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經典名著,為什麼一定要讀?

中國經典名著,為什麼一定要讀?

我的高中同學L在外企工作。每年11月到來年3月,是業務淡季。他們公司有一條開明的預設規則:在不影響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允許員工上班“摸魚”看書。年後,L看完了《傲慢與偏見》、《飄》等國外名著,問我有沒有書推薦。我想了想,推薦了《紅樓夢》。

這當然帶有中文系人的一點私心。用現在的網絡流行語說,那麼好的《紅樓夢》,我不允許你還沒看過。

中國經典名著,為什麼一定要讀?

L不好意思地說,作為一個中國人,我也知道該看《紅樓夢》,但聽說,這書很難看得下去,一直不敢嘗試。

這話很熟悉。在網上,《紅樓夢》常年位列“死活讀不下去的書”第一名,是人人皆知的“熱知識”。很多網友現身說法,證明閱讀過程是多麼無聊而痛苦。前段時間,古代文學研究者李明軍說,年輕人讀不下去《紅樓夢》,與世情小說的特點有關,它“對家庭日常生活的描寫很容易流于瑣碎平淡”。不過,李明軍仍堅定地認為“年輕人一定要看紅樓夢”,因為“不了解中國文化,讀不透這部小說;讀懂了這部小說,也就了解了中國文化。”

讀不下去但又必讀的《紅樓夢》,像一個隐喻,它背後的問題是:我們為什麼要讀中國名著?

中國經典名著,為什麼一定要讀?

有趣的是,這又和很多人讀暢銷小說的體驗形成了映照:容易讀,很快就翻完了,故事也精彩,就是讀完感覺“輕飄飄”的,啥都記不住。

經典名著,大概專治這種閱讀“失落症”。它的實作路徑是:痛苦閱讀+艱難獲得+巨大滿足。

實際上,真正有價值的閱讀,從來不是簡單的、容易的、享受的,它必然伴随艱苦的腦力勞動,甚至不乏與以往知識結構、人生經驗“打架”進而重塑自我的沖突過程,然後才能體驗到收獲的喜悅。這是名著永流傳的奧義——隻有那些凝結了人類經驗、見識和智慧的思想結晶,才能超越時空,啟迪和指引人類;也是基石性的人生哲學之一——要想真正領略梅花的“撲鼻香”,就必然要經曆一番“寒徹骨”。讀書,沒有捷徑和機巧。

中國經典名著,為什麼一定要讀?

當然,你也單從情懷和功利的角度,去了解讀名著。歌德說:“讀一本好書,就是和一位品德高尚的人談話。”名著,就是最有實力保障的“好書”;比如,很多人都有過從閱讀名人傳記中汲取力量和智慧,鼓舞自己走過人生低谷的經曆。再細碎點,從名著中學到一個句式、一個觀點、一種寫作風格,用在工作和生活中“驚豔衆人”。無論初衷如何,小到個人成長,大到社會文明進步,讀名著總不會讓人失望。

讀名著,當然國内外都應該包括,因為人類的知識、體驗和思想感情是不分國界的。之是以單獨提讀中國名著,我想原因在于,一是比起國外名著,我們對母語書寫的中國經典,更有接受上的優勢;二是它離我們的曆史、文化、社會更接近,也就更有先讀的必要性和價值;從中文名著入手,再接觸國外經典,對民族性和世界性的了解或許更深刻。

近些年,國貨、國劇、國潮在網際網路上、在年輕人之中,時不時火出圈。這種對傳統文化的回歸,同樣反映在對中國名著的熱捧上。無論是在上下班的地鐵上,還是在為人父母者的朋友圈裡,總能見到大人、小孩讀中國名著的場景。我一位在知名網際網路大廠的程式員親戚,在給孩子列出的書單裡,四大古典名著排在前列。

中國經典名著,為什麼一定要讀?

網絡時代帶來了資訊轟炸,加劇了閱讀碎片化、快餐化,但它也以寬廣的視域,讓文化知識的傳播變得無比迅捷;并用大浪淘曬的篩選法則,讓快餐加速滑落,讓經典彌久閃耀。

值得關注的是,怎樣用觀念革新和技術進步來降低閱讀門檻。比如,相當一部分的中國名著,是用文言文寫成的,這對于兒童和非文科類專業的人士,會造成一定的閱讀障礙。尤其是對于孩子們來說,在啟蒙階段是要堅持讀原文,還是可以接受一定的少兒化改編内容;在學校階段,怎樣用好現在的教學和考核機制,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這些都是長期存在但一直缺乏較好解決辦法的存在。

如果說電影讓一個人的人生延長了三倍,那麼閱讀經典名著,可以讓人生豐富、厚重、精彩三倍。不妨從讀中國經典名著這一大寶藏開始,從現在開始。

文字:汪燦

圖檔:網絡

欄目主持人:張永群

責編:張永群

編輯:朱曉帆 常瑩 孫小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