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陝西農民,9道聖旨傳家寶,被博物館借走丢了2道,最終賠了多少?

陝西農民,9道聖旨傳家寶,被博物館借走丢了2道,最終賠了多少?

“奉天承運,皇帝诏曰”這是我們看古代電視劇和電影之中,經常能夠聽到的句子,是皇帝頒布聖旨的開頭一句。

聖旨給我們的感覺是神秘莫測的,它包含那個封建社會作為最高統治者地位的皇帝,對下屬的一種指令和昭示。

但讓我們沒有想到的是,其實籠罩着神秘面紗的文物,有可能就在我們身邊某個人的家中。

在陝西省一戶平常農民的家中就藏着9道聖旨。且不說這9道聖旨到底價值多少錢,就說這些文物的文化價值都是無法用金錢來計算和衡量的。

這名家中藏着9道聖旨的張振華,是一位普普通通的農民。

陝西農民,9道聖旨傳家寶,被博物館借走丢了2道,最終賠了多少?

人們可能在路上遇到他,通過他普通的穿着和憨厚的神情,是絕對無法将文物聖旨跟他聯系在一起的,而且還是9道聖旨。

那這位名叫張振華的農民家中,為何會藏着9道聖旨呢?他的家族莫非跟皇室有什麼巨大的淵源?

故事還得從上世紀70年代的一個晚上開始說起,70年代在經曆過一個特殊的時期之後,人們對封建遺留的文物,是避之不談的。

這天晚上,張振華被父親叫到床前,隻見父親從一個鏽迹斑斑的鐵皮箱之中,取出卷軸一樣的東西。

陝西農民,9道聖旨傳家寶,被博物館借走丢了2道,最終賠了多少?

就在張振華迷惑不解之時,父親告訴他,這是祖先流傳下來的9道皇帝聖旨。

是文物也是張家世代流傳的傳家寶,這是張家曾經在清朝為官的佐證。

張振華用顫抖的雙手接過聖旨,并且聽父親講起了祖先的故事。

他們的祖先叫做張鵬飛,曾康熙年間做官,并且受到诰封為榮祿大夫。

自此之後,張鵬飛的子孫後代共十三人,在為清朝效命,朝中為官。

陝西農民,9道聖旨傳家寶,被博物館借走丢了2道,最終賠了多少?

他們受到包含康熙在内,六位皇帝的15道聖旨,但最後完整儲存下來,就隻有這9道。

這9道聖旨,輾轉多代,能夠得以完好的儲存已經實屬不易,是以張振華的父親也希望他能夠好好保管。

到了張振華這一代,他仍舊以種田為生,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

但那一年适逢幹旱,收成不是很好。此種情況之下,張振華決定将家中有聖旨的事報道出去。

陝西農民,9道聖旨傳家寶,被博物館借走丢了2道,最終賠了多少?

希望可以借助文物來改善自己貧窮的生活,張振華将自己家中藏有9道聖旨的事情,散播出去之後,便有很多媒體紛紛上門采訪。

在媒體的大肆宣揚之下,随後迎來了很多的收藏家、文物專家,同樣被吸引而來的還有博物館的從業人員。

聖旨是整個家族的傳承,哪怕當時收藏家将價格提高至百萬,張振華依舊不想将自己的傳家寶賣掉。

陝西農民,9道聖旨傳家寶,被博物館借走丢了2道,最終賠了多少?

而對于博物館的上交建議,張振華也是不同意的,因為聖旨是祖輩流傳下來的,張振華認為自己有權利不上交。

就這樣僵持了一段時間,最後博物館的從業人員提出建議,将聖旨放在博物館展覽。

但所有權還是張振華的,等于是博物館“借”聖旨展出。

為了解決張振華家中的經濟問題,博物館還提議将聖旨展出後的收益,分一部分給張振華。

張振華仔細思考之後,決定将聖旨借由博物館展出,雙方拟定合同,共同看護這9道聖旨。

當時消息一經傳出,展覽館就人滿為患,大家争先恐後想要一睹神秘聖旨的真容。

陝西農民,9道聖旨傳家寶,被博物館借走丢了2道,最終賠了多少?

這可是隻有在電視劇中才會出現的“聖旨”,現實中恐怕誰都沒有親眼見到過。

伴随着參觀的人越來越多,聖旨也出現了意外,2003年,張振華突然發現,9道被展出的聖旨,居然隻剩下7道,其餘兩道聖旨不翼而飛。

在着急之下,張振華隻有選擇報警,然而在立案偵查之後,還是沒有尋找到兩道聖旨的蹤迹。

張振華陷入了深深的自責,認為自己對不起祖先,更加對不起後代,祖傳的聖旨就這樣在自己手中弄丢兩道。

陝西農民,9道聖旨傳家寶,被博物館借走丢了2道,最終賠了多少?

而此時博物館的态度更加令張振華氣憤,面對聖旨丢失,博物館的第一反應竟然是推脫責任,聲稱博物館的從業人員并不對聖旨負責,丢失也與博物館毫無關系。

聖旨是放在博物館丢失的,怎麼可能會跟博物館毫無關聯,難道是憑空消失的嗎?

張振華面對博物館的推脫态度,隻有選擇将博物館告上法庭。

此時開庭審理,已經是幾年後,張振華根據文物在當時的價值,提出讓博物館對兩道聖旨的丢失賠償40萬元。

其實如果是行内人士,估算聖旨的年份和價值,肯定價格是超過40萬的。

但當時博物館對兩道聖旨估價後給出的價格卻隻有18萬。

陝西農民,9道聖旨傳家寶,被博物館借走丢了2道,最終賠了多少?

而按照當時雙方簽署的共同看護聖旨協定,法院最終判處,聖旨丢失雙方都有責任。

博物館需要賠償給張振華,18萬中的一半,也就是9萬元。

法院審判之後,博物館不滿意結果,曾經上訴,但被法院駁回,依照原有審判不變,博物館賠給張振華9萬元。

這件在當時轟動一時的“聖旨丢失案”就這樣拉下了帷幕,最終的結果令雙方都不是十分滿意。

展出的聖旨在博物館公然被盜,對博物館的名聲和經濟都有重大損失。

陝西農民,9道聖旨傳家寶,被博物館借走丢了2道,最終賠了多少?

而遵循祖訓保管聖旨的張振華,因為一個月一萬多元的收入,最終讓傳家之物就這樣丢失。

但此案的小偷卻仍舊逍遙法外,至今沒有被逮捕。

這不禁讓人歎息,最終小偷卻成為受益人,而真正保護文物的人們卻蒙受巨大損失。

大陸有句諺語:“偷個雞蛋吃不飽,一個臭名背到老”,小偷的行為是令人發指的,但博物館的安保工作也是讓人值得深思的。

陝西農民,9道聖旨傳家寶,被博物館借走丢了2道,最終賠了多少?

如果真的做到滴水不漏,又怎麼會讓偷盜之人輕易得手呢,是以在這個事件中,我們應當得到教訓,相關部門也要做好對文物的保護工作。

畢竟文物不僅僅是一件物品,更是曆史遺留的文化和價值。

有意識的保護文物,守護好傳承千年的文化,将文物很好地看管起來,那小偷小摸這種無恥的行為,也必然會杜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