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醫生看頂級醫院 Mayo Clinic 的财報,能看出哪些内行名堂?

本文作者:周璐靖

作為常年占據美國 U.S.NEWS Hospital 排行榜的前三位,Mayo Clinic 顯然已經成為醫療界的信仰,堪稱「醫學麥加」。

醫生看頂級醫院 Mayo Clinic 的财報,能看出哪些内行名堂?

在 2021~2022 全美醫院排名中,Mayo 再次問鼎榜首(圖源:U.S.NEWS)

Mayo 主院區在明尼蘇達州,另外兩個院區分别在亞利桑那和佛羅裡達。這個位于明尼蘇達州羅切斯特市的小小診所,通過百年努力,将一個小鎮譜寫成一個醫療終極聖地。

2014 年,因為課題關系,我進一步接觸了 Mayo「以患者為中心」的理念。2017 年,我又以管理學習者身份進一步學習了Mayo的點點滴滴。

醫生看頂級醫院 Mayo Clinic 的财報,能看出哪些内行名堂?

作者供圖

作為一家非盈利機構,Mayo 選擇公開自己的财報,其中透露了哪些隻有醫生才能看出來的内行名堂?

近三年資料特點分析

整體營收情況盤點

就診量:來自全美和全球 135 個國家,超過 120 萬名患者

醫生和住院醫生:6900 人

管理和醫技護理:63100 人

所有臨床員工合計:70000 人

全職科研人員:4221 人

參與科研的醫生:794 人

2019 年整體營收:138 億美元(約合人民币 875.21 億元)

2020 年開始,新冠疫情在全世界範圍内流行,相應導緻美國跨境就診量明顯減少,加之優先救治新冠重症患者等情況下,Mayo 的營收相較 2019 年同期水準收益整下降 51.4%。

但盡管如此,非盈利機構的世界大佬 Mayo 真的是「盈利機構」,僅 2020 年第三季度,Mayo 收入達到 37 億美元(約合人民币 234 億元)。

我們以有着「宇宙第一大院」之稱的鄭大一附院為例,其可查詢的收入為 2016 年度公布資料:95 億人民币。

也就是說,Mayo 在新冠疫情大背景帶來的營運艱難的情況下,一個季度的收入基本就可以達到鄭大一附院 2.5 年的收入。

到了 2021 年,Mayo 官方宣布的第三個财務季度對比 2020 年同期增長明顯,合計 40.18 億美元。臨床業務量的穩步回升,幫助 Mayo 實作了3.24 億美元的淨營業收入。

醫生看頂級醫院 Mayo Clinic 的财報,能看出哪些内行名堂?

是以大家不要以為非盈利醫療機構不賺錢,人家真的能賺錢,隻是賺來的錢需要再投資到醫療産業、實驗室、裝置等,不允許進行資本化而已。

營收特點:總院+衛星網點診所收入

當然,這樣強勁的營收不是隻靠一個羅切斯特的總院實作的。根據财報,Mayo 的醫療營收拆分為總院收入+衛星網點診所收入,且兩者不相上下,呈現了優美的分級診療特點。

醫生看頂級醫院 Mayo Clinic 的财報,能看出哪些内行名堂?

Mayo的三個主院區負責承擔中等至複雜的病種:包含惡性良性腫瘤、移植、心血管、神經以及國際病人。更多中間層水準醫療則負責提供基于社群的家庭醫療或者全科醫學,如果全科醫生無法解決則再逐級向上轉診。

而主要提供衛星診所服務的 Mayo Health System,覆寫威斯康辛、明尼蘇達、愛荷華州多達 50 餘個衛星診所和小型醫院,以便更靠近人們生活的社群。在合理配置醫療資源的同時,也避免了患者因為非重大疾病而到處奔波就醫的弊端。

醫生看頂級醫院 Mayo Clinic 的财報,能看出哪些内行名堂?

Mayo診療網絡介紹圖上,寫着「讓患者離家更近」(作者供圖)

除了Mayo自己體系的醫療系統,還有Mayo醫聯體成員(MCCN)以及獨立轉診機構(财報中不計入),這些初級診療服務篩選後需要中進階别治療的患者則被精準轉診到主院區進一步治療。這樣既保證患者病情精準的比對性,又保證主院區和衛星診所在自己的診療層級和範圍中都能最高效運作。

醫生看頂級醫院 Mayo Clinic 的财報,能看出哪些内行名堂?

醫生實行年薪制,重視價值觀考核

Glassdoor Economic Research Blog 指出,過去一年:Mayo 注冊護士平均薪金增長 3.4%,達到 61306 美元;藥劑人員增長 4.4%,達到 30522 美元;醫療助理增長 6.3%,達到 33244 美元;醫生增長 2.7%,達到 197297 美元;醫療技術人員增長 0.1%,達到 53221 美元。

衆所周知,Mayo 的醫生是年薪制的,收入和門診量、手術量、科研産出、績效表現、醫療品質等等都沒有關系,自然也不存在所謂的績效獎金和分紅。

Mayo 的薪酬設計大緻是這樣的:假如醫生預設年薪是 50 萬美元,第 1 年拿預設年薪的 60%,也就是 30 萬,然後每年逐年等額遞增,直至到第 6 年達到目标薪水 50 萬。一旦達到目标薪水,不論你的資曆,都将持續穩定在這個數額。

根據 Mayo 介紹,該院醫生平均收入在 20~60 萬美金之間,無論是所謂的科主任還是剛剛招聘來的 Attending,薪資不會相差非常大。

醫生看頂級醫院 Mayo Clinic 的财報,能看出哪些内行名堂?

不過,也因為這種「大鍋飯」的薪水設定,Mayo 不允許自己全職醫生在外機構進行多點執業,僅限于在我們前面提到的 Mayo Health System(社群醫療體系)進行多點執業,這其實在美國醫院中是非常少見的。

我曾詢問過 Mayo 的管理者一個問題:既然是年薪制,沒有其他激勵,那麼如何招聘那些很牛的大牛醫生?

當時我得到的回答很意外:Mayo 招聘來的大牛醫生,薪資一定是行業裡面具有吸引力的(是以招聘大牛醫生是分分鐘的事)。但 Mayo 招聘醫生時,非常重視考察醫生是否符合 Mayo 的價值觀和文化。

醫生看頂級醫院 Mayo Clinic 的财報,能看出哪些内行名堂?

每個企業都有其價值觀、使命和願景。多年以來,Mayo 的價值觀「The needs of the patient comes first(一切以患者為先)」幾乎已經成了每個國内醫療人耳熟能詳的内容。

Mayo 的使命和願景也圍繞患者為中心展開:Mayo Clinic will provide an unparalleled experience as the most trusted partner for health care(Mayo将作為最被信任的醫療夥伴,提供無以比拟的患者體檢)。

在對每個從業人員的考評中,價值觀是被考評的内容之一,Mayo 績效基于價值觀的考核,普通員工依靠自評為主,醫師員工會通過自評或結合 360 度考核。

績效審查是年度的,包括來自 4~6 人的 360 考核回報,主管的意見、自我評估、适用于每個職位的 Mayo 核心價值觀、專業能力、上年度目标的達成程度和成就、新年度的目标和計劃。

也就算醫生再有名,一旦面試或者試用期發現該員工文化不符,Mayo 也會對這個醫生 say no。文化和價值觀先行,這或許才是能保證Mayo「以患者為中心」的醫療價值理念才能傳承至今。

當然,要找到大牛和價值觀契合的醫療技術人員,背後也是高昂的支出。

看看 Mayo 同期對比的開銷裡面,員工薪資福利漲幅達到 7.7%。好家夥,國内行業普漲薪也就估計這年頭在 5% 的範圍内吧。

醫生看頂級醫院 Mayo Clinic 的财報,能看出哪些内行名堂?

高大上背後的收費價格

一定有人會問:這麼高大上的醫院一定很貴吧?的确如此。

目前,美國的醫療服務根據 CPT CODE 進行收費。以下報價是影像引導下胸腔穿刺術(CPT 32555),根據 Mayo 官方網站搜尋到的标準自費價格為 3678 美元,其中包含醫院機構收費 2411 美元,醫療專業人員(涉及的醫療服務人員)收費 1267 美元。

醫生看頂級醫院 Mayo Clinic 的财報,能看出哪些内行名堂?

Mayo 官網截圖

此外,對于同樣 CPT CODE 的治療操作,美國醫院可以選擇不一樣的定價,主流平均收費是 2353 美元,醫院可以和保險公司進行折扣價格談判,是以也就意味着不同保險公司支付給醫院的價格不一樣。

而在上海,2017 年醫保藍皮書目錄顯示胸腔穿刺術收費為 200 元。就算額外再增加一個超聲引導,也就額外産生 30 元,合計 230 元。大陸私立醫院自主定價,收費通常是公立 3~8 倍之間,那麼也就是主流為 600~1600 元。

這樣昂貴的看病成本誰來承擔?保險。

在美國,商業保險系統已經十分成熟,是以大部分患者都使用商業保險或者政府保險(Medicare / Medicaid)進行結算,Mayo 也接受這兩個美國政府保險和各種美國商業保險。相對而言,自費患者因為價格過于昂貴,是以數量非常少。

不過,任何醫療機構都歡迎自費病人,Mayo 也不例外。裡面的從業人員告訴我,他們最喜歡的是中東土豪,光去做一次體檢拖家帶口不說,很多情況是會包下一個樓面(沒有問題,一定安排,并且可以定制中東風格)。

期待更多醫院公開财報

最後,既然治療費用支付主要靠保險,就意味着醫院需要等待回款周期,讓我們來看看Mayo的現金流。

在大陸,即使是科主任級别,對于每個醫生有獎金系數甚至二次配置設定權力,可能也不太會關心一個醫院整體的現金流。這大概是因為在大部分公立醫院醫生認知裡,醫院整體經營肯定不會欠薪(公立醫院一旦發生欠薪那還得了),這大概是總會計師操心的事。

但在美國,醫院并不是政府擁有的,而是自負盈虧,是以作為醫院高管都會關注是否擁有健康現金流。

所謂現金流,Cash Flow,「流」意味着流動,顧名思義有流入和流出。大家可以簡單認為現金流如同一個企業生命周期裡面流動的血液,當現金流入不敷出時候,那麼企業就無法運轉下去。

在美國,由于社會保險高度發達,因為患者支付構成比(Payermix)會不同,醫療機構管理者需要監測保險客戶的占比:商業保險客戶、政府保險、自費客戶。其中商業保險回款周期快于政府保險,而自費患者則是看完病後直接支付(自費患者另一方面存在壞賬風險)。

試想一下,全部如果是醫保患者的醫院,而醫療機構在醫保支付應付賬款前已經提前支出了所有醫療服務所需要成本(人員薪酬、裝置、耗材、藥品等),此時如果賬戶上的現金很難支付這一部分支出時候,就會出現拖欠人員薪資、拖欠供應商薪資等,久而久之就會産生現金流斷裂。

企業可以沒有利潤,但是不能沒有現金,沒有利潤證明暫時企業不行,産品沒有市場,但是沒有現金,企業就要倒閉了。

近 5 年,紐約已經有不止 2 家以上醫院因為醫保患者占比過重,現金流斷裂而導緻關門破産。而 Mayo 在接受保險報帳的情況下,還是能把現金流做得漂亮,真的厲害。

近年來,随着中國醫改的深入、體制的解放和投資方踴躍,許多人都在期待着「中國 Mayo」的出現。

當然,這注定是一個漫長孕育的過程。所有的品質、品牌、理念、文化……沒個幾十年是出不來的。

作為非盈利機構的 Mayo 敢于公開自己的财報,如今 Mayo 已經是衆多醫院向往、緻敬的對象,我們的學習不僅在醫療技術層面,也要在醫院管理層面。

期待國内醫院也能透露自己的财報,曬一曬,更健康。路很難走,但是走的人多了,就會成為一條康莊大道。(策劃:gyouza)

作者周璐靖,原華山醫院靜安分院消化科醫生。美國醫療管理學碩士,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高管課程在讀。現任圓和營運總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