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AI制藥邁入臨床,生物醫藥産業應有怎樣的期待?

▎藥明康德内容團隊編輯

近年來,人工智能(AI)是生物醫藥産業關注的熱點。許多産業資深人士期待利用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等技術,能加速藥物開發的流程,提高産業的研發産率。但在熱情之下,一些人也産生了對人工智能不切實際的幻想,仿佛隻需要簡單按下一個按鈕,等上幾年,就可以獲得一款新藥。

AI制藥邁入臨床,生物醫藥産業應有怎樣的期待?

圖檔來源:123RF

邁入2022年,産業對人工智能的熱度不減,也有多款來自人工智能設計的藥物已進入臨床階段。對于這些在研療法,生物醫藥産業應有怎樣的期待?今日,業内知名媒體Endpoints發表了一篇深度報告,指出産業不宜過度樂觀,也不用妄自菲薄。人工智能在産業中自有其現實的價值,而産業同仁也需要有着客觀和理性的預期。

火熱的人工智能領域

毫無疑問,産業在近些年來為人工智能領域傾注了大量的熱情。根據DealForma的資料,自2014年以來,共有103起和人工智能以及機器學習的生物技術公司相關的風投輪次,總共募集到了51億美元的資金。其中光在2021年,就有33億美元,占總比的近三分之二。這些公司中,不乏一些耳熟能詳的名字,比如獲得4億美元C輪融資的insitro,獲得3.7億美元融資的Generate Biomedicines,以及2.55億美元融資的Insilico Medicine。

AI制藥邁入臨床,生物醫藥産業應有怎樣的期待?

▲2021年,湧入人工智能/機器學習新藥發現公司的風投資金有明顯增加(圖檔來源:參考資料[1];資料來源:DealForma.com,統計至2022年2月18日)

在研發許可方面,同期的市場則更為活躍——共有243項合作簽署,前期付款和期權超過10億美元,公布的總合作金額達到377億美元。其中,僅僅是今年1月,數額就已經達到了約100億美元。

AI制藥邁入臨床,生物醫藥産業應有怎樣的期待?
AI制藥邁入臨床,生物醫藥産業應有怎樣的期待?

▲人工智能/機器學習新藥發現項目的合作金額(圖檔來源:參考資料[1];資料來源:DealForma.com,統計至2022年2月18日)

insitro首席執行官Daphne Koller博士在接受Endpoints采訪時提到,火熱的人工智能領域背後,是産業對資料的看重,以及資料收集能力的爆發。在機器學習的史前時代(上世紀九十年代早期),如果一個資料集包含幾百個樣本,研究人員們就會認為它已經足夠龐大了。然而對于機器學習,這樣的資料集還是遠遠不夠的。

2012年,這一領域逐漸出現了轉變。“大資料”進入主流,資料科學也被證明能産生重要的影響。在大規模資料的訓練下,算法模型已經能在無需人類提示的情況下,自行找到一些關鍵資訊,用于區分圖檔或是不同的問題。也幾乎在同一時期,生物醫藥領域開始擁抱人工智能技術:2012年到2014年期間,多家專攻人工智能的生物技術公司先後宣告成立。

在大量資金的湧入下,這些公司也有着長足的發展。終于,産業等來了曆史性的一刻:由人工智能發現的候選藥物分子,已經進入了臨床試驗。

臨床試驗的關鍵

2020年1月,位于英國的Exscientia宣布,其候選藥物DSP-1181已進入1期臨床試驗,旨在治療強迫症(OCD)。相關新聞也指出,這是首個由人工智能平台創造,并進入臨床試驗的分子——它來源于大規模化合物資料庫的篩選。

AI制藥邁入臨床,生物醫藥産業應有怎樣的期待?

Recursion随後宣布有兩款候選分子進入臨床。Endpoints的深度報告指出,它們的誕生,依舊是通過傳統的藥物發現手段——一款來自Dean Li博士的實驗室,另一款則是從俄亥俄州立大學擷取的授權。但該公司的創新在于,利用人工智能平台,找到了這兩款藥物的新應用場景。

然而在熱度之外,目前這些臨床試驗的結果還少之又少。同樣是來自Endpoints的報告,作者提到目前僅有的資料來自Exscientia一項公開标簽的1期籃子試驗。Recursion尚未發表任何1期臨床資料,盡管其“已經在為今年年初的2期臨床試驗做準備。”

看似激進的發展,也引來了人工智能領域另一些從業者的擔憂。1910 Genetics首席執行官Jen Nwankwo博士指出在快速推進人工智能管線的同時,應當注意是否能為患者帶來真正的改變。在她看來,人工智能與機器學習再怎麼能颠覆産業的研發格局,也隻是開發好藥新藥的工具之一。熱度之下,關鍵還在于這些進展是不是能實質性改變患者生活。

“籌集的資金、風險投資的金額、與業務發展夥伴以及醫藥公司的前期合作規模,這些都是空泛的名額,”Nwankwo博士提到,“我們是一家生物技術公司,讓我們來談談想要推向市場的藥物,我覺得對此的關注還遠遠不夠。對我而言,這不是正确的思考方式。”

重拾理性

Koller博士最擔心的問題之一,在于人工智能技術一旦遭遇失利,是否會被其熱度所反噬。她說在過去,生物醫藥産業曾有不少類似的例子:人們曾誇下海口,卻最終遭遇失敗,導緻整個領域的停滞。在人工智能領域,即便第一批進入臨床試驗的藥物沒有取得預想中的結果,她也不希望就此終結投資者和研究人員們的熱忱。

AI制藥邁入臨床,生物醫藥産業應有怎樣的期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