器以及飛毛腿、SS-21等型飛彈。

烏克蘭不僅擁有衆多核武器,而且還能夠生産核武器,有兩個洲際飛彈生産工廠,是世界第六大戰略核飛彈生産國。唯一的缺陷是不能生産核彈頭,但現存的一千多枚核彈頭已經足以應對任何國家造成的威脅。

烏克蘭這樣的配備,不知道引得多少國家流口水。

“自廢武功”的深層次原因

冷戰時期,美蘇兩國所擁有的核彈頭數量超過6萬枚,能将地球毀滅好幾次。為避免擦槍走火,引發人類災難,兩國達成一緻削減戰略核武器,并限制其他國家發展核武器。蘇聯解體後,作為繼承者的俄羅斯也延續了這一政策。是以,烏克蘭擁有大量核武器,美俄都不會答應。

對于美國來說,一個剛從敵營中獨立出來的國家是敵是友一時還難以分辨。并且一個小國擁有核武器,便能獲得與其綜合實力不對等的國際地位,這也不便于美國霸權主義的實施。

在蘇聯解體之前,烏克蘭就表現出擺脫蘇聯控制的傾向,獨立後對俄羅斯的防備心理也很強。俄羅斯肯定不會允許自己家門口出現一個自己不能控制的核大國。

正所謂“打早打小”,美俄兩國一拍即合,決定趁烏克蘭剛獨立,立足未穩之際逼迫其将核武器運到俄羅斯銷毀。

毛主席說勒緊褲腰帶搞原子彈,有人不解,烏克蘭現狀凸顯他多英明

蘇聯SS-24列車飛彈

在此背景下,烏克蘭為獲得大國的支援與承認,多次宣稱将成為無核中立國家。并于1992年5月将所有戰術核武器運到俄羅斯,但手中仍然握住戰略核武器不肯放。此後,烏克蘭态度出現了反複。

俄羅斯潛在的威脅,讓烏克蘭非常擔憂。盡管蘇聯已經解體,但俄羅斯仍想繼承蘇聯的地位繼續控制烏克蘭。此外,烏克蘭内部要求擁有核武器的呼聲越來越大,在一項民意調查中,有40%的人希望擁有核武器。支援擁有核武器的議員也越來越多。

不過,烏克蘭的上司層缺乏戰略遠見,仍然決定與美蘇談判并以核武器盡可能多地獲得經濟和安全利益。

美俄兩國通過威逼利誘,經過漫長而曲折的讨價還價,于1994年1月14日,葉利欽、克林頓和克拉夫丘克(烏總統)在莫斯科簽署了三方聲明。烏克蘭同意把全部核武器運往俄羅斯銷毀。美俄尊重烏克蘭主權和領土完整,并對其提供保護。烏克蘭還獲得來自美國的1.7億美元援助。

1994年11月,烏克蘭準許了《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随後俄美英烏四國簽署了《布達佩斯安全保證備忘錄》。這份備忘錄内容與此前的三方聲明大緻相同:簽字國不能對烏克蘭使用核武器,尊重其主權,不對其使用武力威脅,在其邊界受到威脅時應提供幫助。

不過事實證明,這份保證沒能保證烏克蘭的安全。

1996年6月1日,烏克蘭繼任總統庫奇馬宣布已經将境内的全部核彈頭運出,至此完成自廢武功。當然,烏克蘭廢核除了來自美俄的壓力以及上司人缺乏戰略遠見外,也有其深層次原因。

首先便是嚴重的經濟危機。烏克蘭的鋼鐵、礦産、糧食産量都在蘇聯内部占有較高比例,幾乎所有烏克蘭人都認為從蘇聯獨立後會過上好日子。但事與願違,獨立後的烏克蘭面臨着嚴重的經濟危機,從1992-1999這幾年間GDP竟然是負增長。幾乎所有經濟名額都倒退到五六十年代的水準。

政府出現了嚴重的财政赤字,從1992年的3673億烏克蘭盧布發展到1994年已經高達109萬億烏克蘭盧布。同時出現的還有通貨膨脹,欠下大量外債,烏克蘭政府和企業都出現了支付危機,連工資和養老金都發不出,勞工隻能拿工廠的産品去市場上換生活必需物資。維護核武器所需的巨大開支更是烏克蘭所無法承擔的。

其次便是技術問題。雖然烏克蘭能使用甚至自行生産核武器,但維護和管理核武器是一個系統化的工程。當初蘇聯發展核武器時有1萬餘名尖端科學家,其中80%以上都在俄羅斯。這也就意味着其他部署核武器的加盟共和國無力單獨維護核武器。

更嚴重的是,烏克蘭境内的部分核武器已經超過安全服役期限,甚至出現氫氣蓄積現象。如果無法對這些核武器進行維護或拆除,這無疑是在烏克蘭埋了一顆定時炸彈。衆所周知,烏克蘭境内發生切爾諾貝利核洩漏事件,造成過嚴重的災難。如何避免重蹈覆轍,也是烏克蘭人要考慮的一個問題。

毛主席說勒緊褲腰帶搞原子彈,有人不解,烏克蘭現狀凸顯他多英明

烏克蘭困難時期的人們

最後是經濟利益的誘惑。答應銷毀核武器後,烏克蘭獲得了巨大的經濟利益。美國給予烏克蘭1.75億美元援助,并将核彈頭内的鈾提煉成商業鈾銷售後分給烏克蘭10億美元。俄羅斯減免了烏克蘭一些債務,并以優惠價向其提供石油和天然氣。國際貨币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分别給予了15億和7億美元的貸款。

不僅核武器,其它許多有價值的重型武器也被烏克蘭銷售一空,比如著名的瓦良格号航母。起初黑海艦隊也在烏克蘭領土上,通過反複談判,烏克蘭分到了部分船艦,但最終還是将其賣給了俄國。就這樣,烏克蘭從一個軍事強國淪落成平庸國家。

東方大國不同的選擇

回望曆史,中國也曾面臨過與烏克蘭一樣的困局,但卻做出了完全不同的選擇。

早在抗美援朝時期,中國幾次遭到美國核威脅,這使中國決策層堅定了擁有核武器的信念。1956年4月,毛主席在《論十大關系》中鮮明地指出:

我們不但要有更多的飛機和大炮,而且還要有原子彈。在今天的世界上,我們不要受人家欺負,就不能沒有這個東西。

當時中國科技落後,隻能向蘇聯老大哥求助,上任之初面臨危機的赫魯曉夫也答應了援助中國核技術。但1958年,中蘇關系走向轉折時,蘇聯便一再拖延生産原子彈的原料供應。直至1960年,撤走所有在華的專家,停止援建項目。

毛主席說勒緊褲腰帶搞原子彈,有人不解,烏克蘭現狀凸顯他多英明

此時的中國面臨的困難甚至比烏克蘭還要嚴重。中國經曆了幾十年的戰争,是真正的一窮二白,工業剛剛起步,缺人才缺技術缺資金。并且當時面臨着嚴重的經濟困難,糧食欠收。烏克蘭至少有一定的工業基礎,而且地多人少,盡管陷入危機,但如果組織得當至少不會餓肚子。

關于這些困難,毛澤東在一次會議上說:“有人問我造飛機、造大炮、搞原子彈、搞飛彈的錢從哪裡來,我告訴他在這裡……”他站起來拍着腰上的口袋說:“錢不是在口袋裡,是褲腰帶!”

他的意思就是要節約錢,哪怕餓肚子,瘦了就把褲腰帶緊一緊,而這在戰争年代是常有的事情。我們及時過得再苦,也要先把原子彈搞出來。

不過仍然有人對此不太了解,面臨困境時,内部也出現了原子彈到底該“上馬”還是“下馬”的争論:

有人認為應該暫緩研究。原因很簡單,目前中國工業基礎還沒達到那個水準,并且研究原子彈需要大量的經費,目前面臨着經濟困難難以支撐繼續研究。不如用有限的經費先發展正常武器。

也有人認為,如果現在不搞,将來拖得久了就落後别人更多。而且外部環境不穩定,中國面臨着大國的核威脅如何安心發展經濟?

對此,陳毅元帥态度堅決,他說:“中國人就是把褲子當了,也要把原子彈搞出來。”聶榮臻、賀龍、葉劍英等人也支援繼續研究原子彈,随後他們派人對中國原子能工業建設的情況進行了詳細調查。

毛主席說勒緊褲腰帶搞原子彈,有人不解,烏克蘭現狀凸顯他多英明

中國原子彈研究畫面

聶榮臻、羅瑞卿分别向中央進行報告,表示力争在1964年或1965年爆炸第一顆原子彈。

毛主席一錘定音,在報告上批示:“很好,照辦。”此後,中國幾乎以舉國之力投入到研究原子彈的程序中,中國人是真的在“勒緊褲腰帶搞原子彈”。

終于在1964年秋,中國造出了第一顆原子彈,但何時試爆呢?此時的情報顯示,美國正試圖與蘇聯聯手對中國的核設施進行轟炸。如果此時引爆會不會引起他們強烈反應?

毛主席認為有風險也要立即試驗,他說:“原子彈是吓人的,不一定用,既然是吓人的,就早響。”于是,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在羅布泊試驗場成功爆炸。

事實證明,美國并沒有任何行動。他們陷入總統肯尼迪遇刺後的混亂當中,還要抽出大量精力來應付即将到來的選舉,無暇顧及中國的原子彈。真是“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原子彈研制的一系列決策展現出毛主席的戰略遠見。設想一下,假如當時中國因為面臨困難而沒有繼續研究原子彈,在後來所經曆的幾次邊境沖突中,蘇聯會不會毫無顧忌對中國使用原子彈?中國會不會面臨今天烏克蘭這樣的結局?

結局是很難預料的,因為我們的命運掌握在别人手上。正是毛主席等老一輩上司人做出了英明的決策,才把主動權掌握到自己手上,讓敵人不得不對我們的核武器産生顧慮。

毛主席說勒緊褲腰帶搞原子彈,有人不解,烏克蘭現狀凸顯他多英明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

尾聲:

同樣面臨巨大困境,烏克蘭在擁有大量核武器的情況下卻選擇銷毀核武器,以換取部分經濟利益和大國的保護。而中國卻選擇迎難而上,頂住壓力研制核武器。

兩種截然不同的選擇,出現了完全不同的結果。如今中國日益富強,穩定發展。而烏克蘭卻動蕩不安,甚至無法自保。

導緻這樣結局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決策層的差距。我們都說時勢造英雄,但英雄人物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引領時代的發展。

同時,烏克蘭的結局也給了我們一個巨大的啟示:任何時候,一定要自強不息,掌握自己的命運,千萬不要把自身安全寄托在其他國家身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