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一代碳納米管柔性加熱手套,冬奧會上的“黑科技”是“甯波造”!

2月18日,谷愛淩獲得北京冬奧會自由式滑雪女子U型池決賽冠軍,在冬奧會張家口賽區頒獎廣場,鮮豔的五星紅旗在中國人民解放軍陸海空三軍儀仗隊的手中冉冉升起,令無數國人心潮澎湃。因現場溫度較低,儀仗隊隊員手戴加熱手套,“手”護國旗升起。值得關注的是,該手套核心元件是由中科院甯波材料所柔性磁電功能材料與器件團隊研發的新一代安全柔性加熱片。

新一代碳納米管柔性加熱手套,冬奧會上的“黑科技”是“甯波造”!

可在零下20℃-零下30℃的低溫環境中工作

甯波材料所柔性磁電功能材料與器件團隊研發的彈性導電材料和彈性電極,已在該所孵化的甯波韌和科技有限公司轉化成柔彈性智能加熱器、彈性智能傳感器等産品。“我們将彈性導電材料、耐彎折電極與碳納米管阻燃複合薄膜材料內建、設計的新一代安全柔性加熱片,已實作産業化,做成智能加熱服裝和紡織品,為廣大市民送去冬日裡的溫暖。”甯波材料所從事柔性磁電功能材料與器件研究工作的劉宜偉說。

新一代碳納米管柔性加熱手套,冬奧會上的“黑科技”是“甯波造”!

碳納米管阻燃複合薄膜材料擁有輕薄柔軟、耐揉搓、可水洗等優點。“它能實作面發熱、遠紅外理療,并具有阻燃功能,舒适、健康、安全。”劉宜偉說,三軍儀仗隊的加熱手套隻要使用一枚2000毫安左右、普通手機電池一半大小的充電電池,就可在零下20℃—零下30℃的低溫環境下工作2個小時以上。

“2021年12月,憑借甯波材料所和韌和科技在彈性電子材料與器件方面的積累和良好口碑,接到冬奧會三軍儀仗隊加熱手套訂單。”劉宜偉說,團隊根據碳納米管阻燃複合薄膜和彈性導電材料性能,打造出新一代安全柔性加熱手套元件。

可升溫至26℃-40℃并不低于2萬次對折

在位于我區高端新材料産業園的韌和科技樣品間中,記者看到了新一代安全柔性加熱手套元件。經過反複試驗,該團隊運用碳納米管阻燃複合薄膜材料與布料相結合後的厚度小于0.3毫米,比一根頭發絲的直徑還薄,完全不影響手感的舒适度。記者用手摸了摸加熱手套元件,感覺與普通布料的柔軟程度并未有明顯差別。

新一代碳納米管柔性加熱手套,冬奧會上的“黑科技”是“甯波造”!

通過紅外測試儀,記者看到用時僅1分鐘加熱手套元件便升溫至22℃。“根據要求,它可升溫至26℃—40℃,并不低于2萬次對折。”劉宜偉介紹道,為檢測該元件性能,相關樣品提前送至東北地區冬季室外環境測試,測試結果符合要求。

團隊相繼攻克電阻比對等難點,專門為加熱手套自主研發出面積僅有1平方厘米的控制電路闆,讓加熱手套的控制電路小巧、精美,控溫更精準。

經日夜趕制、精心打造,今年1月中旬,韌和科技準時傳遞新一代安全柔性加熱手套元件。在我區科技等部門的精準幫扶下,韌和科技獲評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入選區雄鎮英才二類項目,在高端新材料産業園獲1200平方米辦公用房,新一代安全柔性加熱片、彈性傳感器與可穿戴控制系統等産品的産業化呈現喜人發展态勢。

“每個人都是北京冬奧會的參與者。作為科技工作者,運用硬核科技力量,溫暖‘手’護北京冬奧會是我們的責任,也希望能夠助力中國冰雪體育産業、冰雪經濟高品質發展,讓更多人參與到冰雪運動中來。”劉宜偉表示。

來源:鎮海釋出

新一代碳納米管柔性加熱手套,冬奧會上的“黑科技”是“甯波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