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青未了|《山水皆有情》

山水皆有情

文:周政

“山水皆有情”,這是一位作家看了趙傑的中國畫後的由衷感慨。

大凡出類拔萃的畫家多具有先天的禀性和氣質。從一定意義上講,這授之于天而非謀啟于心的禀性和氣質,正是一個畫家才思橫流、披靡畫壇的根本。

畫如其人,畫為心詩。

趙傑的畫風、畫格正是其特殊禀性和氣質滋育生發出的奇葩。

看趙傑的畫作,冷寂深沉,不食煙火,正是他那禀性和氣質的自然吐抒;拙談樸茂,偏師獨出,也正是他那禀性和氣質的自然滲透;奇肆凝重,目空八極,又純粹是他禀性和氣質的自然流瀉。

趙傑的山水畫《大野小居》、《松舞泉鳴》、《松泉圖》、《都市遠處有仙居》等作品都可看出他的禀性和氣質,他是把大自然的性格,山川的性格作為自已的性格,可見出畫家的胸納百川的大氣,這并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這不是一筆一墨的情思,這是畫家對故鄉的熱愛,對故鄉的情感。因為,趙傑筆下的作品都是讴歌生他養他的故鄉。

趙傑喜文好墨,從小就酷愛作畫,有神童之目。還在初學走步時,就用石塊在地上畫村頭的小河,白雲下的高山。也許從那時起,故鄉的山水就在他幼小的心靈中架起一道美麗的彩虹,為他以後中國畫的創作鋪就了一條五顔六色的路。

九歲時,父親就教他習畫,并把他送進各種國畫教育訓練班,比較正規地學習傳統的中國畫,獲得了“筆墨之道”門徑。同時,他也學習西畫素描,打下了紮實的寫實功底。

趙傑這一畫就是四十多年。畫就成了他生命中的一部分。他又愛好文學,古典文學中的美麗的故事和做人處事的哲理使他沉醉。多方面的天賦和修養,人生曲折的成長過程,都與他成熟期的藝術特點息息相關。十幾年對繪畫藝術苦苦追求,趙傑全憑着自己對繪畫藝術的悟性和不屈不撓的毅力在繪畫這條路上默默耕耘,自己淌出了一條成功路,完全可以這麼說,趙傑是走了一條自學成才的路。

他博采衆家,摹筆先賢之作,每幅作品都富有情趣,因為他是把生活溶于創作中,是以他的每一幅作品都有火熱的生命力。千百幅作品中他的山水畫更勝一籌。

趙傑的山水畫多是以松為主題而襯有山、泉為背景。他的山水畫風格上比較接近西洋畫,盡管使用薄薄的宣紙,結合着中國傳統的筆情墨趣,卻自由驅遣西方寫實繪畫傳統的焦點透視、明暗投影、色調變化乃至現代繪畫那些塊面結構、線條節奏手法,輔之似乎是随心所欲的皴、擦、揉、潑,點、染,真個是墨色共顔色齊飛、纖毫與大筆并落,濃重處墨渖淋漓,疏談時惟餘白紙,的确深得傳統寫意筆法精髓。他主觀的使用墨與彩色,畫面飄灑,意境遠長,主題鮮明,即言出山的凝重、水的柔韌,又道出松的剛勁、偉大,沉靜中可賞玩“明月松間照”,熱烈中可感味“清泉石上流”,使人望之生感,讀詩一般。在變化之中,他力求構圖的巧思和形的探新,高山、流水、蒼松、秋野、小橋、人家,具有他自己的風格,自然景色不過提供他一個意念。他的畫,畫的往往是真實的風光,但那些山川林木等具體形象之中,總蘊藏着一種抽象的美。既不乏野性又野性中透露文氣,這是由生活到藝術的一個創作。一九八九年,他又入中國書畫函授大學習畫三年,先後拜著名山水畫家楊耀、吳傳麟為師,專攻山水畫。這使他的繪畫藝術更上一層樓。

“藝術是心靈的語言”。

趙傑深知一個真正的畫家如何來揮灑手中的筆。沒有知識是永遠成不了大家的。為了把自己的根紮得更深,經得起大幅度的揮寫。他總是孜孜以求,廣收博取,不斷尋求,《新美術》、《世界美術》、《美術大觀》、《國畫家》等書刊成了他取才之源。從此,他的畫裡,畫家的思想感情、審美趣味、藝術修養均如血如水滲透其中,才使這些山水畫煥發出如此獨特的魅力,才使“山水交彙”激起美麗的漣漪。趙傑有了更多的“知己”,他的畫越來越為海内外所注意。日本、南韓、新加坡等國的朋友收藏他的畫。他創作的中國畫《早秋》參加“山東省首屆寫生展”在山東省美術館展出,創作的中國畫《江山永固》參加“建黨八十周年”美展。創作的中國畫《大野小居》被選入煙台市政協書畫聯誼會作品選。作品《紅梅》《綠梅》獲中國美協“新人新作”獎。他的許多作品曾多次發表在全國各大報刊上,并多次獲獎,并在省、市美術館展出。

趙傑現系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煙台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海陽市美術家協會主席、黃海畫院院長。

藝術的升騰是畫家心靈的升騰。趙傑在尋求一個更遠大的感悟,隻有純淨人類的心靈,隻有淡泊名利的心境,恪守效古而不泥古,不經意而臻化,典雅而神韻出遠,這才是畫家最大的精神超越!趙傑目前恪守的靜态,隻是他的又一次積聚,沉靜将是更高的高度飛躍的前奏。這一切必将使他在中國畫山水畫的天地裡有更為世人矚目的建樹。因為,他是用生命在作畫。

青未了|《山水皆有情》
青未了|《山水皆有情》
青未了|《山水皆有情》
青未了|《山水皆有情》
青未了|《山水皆有情》
青未了|《山水皆有情》

壹點号 周政文學專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