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神奇的“鄂君啟金節”,出自兩千年前的中國最早免稅“護照”!

1957年4月,安徽壽縣農民李義文在城東取土築堤壩,泥巴裡突然出現了一截閃着金光的銅片片!

此時他不知道,自己發現了大陸最早的春秋戰國通行免稅“護照”!

01、奇怪的“銅片”

李義文取土的地方,位于壽縣的九裡鄉。因為要修建複堤工程,他被安排在這裡進行取土作業。

随着鋤頭突然發出的一聲脆響,李義文發現了露出泥巴來的半截金屬銅片。他拿起銅片片仔細打量,發現上面似乎有金色的文字,不過自己也看不懂。

神奇的“鄂君啟金節”,出自兩千年前的中國最早免稅“護照”!

挖出了這麼個古怪東西,李義文好奇心大增,又賣力地挖了一會,果然在同一地點又挖出了一把小鐵錘和幾個金塊!

居然能挖出金子!李義文欣喜若狂,趕緊揣着這幾樣東西回了家……

沒過多久,安徽省文物部門開啟民間文物征集活動,有專家也到了壽縣一帶尋訪。這一天,一個中年人找到了他們,拿出了那枚銅片。

文物專家一見此物,大吃一驚,激動的心情久久不能平息,拉着李義文的手就不松開!不斷地詢問他,這東西的來曆如何……

李義文被專家們熱情過頭的樣子吓住了,好半天才結結巴巴地說出了話。

原來,他将幾個金塊和銅片片、鐵錘帶回家後,沒過多久已經等錢用,便将金塊拿去壽縣人民銀行換了錢,鐵錘因為随意丢放,如今已經找不到蹤迹。

他手裡就剩這塊有金字兒的銅片片,還是在一位鄰居的熱心勸導下才決定拿來上交,看看是不是什麼文物……

02、國寶“金節”

專家聽完倒吸一口涼氣,心裡猜測被賣掉的金塊大概是楚國的特有金币郢爰[yuán],而這塊幸虧還儲存着的銅片片,則更為價值連城!

經過鑒定,這塊銅片片居然來自春秋戰國時期的一件青銅器,又叫做“金節”。

神奇的“鄂君啟金節”,出自兩千年前的中國最早免稅“護照”!

在古代,“節”是一種信物。古人截取一段有節的竹,剖分為二,各執一件以此為信。後來發展成一種出入水陸關卡的通行證,與今天所見的護照非常相近。

李義文的這枚金節,來自兩千多年前的楚國,更具金節上銘文的釋讀,它被命名為“鄂君啟金節”。

原來,這枚金節是楚懷王,在公元前323年專門為分封在“鄂國”的弟弟“啟”頒發的,這是迄今為止已知的中國最早形式的“護照”。

考古專家們根據李義文的指認,又從那片埋藏地挖出了另外3枚青銅金節。想不到一次無意的發現,居然發現了五件稀世國寶,實在是令人振奮的一件事情。

03、銘文有“玄機”

這4件金節都鑄有銘文,共計312個字。通過通篇釋讀以及實物觀測,專家們分辨出了4件金節中有2件為“車節”,也就是陸路通行證;有1件為“舟節”,也就是水路通行證。

楚國是當時的超級大國,經濟繁榮各種商貿活動頻繁。而隻要持有這樣的“金節”,在出入交通要塞的時候,就可以享受“特定免稅”的優惠政策!

神奇的“鄂君啟金節”,出自兩千年前的中國最早免稅“護照”!

如此說來,是否是楚懷王和弟弟“啟”的兄弟情深,以至于要專門為他鑄造免稅通行證呢?

專家說了,沒有大家想得那麼溫情!

在金節的銘文裡有着這樣的規定:鄂君的商隊船隻不能超過150艘,車輛不能超過50輛,貨物販運時間以一年為限,并且嚴禁運送武器、青銅、皮革等戰略物品。

“鄂君啟金節”其實是楚懷王為“鄂君的商隊”量身定制的獨特通關憑證,是一種雙方既有約定又有限制的行為!

神奇的“鄂君啟金節”,出自兩千年前的中國最早免稅“護照”!

國家對商隊嚴格規定了水陸運輸範圍、船隻數量、載運牛馬和有關折算辦法,以及禁止運送銅與皮革等物資的具體條文。

這意味着統治者與經商者達成了共識,統治者損失稅收的同時,卻鞏固了王權和政局,經商者在享受“特權”時,節省了稅金,卻受到了一定制約。

戰國鄂君啟金節是研究楚國的符節制度、水路交通、經濟貿易、曆史地理以及楚王與封君關系等方面的珍貴史料!

它既是一件精美的青銅器,又是一件飽含衆多曆史資訊的通關憑證,頗具研究價值,屬于國寶級文物!

四年之後的1961年,安徽省蒙城又發現了一枚“鄂君啟金節”的“舟節”。是以,這一國家一級文物的數量目前總共是五枚!

至于當初挖到金節的地方是否有古墓?是什麼人将屬于古鄂國的“通行證”埋葬于安徽?

很遺憾,當年确實在現場進行過發掘,卻一無所獲。是以,目前有兩種推測存在:

一種,認為出土金節的地方可能有古代建築遺址。

二種,出土金節的地方可能曾經有古墓。

但是,由于距今以前兩千多年,加上那個區域幾十年時間大規模的取土作業,破壞嚴重,早已經沒有任何痕迹可以追尋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