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楊慶蘭傳奇,17歲參加南昌起義軍的女兵,冒死救下未來大将軍

作者:雲聽曆史

一個女性,一生會有很多角色,是女兒、是妻子亦或是母親。但無論是什麼時代,在漫漫的曆史長河中,從來不缺少獨立堅強獨當一面的女性力量,她們像初夏的朝陽,鮮活而有力量。她們身上獨有的共情能力和堅韌意識對後世産生着不可忽視的影響。

有一個人,她的名字叫楊慶蘭。蘭花,象征着出衆的才華和高潔的品質。正如她的名字一樣,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她成了堅硬中的一抹溫柔,她用才華為革命貢獻自己的力量,用無畏救下開國大将陳赓。

楊慶蘭傳奇,17歲參加南昌起義軍的女兵,冒死救下未來大将軍

叛逆逃婚

楊慶蘭出生于新舊思潮交替的1910年,她出生在河南的一個村莊裡,有個姐姐與她十分要好,姐妹倆無話不談,既是親人也是知己。1919年,正值五四運動爆發,富有激情的年輕學子們走上大街遊行,号召改革,号召團結起來,掀起了一波救國救民的思想熱潮。

這樣的背景之下,越來越多的女孩走出閨房,她們不再是被裹着小腳坐在屋裡,等着從這個房間被娶進另一個房間。她們開始追求自由解放,開始不再束縛天性,開始為自由平等而努力。楊氏姐妹也是在這樣的思潮影響之下,站到了跟舊社會對立的一端。

楊慶蘭傳奇,17歲參加南昌起義軍的女兵,冒死救下未來大将軍

1925年,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規矩下,父母給十五歲的楊慶蘭安排了一門親事,這讓一直接受思想解放的楊慶蘭十分反感。她向往自由戀愛,向往真正的愛情,而不是這樣糊裡糊塗地嫁給一個連面都沒見過的男人。

她把不想嫁人的事告訴了姐姐,作為知己的姐姐了解到妹妹的想法之後十分支援,并且鼓勵她勇敢抗争。就這樣,逃婚的想法在十五歲的楊慶蘭心中生根發芽,直至長成參天大樹。

楊慶蘭傳奇,17歲參加南昌起義軍的女兵,冒死救下未來大将軍

可是一個年輕的女孩該往哪兒逃?逃出去該幹什麼?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不過好在天無絕人之路,當時正是黃埔軍校在武漢分校招生的時候,她想着如果可以考進去,不僅可以學習,食宿還全包,簡直一舉兩得,就這樣,逃出去的楊慶蘭決定考進軍校。

軍校女學生

楊慶蘭在決心離開之後一直潛心學習,沒有一天松懈過。當時軍校的招生計劃是招大約四十個女兵,但這四十個名額卻吸引來了将近三千人來報名,可以看出競争壓力之大。但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她的不懈努力之下,錄取榜單上出現了自己的名字。

楊慶蘭傳奇,17歲參加南昌起義軍的女兵,冒死救下未來大将軍

進入軍校之後,楊慶蘭才發現周圍的同學有很多都和自己一樣,是從家中逃出來的。她們的這支最早的女兵隊伍英姿飒爽,成了軍校遍地綠草中難得的一抹紅花。

1926年,十六歲的楊慶蘭加入了共産黨。1927年,老蔣叛變革命,發動政變。國民黨政府将槍支和利劍對準了共産黨人和追求進步的革命人士,大量的進步人士被殺害,李大钊同志也慘遭殺害。為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上層緊急組織南昌起義。

楊慶蘭傳奇,17歲參加南昌起義軍的女兵,冒死救下未來大将軍

這場腥風血雨事态之大,軍校學生固然不可避免地卷入其中,凡是軍校之中的共産黨人士都有危險。在這樣的境遇之下,楊慶蘭聽從組織指揮,緊急撤離武漢軍校,與南昌起義大部隊會合。

救下大将

與部隊會合後,經過系統教育訓練的楊慶蘭被分到了賀龍手下,做一些宣傳工作。那時候國軍對我方進行圍追堵截,幾乎每天都在打仗,傷員數量也不斷上升。經過訓練的楊慶蘭看到之後,主動提出去前線救治傷員,就這樣,她的工作從宣傳變為了搶救。

楊慶蘭傳奇,17歲參加南昌起義軍的女兵,冒死救下未來大将軍

楊慶蘭不矯情膽子也大,每天穿梭在槍林彈雨之間,看見血肉模糊不僅不害怕,還能淡定地給受傷的戰士包紮。她個頭不矮,加上在軍校訓練過,前線的戰士經常可以看到她穩健飛奔的身影。

1927年8月底,楊慶蘭所在的部隊抵達江西,起義軍個個不怕死,士氣高漲。即使敵人窮追不舍,但陳赓率領的部隊卻毫不懼怕,一口氣攻下了國軍的三個山頭。

楊慶蘭傳奇,17歲參加南昌起義軍的女兵,冒死救下未來大将軍

但由于後續援兵沒有抵達,陳赓的部隊激戰之後陷入了彈藥缺乏和人員不敵國軍的困難境地。因為無力繼續支撐,陳赓決定帶領部隊撤離,作為上司的陳赓走在撤退隊伍的最後方,首當其沖面對敵人。

為了掩護戰友,陳赓腿部多處中彈,長期的作戰本就疲勞,又加上腿部受傷,陳赓倒地不起。眼看着敵人越來越近,陳赓幹脆脫掉了軍服躺地上裝死,這個方法短時間确實有效,國軍粗略地檢查死亡人數的時候并沒有發現裝死的陳赓。

楊慶蘭傳奇,17歲參加南昌起義軍的女兵,冒死救下未來大将軍

雖然逃過了國軍的檢查,但是腿上的傷口在不斷地流血,不能說話,又動彈不得,就在陳赓幾近絕望的時候,搶救傷員的楊慶蘭發現了躺在草地上的陳赓。她趕忙跑過去看,仔細辨認之後看傷勢緊急,楊慶蘭二話不說,背上陳赓就往山下跑。

成年男性去扛另一個成年男性尚有些吃力,更不要提那時隻有十七歲的楊慶蘭了。但是救人要緊,當時的楊慶蘭愣是一刻也沒有停歇,咬着牙靠着心裡的一股氣把陳赓順利背到了山下的醫務帳篷。

楊慶蘭傳奇,17歲參加南昌起義軍的女兵,冒死救下未來大将軍

把陳赓送到指定地點的楊慶蘭終于可以松一口氣,累得癱坐在了地上。楊慶蘭的救命之恩陳赓一直記在心底,後工作輾轉重遇楊慶蘭時陳赓仍是對她表示十分地佩服。

總結

楊慶蘭救下陳赓看似是偶然。但不可否認的是,如果她當時沒有那麼仔細地檢查前線,亦或是沒有咬牙堅持将陳赓背下山路,那麼開國大将的名單上或許就不會有陳赓的名字。

楊慶蘭傳奇,17歲參加南昌起義軍的女兵,冒死救下未來大将軍

一個十七歲的女孩身上藏着多大的力量,楊慶蘭的行為和堅持就是最好的證明。戰火紛飛槍林彈雨不是男性的專利,女性在戰争中也有着不可忽視的角色與地位,她們的力量值得也必須被看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