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本不足百頁的小說裡,會“玩”文字的喬治·佩雷克沒讓讀者失望

法國著名先鋒作家喬治·佩雷克的早期代表作《庭院深處,是哪輛鍍鉻把手的小自行車》近日由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佩雷克後來作品中的許多特征在這部小說中初現端倪,這本小小的書,就仿佛一條隐秘小路,通向佩雷克錯綜複雜的語言叢林,以及烏力波那充滿潛在可能性和無限創造力的藝術世界。

這本不足百頁的小說裡,會“玩”文字的喬治·佩雷克沒讓讀者失望

《庭院深處,是哪輛鍍鉻把手的小自行車》

[法]喬治·佩雷克 著

唐洋洋 譯

南京大學出版社

小說故事情節似乎很簡單:一名叫亨利·波拉克的年輕中士,每天騎着那輛帶有鍍鉻把手的小自行車,往返于故鄉蒙帕納斯和位于萬塞讷新堡的兵營。為了和女友長相厮守,避免被派往阿爾及利亞參戰,他和好哥們卡拉XX及其他朋友,費盡心力想各種辦法試圖免除兵役。然而,就是這樣一部短小精悍的小說,卻是生動有趣而耐人尋味。小說充滿充滿實驗性的叙述手法、互文技巧和大量的文字遊戲,僅主人公的名字卡拉XX就有七十二種變體(如卡拉曼利斯、卡拉沃、卡拉瓦施、卡拉庫韋……),文末作者所附的索引俏皮而活潑,為解讀作品提供了一些線索。作家趙松在小說導讀中指出,喬治·佩雷克的這本《庭院深處,是哪輛鍍鉻把手的小自行車?》 ,意在“對那場讓法蘭西名聲掃地、第四共和國瓦解、第五共和國誕生,尤其是讓阿爾及利亞徹底擺脫殖民地位、實作獨立的戰争,表達一下由衷的厭惡和嘲諷”。

這本不足百頁的小說裡,會“玩”文字的喬治·佩雷克沒讓讀者失望

喬治·佩雷克(1936年—1982)

作為一名真正的語言探索家,喬治·佩雷克是20世紀法國文學史上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人物。他1936年出生于巴黎,父母是波蘭猶太人,雙雙喪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戰。佩雷克在巴黎學習文學,後來在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CNRS)擔任神經生理學資料員。1965年,他的首部小說《物》榮獲勒諾多文學獎。一年後,他出版了新奇大膽的《庭院深處,是哪輛鍍鉻把手的小自行車?》。1967年,佩雷克加入“烏力波”(潛在文學工場),很快成為其重要成員。他沉迷于各種表達方式,不斷質疑寫作的挑戰與界限。其作品令人驚歎,複雜多變。他創作了數量衆多、廣為人知的文本,包括《消失》(1969)、《重制》(1972)、《W或童年回憶》(1975)和《人生拼圖版》(1978,美第奇文學獎)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