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日報社全媒體記者付鼎臣
“大家好,今天我跟大家交流的是‘心肺複蘇術’和‘輪椅正确使用方式’……”
“95”後的蘇瑩瑩沒有想到,從吉首大學國小教育專業畢業後沒有從事教育工作的她,居然還有機會走上講台。隻是聽課的不是國小生,而是雨湖區錦德老年較高價的電梯大廈的幾十名養老護理員。
1995年出生的蘇瑩瑩是養老院最年輕的養老護理員。就在前不久,她獲得了湘潭市養老護理員技能大賽二等獎,是獲獎選手中僅有的兩位“95後”之一,也是為數不多的“非科班出身”選手。載譽歸來,她作為教育訓練教師介紹工作經驗,分享從業心得。
“從事養老行業,是緣分。”
15年前的一天,蘇瑩瑩的外婆突發中風,從此卧床不起。外公也一直身體不好,她的母親隻好提前退休,把老人接到家裡照料。照顧卧床老人非常不易,喂飯送水、翻身擦澡、端屎倒尿,當時還是國小生的蘇瑩瑩經常幫着媽媽一起做。每天放學回來都是先做完飯再做作業。這樣的日子很苦很累,但她也學會了些照料老人的“臨床經驗”。
2016年,蘇瑩瑩大學畢業。性格内向的她沒有選擇當教師,而是應聘到了長沙的一家醫院做行政工作。在醫院,她看到很多被疾病折磨的老人。她想到了自己的外婆,但自己又無法提供進一步的幫助,很是揪心。後來,她想到父母也都60多歲了,自己應該留出更多時間陪伴老人,于是辭去工作,回到了父母身邊。
回到湘潭後,要重新找工作。也許是機緣巧合,蘇瑩瑩看到的第一條招聘資訊就是老年較高價的電梯大廈招聘文員,且一投就中。“這個适合我,我學的專業适合當文員,我從小就喜歡和爺爺奶奶們在一起。”更令她“驚喜”的是,公司的兩位創始人都是“90後”。她想,跟同齡人一起共事,工作一定很愉悅。
蘇瑩瑩第一時間向父母報告了應聘成功的好消息,沒曾想迎來的不是表揚與鼓勵,而是一瓢冷水。“不行!你一個細妹子搞什麼養老,天天侍候着一大群老人家,冒得朝氣,你還冒找對象,妹子啊!”“誰說的年輕人就不适合搞養老行業,那家養老院的兩個老闆就都是年輕人。”母親說不過她,隻能應允。
俗話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蘇瑩瑩沒想到,母親的話這麼快就得到了“印證”:養老院除了老闆和她等幾個年輕人,絕大多數員工都是“4050人員”。“養老行業年輕人确實稀缺,别說一線護理員了,就是後方行政人員都很難招到年輕的大學生。難怪我應聘能這麼順利。”蘇瑩瑩開玩笑說。
養老工作的辛苦,也是她一開始沒想到的:院裡僅有的幾個“青壯力量”,不僅是行政人員,還是“搬運工”“修理工”,老人發生口角,還要當“調解員”。她才待幾個月,就學會了修電視、裝輪椅、通馬桶、換燈泡……
“我哪裡還像個女孩子啊?”蘇瑩瑩時常問自己。“這次真的不幹了!”她曾多次想辭職。“可就這麼灰溜溜地離職多沒面子,回去肯定少不了老媽的唠叨和埋怨。”年輕人的好強,讓她一次次打消了放棄的念頭。
可最終讓她選擇堅持下來的,不是面子和倔強,而是溫暖和感動。
養老院裡的老人,很多生活不能自理,有的還患有老年癡呆,陳奶奶“兩者兼具”。蘇瑩瑩覺得陳奶奶很可憐,隻要有空,就會陪她聊天,悉心照顧。有一次,她路過陳奶奶房間,聽到了老人和保潔員的對話:“莫把糖粒子丢了咯,這是我專門留給孫妹子的。”“娭毑,您搞錯了嘞,這是您平素躺在鋪上搓的紙坨坨,您當寶貝一樣收到屜子裡,現在都塞滿了,真的要清理了。”蘇瑩瑩剛推開門,陳奶奶興奮地說,“你看你看,我孫妹子來了,她對我最好哒。”說完便吃力地轉過身來,把“糖果”塞到了她手裡,“妹子啊,這是娭毑留了好久的糖粒子,給你吃的。”
那一刻,蘇瑩瑩濕潤了眼眶,她想起了自己小時候,外婆躺着床上不能動彈時,嘴裡還念叨着要去商店給自己買零食。她忽然明白,自己做的那一點點事,卻有可能給老人家的内心帶來極大安慰。她也第一次真實感受了這份工作的意義和價值。
這樣的故事越來越多,蘇瑩瑩心裡的感動也越來越多,留在養老院的決心也越發堅定。
可作為文員,能做的事情畢竟有限,她便利用“職務之便”學習護理技能。院裡舉辦技能教育訓練做會議紀要時,她把知識點認真抄一份,利用業餘時間溫習,有時還會跟着護理阿姨“打下手”。年輕人學習和掌握新知識的能力相對較強,她很快上手,還考取了養老護理員職業資格證。
正式走上養老護理崗位後,為老人清潔口腔、修剪指(趾)甲、壓瘡換藥便是常事。蘇瑩瑩發現,比起生活上的護理,老人更需要心理上的照料。疫情期間,養老院實行封閉管理,很多老人長時間見不到親人,心裡很慌,有的甚至出現較大的情緒波動,一些護理員束手無策。蘇瑩瑩學過教育心理學,她一有時間就跟老人促膝交談,耐心聽他們唠叨,設身處地想老人所想。她還主動添加老人家屬的微信,讓老人和家人視訊通話安撫他們的情緒。
付出總有回報。蘇瑩瑩的出色工作得到院裡老人和家屬的高度認可,在市、區的養老護理技能比賽中取得佳績。養老工作沒有讓她“暮氣沉沉”,相反,她從中找到了自信,實作了自我價值,性格也變得開朗起來。但她總說,自己還年輕,做得遠遠不夠,還要通過學習“解鎖”更多新技能。
“如果現在有年輕人想從事養老行業問我意見,我會毫不猶豫地說,養老行業需要年輕人、也适合年輕人。養老護理是夕陽事業,卻是朝陽行業,國家重視、社會關注、前景廣闊;工作過程也是個不斷學習、不斷成長的過程,充滿活力與生機。隻要用心用情服務,在老人眼中都是‘小孫女’‘好孩子’,‘養老人’永遠年輕!”蘇瑩瑩打趣地說。
>>傳回湘潭線上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