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年入11億,楊國福沖擊麻辣燙第一股,憑什麼是它?

上一次楊國福麻辣燙成為網紅登上微網誌熱搜榜,還是在2020年。

當時趙麗穎因為在《中餐廳》這檔綜藝節目中的舉動引起網友争議,于是曾經因為《爸爸去哪兒》而大火的模特張亮釋出微網誌聲援。

結果微網誌一發,畫風神奇走歪,他的評論被粉絲cue出了“張亮麻辣燙”:

希望你專心管好自己的飯店,你家的麻辣燙太low了,加麻醬都要錢,而且菜品還比别家的貴,真是黑心商家。

結果,張亮本人下場回複:

去吃楊國福啊…

年入11億,楊國福沖擊麻辣燙第一股,憑什麼是它?

于是楊國福趁機做了一波營銷,還要邀請張亮做代言人。當然啦,最後張亮沒有接受這個邀約,否則楊國福麻辣燙就會變成“連張亮都說好吃的麻辣燙”。

“2020年了還有人不知道張亮麻辣燙的老闆不是模特張亮”這個熱搜事件雖然多少有些“睿智”網友的貢獻,但有一個事實卻是不容否定的——

楊國福麻辣燙和張亮麻辣燙,已經統治了全國的麻辣燙市場!

年入11億,楊國福沖擊麻辣燙第一股,憑什麼是它?

人均20-30元,葷素搭配,口味鮮美,對很多人來說都是非常便利的選擇。

而據騰訊新聞資料,截至2019年底,楊國福麻辣燙與張亮麻辣燙在中國内地門店的數量就已經全部突破5000家,相當于肯德基+麥當勞門店數量之和。

年入11億,楊國福沖擊麻辣燙第一股,憑什麼是它?

來源:騰訊新聞“一圖讀懂”欄目

雙方對決非常激烈,但上市之路最終還是被楊國福麻辣燙搶了先機。

2月8日,楊國福向證監會國際部遞交了上市申請材料;2月22日晚間,港交所網站上出現了楊國福麻辣燙的招股書,這家“麻辣燙第一股”、昔日網紅的一切終于攤開到大衆面前。

東北麻辣燙走向全球

“張亮麻辣燙”的老闆不是模特張亮,但他也确實叫“張亮”,而且在接受采訪時,他曾親口向《财經》澄清,楊國福是他“姑家的表姐夫”,兩人是平輩,張亮決定開麻辣燙也是因為楊國福的麻辣燙事業風生水起。

而楊國福麻辣燙的老闆也确實叫楊國福,據招股書股權結構,目前楊國福麻辣燙的主要控制人楊國福、朱冬波(楊國福的妻子)及楊興宇(兩人的兒子),持股比例分别為38.79%、38.79%和19.39%,此外楊國福本人還通過股權激勵平台控制3.03%的表決權,且三人已于今年1月份共同簽訂了“一緻行動協定”。

也就是說,在IPO前楊國福麻辣燙幾乎100%屬于楊國福一家三口,從未對外融資過。

年入11億,楊國福沖擊麻辣燙第一股,憑什麼是它?

來源:招股書

在此前紅餐網的采訪中,楊國福曾經對融資一事發表過自己樸素的看法,可以說與做辣條的衛龍兄弟倆的價值觀有異曲同工之妙:

随着市場自然繁衍,目前沒有考慮,覺得做餐飲還是自己做一把手比較踏實。

一直到2021年時,眼見餐飲賽道持續升溫,楊國福才一改對資本的态度,表示将引入外來資金,希望能為企業發展帶來新的思路。

楊國福夫婦從一開始做麻辣燙,就全靠自己。他們是從2000年的路邊擺攤起步的,最開始賣大蝦粥和小菜,并于2001年賺到了第一桶金。之後他才聽說了這個起源于四川的“麻辣燙”,并決心改良湯底,做出有特色的底料。

據紅餐網報道,當初的改良過程并不順利。楊國福回憶時表示:

那時候學習同行買回香辛料放到鍋裡炒,甚至嘗試用豆瓣醬研制底料,雖然有盈利,但客戶的評價不好,便決定将店面關掉,等研究成功後再開業。

之後經曆了幾番開張又停業才研制出獨特的底料配方。

2003年,在哈爾濱永和街,楊國福麻辣燙的雛形——楊記麻辣燙的第一家門店終于正式開業。

年入11億,楊國福沖擊麻辣燙第一股,憑什麼是它?

來源:紅餐網

由于當時房租、食材、人工都很便宜,于是很多親戚朋友加盟。在哈爾濱周圍的縣城等地方,楊記麻辣燙店越開越多,達到了幾十家,涉及範圍越來越廣,影響力越來越大,這也形成了後來楊國福的加盟商形式。

在後來的幾年時間裡,幾乎每年都有200-300家加盟商加入。

到了2007年,“楊記麻辣燙”正式更名為“楊國福麻辣燙”。在這之後的一年,楊國福本人的遠房親戚——那個叫張亮的人,走了和其他親戚不一樣的路線,沒有選擇加盟,而是自己新開了一家叫作張亮麻辣燙的店,自己成了老闆,并成為後來幾乎被網友認為要“取代”楊國福的品牌。

但随着門店數量的增加,對于加盟商的管理成了一個難題,2010年時,楊國福曾經停止加盟進行整頓,重新設計了視覺形象,并提出“快餐式麻辣燙”的概念。

到2012年,楊國福麻辣燙加盟店達到了800家,并在重整之後走出東三省,開始更大的商業布局,也是在這一年,楊國福麻辣燙将總部搬到了上海。

截至2021年9月30日,楊國福品牌旗下共有5738家餐廳,相比2019年時又增加了500多家,其中包括在上海的三家自營餐廳,覆寫國内31個省市的加盟餐廳。同時,楊國福已經走出了國門,在澳洲、加拿大、南韓、美國、日本和新加坡等國家共擁有21家海外加盟餐廳。

年入11億,楊國福沖擊麻辣燙第一股,憑什麼是它?

麻辣燙不僅走出了國門,而且深受海外喜愛,在社交媒體上,南韓網友是這樣評價麻辣燙的:

年入11億,楊國福沖擊麻辣燙第一股,憑什麼是它?

麻辣燙絕對龍頭

招股書援引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中國的餐飲市場可以分為中式餐飲、西式餐飲和其他餐飲。而中式餐飲又可分為正餐和快餐,麻辣燙屬于其中的快餐品類。

年入11億,楊國福沖擊麻辣燙第一股,憑什麼是它?

以快餐口徑計算,2020年起市場規模約為6590億元,預計到2025年期間複合增速将達到10.1%左右。

年入11億,楊國福沖擊麻辣燙第一股,憑什麼是它?

其中,麻辣燙市場過去三年的複合增速約為10.5%,2020年市場規模約為1142億元,并預計到2025年間的複合增速将達到11.5%,市場規模達到1973億元,且大部分市場集中于三線及以下城市,同時也将是未來品牌發展的重點。

年入11億,楊國福沖擊麻辣燙第一股,憑什麼是它?

而麻辣燙市場目前正在呈現明顯的連鎖化趨勢,預計連鎖麻辣燙市場未來5年的複合增速為15.3%左右。

截至2020年底,按照交易總額和餐廳數量計算,楊國福在中式快餐中排名第一。

年入11億,楊國福沖擊麻辣燙第一股,憑什麼是它?

此外,按照收入、交易總額以及餐廳數量計算,楊國福在中國的麻辣燙市場中更是絕對的排名第一。

年入11億,楊國福沖擊麻辣燙第一股,憑什麼是它?

招股書未披露後四名公司的名稱,但根據成立時間與品類,兩張圖中的“A集團”應當均為“張亮麻辣燙”。

僅看麻辣燙市場,兩家出身東北的麻辣燙連鎖品牌目前已經位居麻辣燙的絕對頭部,與其他競争對手不在一個數量級。

不過從市占率來看,張亮與楊國福之間的差距并不大。

目前市場還非常分散,2019-2021年,麻辣燙相關企業注冊量分别達到4.39萬家、3.49萬家和3.72萬家。

公開資訊顯示,截至目前,中國共有麻辣燙相關企業17.66萬家,其中吉林、黑龍江分别以2.17萬家、1.65萬家排名全國前兩位,東三省相關企業數量總和占到全國的27%。

東北麻辣燙能夠從發源地四川的手中拿下市場,主要得益于東北地區對于口味的改良——主要采用「骨湯」 湯底,而四川的大部分麻辣燙或者「冒菜」,口味與川式火鍋較為接近,湯底為「紅湯」,不能直接引用,推廣就更加困難。

年入11億,楊國福沖擊麻辣燙第一股,憑什麼是它?

開發出适合的湯底,是東北麻辣燙成功的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不僅楊國福如此,張亮也同樣如此。

但想要獲得更大的成功,就需要“标準化”。因為不需要依賴菜單和廚子,隻需要采購基礎食材輔以合适的湯底與配料,就能夠控制“标準化”流程,是以麻辣燙的标準化相比其他中餐更易實作且店鋪差異更小。

楊國福首先制定了統一的産品标準:

麻辣燙的骨湯要熬夠5個小時、面和粉采用标準化泡制、菜品采用标準化清洗……還規定了店面50%的食材都由總部供應,另外的50%由具備ISC檢驗報告等資格證書且總部備案、統一認證的供應商提供。

然後在2013年,楊國福建成了占地20000平米的大型标準化食品加工廠,并在之後逐漸增加産能。

獨家底料+标準化工廠,帶領楊國福走上了一條“賣菜工廠”的道路,成為一個有固定客戶的“叮咚買菜”。

50%+收入是賣菜

從招股書披露的資料來看,楊國福在2019-2021年前三季度楊國福分别實作收入11.82億元、11.14億元和11.63億元,2020年由于新冠疫情,收入有所下滑。

從收入構成項目來看,楊國福近95%的收入均來自于加盟商,自營餐廳僅貢獻約不到1%的收入。

年入11億,楊國福沖擊麻辣燙第一股,憑什麼是它?

不過有意思的是,加盟費和後續的系統維護費在楊國福的收入中占比并不高,僅為5%左右。招股書中并未披露加盟的具體費用,但指出加盟有效期一般為五年。

某加盟網站統計的資料顯示,一般來說楊國福加盟商開店的總準備金在34萬元左右,通常為5-7個月的回報期。

其中,加盟費僅為3萬元左右,另有2萬的品牌保證金,其餘則大多是裝修、裝置采購、食材采購和教育訓練等。

年入11億,楊國福沖擊麻辣燙第一股,憑什麼是它?

來源:懂加盟網站

比加盟費更吸引人眼球的是“銷售貨品”,這項收入合計占比超過80%,去掉前期裝置費用,年收入仍有75%左右來自于各項食材。

而其中,隻有25%來自于自産貨品。

但這25%的自産貨品是決定那50%+轉售貨品的關鍵。

因為自産貨品是麻辣燙湯底料和其他關鍵調味料。

年入11億,楊國福沖擊麻辣燙第一股,憑什麼是它?

而貢獻最多收入的“轉售貨品”則是沒有獨家性的各種其他食材——牛肉、豬肉、雞、各類青菜。

是以,楊國福的商業模式是:不直接面對消費者,用獨家的“調味料”綁定加盟商,以此銷售非獨家的其他菜品。

也就是一個有固定客戶的“叮咚買菜”。

但楊國福有一套管理體系,會稽核加盟商采購的非獨家菜品數量是否符合其曆史訂單(系統為楊國福統一監控),隻有兩者相比對時,才會通過采購方案。

加盟商這條路走得十分順利,僅2021年前9個月,公司就已經多了500多個加盟商。

年入11億,楊國福沖擊麻辣燙第一股,憑什麼是它?

不過,這種相對輕資産的模式将更大的利潤空間放給了加盟商,是以楊國福的毛利率并不算高,主要成本為轉售的第三方食材采購成本。

2019-2021Q3,楊國福的毛利率分别為27.9%、28.7%和30.2%,2021年毛利率有所上升的原因是四川工廠的産能進一步擴大,提升了規模效應。

年入11億,楊國福沖擊麻辣燙第一股,憑什麼是它?

但優點是,楊國福的費用也不高,銷售費用僅2%左右,确實沒有在營銷上花什麼錢;管理費用也僅為7%左右,最新一期淨利潤率超過10%。

2021年前9個月,楊國福實作淨利潤2.02億,相對于2020年同期實作了翻倍。

年入11億,楊國福沖擊麻辣燙第一股,憑什麼是它?

第二曲線

雖然都是标準化,但楊國福走上了一條與海底撈完全不同的路,海底撈不允許加盟,全部是直營店;而楊國福則用加盟這種輕資産模式為自己帶來了相對穩定的現金流,基本與利潤相比對。

年入11億,楊國福沖擊麻辣燙第一股,憑什麼是它?

但它也是将自己的品牌價值與性命交到了加盟商手裡,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于是現在,它又為自己找到了第二增長曲線——零售産品。

2021年1月,楊國福集團正式向市場推出了第一款零售産品——麻辣燙自熱鍋,邁出了其向零售餐飲化發展的重要一步。截至2021年9月30日,楊國福共計推出了包括麻辣燙自熱鍋、多人份自熱大火鍋及火鍋湯底料在内的16個品類,但目前在總收入中占比仍為個位數。

從最初的面向消費者,到後來的面向加盟商,現在又回來繼續面對消費者,對于此時的楊國福或許是不小的挑戰。

另一方面,近年來一些麻辣燙新興品牌們也在不斷崛起中。

2017年10月,福客麻辣燙獲得了百福控股的1000萬人民币融資。2021年6月,麻辣燙品牌“小蠻椒”完成了千萬元級A輪融資。

大家也都在各自尋求突破,有的以外賣為突破口,有的口味更豐富,在小蠻椒和許小樹麻辣燙,一碗麻辣燙的價格已經上探到四五十的定價。

楊國福以品牌作背書、實為生鮮超市這條路,還能走多遠呢?

星标華爾街見聞,好内容不錯過

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别使用者特殊的投資目标、财務狀況或需要。使用者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請獨立判斷和決策。

你貢獻了多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