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3年前,那個花3天騎行600裡去武漢的95後女護士,現在怎樣了?

作者:冰封曆史

2020年3月10日,武漢江夏方艙醫院,武昌方艙醫院正式休艙,至此,武漢所有營運的方艙醫院,全部休艙。

與此同時,95後女護士甘如意,在她的微信朋友圈,釋出了今天第一條消息:“今天,休艙了!”這條消息後面,還配了一個撒花的表情包,任誰看了,都能感覺到甘如意那發自内心的喜悅。

3年前,那個花3天騎行600裡去武漢的95後女護士,現在怎樣了?

甘如意自然是興奮的,這可以說是很有标志性的一天,勝利的曙光越來越近了。而這也是甘如意,從1月31日開始,騎行600裡回到武漢抗疫以來,第一次發自内心的激動。

2020年1月底,江夏區金口衛生院的化驗員甘如意準備從武漢回公安縣老家過年。得知甘如意要回家過年,她的父母都很開心,于是從很早就開始置辦年貨,準備的大多都是甘如意喜歡吃的東西。

甘如意一家人是如此期待着新春佳節,一家人好在一起團團圓圓。然而,就在這年,新冠疫情爆發了,這一疫情打得人們是措手不及。而對于武漢來說,情況更加糟糕。

甘如意剛到家,還沒好好休息,便得知了疫情的消息。作為一名醫護人員,甘如意頓時覺得事态嚴重,她随即打開醫院工作群,想要從中了解到更多的消息。随後便在工作群的衆多消息中看到,“為了控制疫情,離漢通道就已經關閉”這樣一條消息。

3年前,那個花3天騎行600裡去武漢的95後女護士,現在怎樣了?

看到這條消息的一瞬間,甘如意便決定重回醫院。不久,甘如意找到正在為過節做着準備的父母,開口對他們說:“無焦克(難受),我要快點回克(回去)!”聲音不大,但落在甘爸甘媽耳朵裡,就猶如驚雷。

父母當然是不願意的,如今武漢疫情嚴重,他們不可能看着女兒,把自己置身于危險之中。老兩口當即表示反對。甘如意明白父母是擔心自己,但她也有自己的理由。

在甘如意看來,現在疫情很嚴重,她必須要趕回去,給附近的居民進行化驗,讓他們可以安心過年。并且,現在化驗科室,算上她自己,一共就兩名醫生,如果她不回去,同僚就會連個換班的人都沒有。

除此之外,全國各地的醫生護士,已經開始馳援武漢了,作為本土的醫護工作者,甘如意認為自己有必要同大家一起并肩作戰;更重要的是,“哪裡需要就哪裡”,一直是甘如意的信念,現在武漢就需要她,她當然不能打退堂鼓!

3年前,那個花3天騎行600裡去武漢的95後女護士,現在怎樣了?

甘如意将這些理由,一點一點說給父母聽,希望能夠得到父母的支援。甘爸甘媽知道女兒雖然性格内斂、不太愛表達,但心裡卻很有主意。他們看着女兒臉上堅定的神色,最後終究還是點頭同意了,

得到父母的支援後,甘如意很開心,随後她立即打聽能夠去武漢的公共交通。可一打聽,所有去武漢的公共車輛都停運了,就連從老家斑竹垱鎮雙河場村到公安縣城的路也封了。

得知這一消息,甘父甘母問甘如意:“那你要怎麼回去?”甘如意思考了一陣,突然想到了自行車,她想來想去,覺得騎自行車是個好主意,于是她對父母說:“就是騎自行車,我也要回武漢!”

3年前,那個花3天騎行600裡去武漢的95後女護士,現在怎樣了?

老人家臉上滿是擔心與不舍,父親說:“你要回機關我不反對,可你一個女孩子要騎車300多公裡,得幾天才能到,天氣冷不說,路上你吃什麼?住哪裡呀?”父親的擔憂的問題,不是沒有道理,但甘如意決心已下,隻要做好準備,一切困難都是可以克服的。

甘如意如此想着,便向父母安慰道:“車到山前必有路。我是醫生,病人需要我。”說服父母後,甘如意一邊規劃路線,一邊電話聯系衛生院的院長,開具電子版的返崗證明。

随後,甘如意又到村裡村委會辦理通行手續。在辦理手續的過程中,村委會的從業人員問她:“開了路條,可是你要怎麼去呢?”甘如意将她的計劃說給從業人員聽。

從業人員詫異不已,但随即又是滿滿的感動,他沒想到這個瘦弱的小姑娘身上,有着這麼大無畏的力量。就這樣,從業人員懷着敬佩的心情,在“車牌号”一欄中,鄭重地寫下了“自行車”三個字。

3年前,那個花3天騎行600裡去武漢的95後女護士,現在怎樣了?

2020年1月31日,上午十點,甘如意開始了她的逆行之旅。在臨行前,母親紅着眼睛将一個塞得滿滿當當的行李箱,拿給甘如意。這裡面全是甘如意喜歡吃的東西,母親的愛讓她感動,但為了騎得輕快些,她最後隻帶了一個背包,裝了一點衣服,以及兩天量的零食。

而父親不放心,說什麼也要陪着甘如意到縣城。于是,臨行時,父女倆便騎着家裡老舊的自行車,從老家騎往公安縣。這條路總長為34.9公裡,從上午十點到下午兩點五十七分,甘如意終于達到公安縣。

多年沒騎自行車,使得甘如意的腿止不住的打顫,膝蓋也是鑽心的疼,但她沒有打退堂鼓,當天晚上她便和父親寄宿在縣城的一個親戚家。

2月1日上午,甘如意換到了縣級的臨時通行證明,她小心翼翼地将通行證放進包裡,騎上自行車便向武漢方向進發。父親不放心,還想陪着甘如意,但她卻是不忍心。

3年前,那個花3天騎行600裡去武漢的95後女護士,現在怎樣了?

甘如意勸父親回家,同時擔心父親會偷偷跟着自己,她執意看着父親先離開,直到父親化作遠方的一個黑點,甘如意才騎着自行車上路。下午一點左右,甘如意到達荊州長江大橋,這一路上她幾乎看不到任何人,整座城好似睡着了。

甘如意休息了一會兒,準備過橋,就在這時,從業人員卻表示自行車暫時不能通信。甘如意隻好反轉,在橋頭找到一個副食店,将自行車寄存在那裡,随後又撥通家裡電話報平安。

父母還是很擔心甘如意,試着勸她回家,可是一向腼腆的甘如意,在這個問題上卻很倔強,她一邊安慰父母一邊打氣:“放心吧,你們的女兒一定行!”挂斷電話後,甘如意再次調出地圖,一步一步往武漢走去。

3年前,那個花3天騎行600裡去武漢的95後女護士,現在怎樣了?

走過大橋,天色已經完全暗了下來。甘如意走在夜色中,決定今晚就住在荊州,可是住在哪裡呢?甘如意決定到火車站找家旅館,這裡是她經常坐車的地方,比較熟悉。

可甘如意到了那裡,才發現火車站外空無一人,手機也快沒電了,她就像一個迷路的孩子,四處尋找可以幫助自己的人。經過一番尋找最終在幾條街外,找到了一家還亮着燈的旅館,疲憊的一天就這樣過去了。

2月2日一大早,這已經是第三天了,甘如意早早地起了床,到處尋找可以去武漢的車,可是空蕩蕩的街上那裡有車呢?搭不上車,那就繼續騎自行車吧!她找了輛共享單車,沿着318國道繼續趕路。

這時,天忽然下起了小雨,雨滴落在臉上涼涼的,由于甘如意沒帶雨衣,不一會兒她的衣服就濕了。長時間的騎行導緻甘如意的膝蓋越來越疼,包裡的東西也吃完了,她現在隻覺得又冷又餓又疼。

突然,自行車猛地一打滑,甘如意便往一旁偏去,掉進了水坑裡,瞬間她全身都濕透了。甘如意忍不住落淚,但即便是這樣她也沒有産生回家的念頭。不一會兒,甘如意就站了起來,騎上自行車咬着牙往前走。

3年前,那個花3天騎行600裡去武漢的95後女護士,現在怎樣了?

2020年2月,甘如意在由老家騎行回武漢的途中

經過9個多小時的長途跋涉,甘如意終于來到了潛江,在漆黑的夜色下,她看到了幾名警察。甘如意的眼睛在那一瞬間亮了起來,她有希望了!

警察見到甘如意,都感到十分驚訝,而當他們得知甘如意騎自行車回武漢醫院進行防疫後,都被這個勇敢的女孩震撼了。警察們在感動之餘,還不忘幫甘如意聯系旅館、尋找開往武漢的汽車。

在他們的幫助下,2月3日,甘如意到達了武漢,看到那熟悉的金口街,她忍不住落淚:“四天三夜,300公裡,我終于回來了!”

而甘如意也沒有多休息,在給父母簡短地報了個平安後,她立即換上防護服,回到工作崗位。同僚也沒想到,甘如意會回來,在聽聞她的事迹後,不由得豎起了大拇指,對此,甘如意說:“我姓甘,我不怕苦。”

3年前,那個花3天騎行600裡去武漢的95後女護士,現在怎樣了?

從防疫開始,到武漢解封,這位逆行“單車女孩”甘如願,一直堅守在崗位上。而她的故事也随之傳開,激勵了一群又一群年輕人。

很快三年的時間便過去了,而在這三年間,甘如意的生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她獲評“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偶爾參加宣講,後又被調任到藏龍島社群衛生服務中心,擔任副主任一職。

但在甘如意并不覺得有什麼變化,她還是像以往一樣,穿梭于各個病房間,給病人查血檢驗。在此過程中,還學會了管理類的工作,整理試劑數量、采購裝置等等,把科室打理得井井有條。

3年前,那個花3天騎行600裡去武漢的95後女護士,現在怎樣了?

2022年,臨近春節時,甘如意又主動前往,武漢市江夏區防疫大資料中心進行工作。牆上挂着的排班表裡,寫着甘如意的排班日期:2月2日、7日、13日值班待命,而這已經是她連續第三年春節站崗,留在防疫一線崗位。

而當人們問及甘如意連續三年留在防疫第一線苦不苦時,甘如意都會笑着說:“我姓甘,我不怕苦!”

3年前,那個花3天騎行600裡去武漢的95後女護士,現在怎樣了?

現在,距離疫情初爆發、武漢“解封”已經過去了整整三年。穿行在武漢的大街上,如果不是特意詢問,根本看不出這裡曾經遭遇過病毒的肆虐。

現在的武漢人來人往,長江大橋上車輛川流不息,大街小巷全是煙火氣息,這座城市早已恢複成原來的狀态,充滿勃勃生機。

而這一切的變化,離不開那些自發遵守抗疫政策的普通武漢人;離不開那些穿行在危險中、為人民提供服務的志願者;更離不開如甘如意一樣的、堅守在崗位第一線的醫護人員。

如今,甘如意的生活早已歸于平凡,但是這位95後姑娘為抗疫所做的一切、她的精神卻依然散發着耀眼的光芒。甘如意,就是一位最偉大的普通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