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三峽“釘子戶”張秉愛,全村人都搬了她還是不肯走,最終結果如何

三峽大壩修建之前,居住在這裡的百姓,都是依靠耕田謀生的農民,他們祖祖輩輩生活在這裡,善良而又淳樸。

因為三峽大壩的修建,當地人展開了一場浩浩蕩蕩的搬遷運動。眼看着村裡人都搬走了,張秉愛還是不肯走。

三峽“釘子戶”張秉愛,全村人都搬了她還是不肯走,最終結果如何

後來,她成了有名的三峽“釘子戶”,19年過去了,她的最終結果如何?結局令人唏噓。

張秉愛之是以不肯搬遷,跟她的家庭情況密切相關。她的丈夫是個殘障人士,家裡的一雙兒女,都是還沒有成年的孩子,生活的負擔,全都壓在她身上。

是以,她每次做重大決定時,都是格外謹慎,因為她的小家庭,實在是經不起挫折,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讓這個搖搖欲墜的家庭徹底崩潰。

張秉愛的家,住在175米水位線下,是最應該搬遷的。上司派人來她家協商時,她怎麼也不肯答應。

因為她覺得,土地是自己賴以生存的根本,要是搬到其他地方,沒有了土地,一家人連生活都是問題。

三峽工程的修建,是一個利國利民的好項目。早在1992年時,國家就通過了有關修建三峽大壩的提案。

為盡快治理長江水,獲得更多清潔能源,負責修建項目的部門,極力勸說三峽地區的百姓盡快搬遷,還給村民們提供了非常豐厚的補償方案。

三峽“釘子戶”張秉愛,全村人都搬了她還是不肯走,最終結果如何

村民們都知道,三峽大壩的修建,是一個不可阻擋的大趨勢,陸續開始搬遷。張秉愛因為家裡情況比較特殊,一直不願意離開。

村幹部三天兩頭來張秉愛家裡做說服,她卻一點都聽不進去,就想待在家鄉的土地上。

村裡人都搬走後,學校也跟着搬到了别的地方,張秉愛的女兒,每次上學時,都要走好遠的路。

張秉愛不放心女兒獨自出門,經常接送她,因為路途相對遙遠,母女二人每天都要因為上下學耽誤很多時間。

女兒參加中考時,張秉愛翻箱倒櫃,找出了幾十塊錢,給女兒交了報名費和照相費後,家裡隻剩下十幾塊錢。

那段時間,張秉愛一家的生活很難,恨不得把一塊錢掰成兩瓣花。就算是這樣,張秉愛還是覺得生活很有希望,因為她的兒子成績很好,還上了附近唯一的高中。

三峽“釘子戶”張秉愛,全村人都搬了她還是不肯走,最終結果如何

為了把兒子培養成才,張秉愛耗費了大量的心血,砸鍋賣鐵湊出了學費,可惜她的兒子沒能考上好大學,而是因為聯考成績不理想落榜了。

兒子知道家裡情況比較艱難放棄複讀,去了新疆地區當兵。張秉愛則是繼續留在村裡,住着沒水沒電,還四處漏風的窩棚裡。後來,張秉愛因為水位不斷上漲,被迫同意了搬遷。

雖說已經晚了很多年,但是政府上司并沒有放棄他們一家,不僅幫他們準備了安置房,還幫他們解決了一些生活問題。

張秉愛的兒子退役後,去了外地打工。他很孝順,每次領到工資,都會給家裡寄一筆錢。

三峽“釘子戶”張秉愛,全村人都搬了她還是不肯走,最終結果如何

已經離開故土的張秉愛,苦苦煎熬了那麼多年,還是選擇了離去。她經常問自己,當初的堅持,究竟有什麼意義,如果早點搬出來,她的生活會不會更好一些。

張秉愛想不出問題的答案,也舍棄不了心裡的故鄉情。每次心情低落的時候,她都會神色凝重地遙望着家鄉的方向,不知道在想些什麼。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