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家長該給孩子報興趣班嗎?

年糕媽媽在《你的親子關系價值千萬》分享了她朋友的經曆。

她朋友說,有次幼稚園讓家委會組織周末秋遊,結果好幾個家長在群裡公開反對,說孩子周末要上英語課、圍棋課、畫畫課、樂高課、程式設計課……不能缺課!

這時候年糕媽媽的朋友才意識到,原來,孩子班裡的同學周末都會上興趣班。

再回頭看看在小區裡玩水槍的兒子,焦慮馬上如潮水般淹沒了她:“我的孩子是不是落後了?該給孩子報興趣班嗎?該報什麼班?該報幾個呢?”

這位媽媽帶着這些問題,找到年糕媽媽,而年糕媽媽在認真思考後,真誠地回答道:“我不知道。”

這是年糕媽媽的真話。

家長該給孩子報興趣班嗎?

興趣班的目的是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挖掘他的特長潛能。

一百個孩子就有一百種不同的興趣愛好,哪會有一刀切的選擇标準呢?

再說,對于報興趣班這件事,年糕媽媽也實在沒有太多經驗。

年糕上小班時,年糕媽媽給他報過一個街舞班;到了中班,報了個體能課,由糕爸帶着他去踢足球和打網球。

年糕媽媽一直覺得,給孩子報興趣班的關鍵,不是什麼時候報、報幾個,而是怎麼幫孩子挑選興趣班,并在他想放棄的時候,如何幫他堅持下去。

如果從這個角度來談興趣班,年糕媽媽還真的有一些心得。

孩子上興趣班,不隻是孩子一個人的事,它同時要求家長的高度配合。

當孩子被興趣點燃熱情後,要取得輝煌的成果,一方面需要孩子願意為之長期堅持辛苦的練習,另一方面需要家長投入大量的金錢和精力。

如果家長沒做好吃苦的準備,給孩子報興趣班并不能帶來他們所期望的“超額收益”。

是以,無論給孩子報什麼興趣班,家長都要想清楚:我有沒有準備好給孩子報興趣班?我給孩子報興趣班的目的是什麼?

是以,給孩子報興趣班沒那麼簡單,最大的挑戰還是落在家長身上。

家長要清楚,上興趣班不隻是孩子的事,它是需要家長陪孩子一起完成的一個人生挑戰。

隻有家長準備好了,才能在孩子面對困難的時候,帶他克服挑戰;隻有把興趣班看作一艘帶孩子出發的小船,它才不會成為壓得家長和孩子喘不過氣的石頭。

家長該給孩子報興趣班嗎?

興趣班的選擇标準:不影響全家人的生活品質

很多家長給孩子報興趣班,是抱着“孩子有個特長,可以增強競争力”的想法。

但真正有競争力的特長,并不能靠上個興趣班,一周上一兩次課就能培養出來。

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在孩子6歲之前,在興趣班的選擇上,家長都可以佛系一點,牢記興趣班隻是給孩子提供豐富的體驗環境,而不是要開始專業訓練。

其實,6歲之前,孩子很容易對一件事産生興趣,新鮮好玩的試聽課總能一下吸引他的注意力,這些興趣班觸發興趣的意義遠大于讓孩子掌握某種技能。

是以,如果孩子感興趣,而家長經過考察後覺得教育訓練機構和老師都靠譜放心,學習費用也在家庭經濟的承受範圍内,而且最最關鍵的是,教育訓練班離家近、接送友善,那麼,孩子上什麼興趣班都挺好。

事實上,後兩個條件通常都會被家長忽視,但它們其實很重要:無論是上興趣班的路程還是其過程,隻要孩子不感到痛苦,家長也就不會太痛苦。

雖然在興趣班的投入上,很多家長都是視金錢為糞土,但是一旦你每堂課都在想這1個小時值不值180元錢,就必然會追着孩子問到底學到了什麼。

更别說,為了節省開支,有些家庭連出遊、休假都不敢安排。

這些都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壓力,更會嚴重影響全家人的生活品質。

長期下來,孩子在興趣班上得不開心,家長們也會覺得心累和身累,結果就是并不能實作讓孩子上興趣班的目标。

給孩子報興趣班前,先去體驗體驗

很多家長給孩子報教育訓練班,都抱持着“多學點總沒錯”的心态,但事實上,所有堅持不下去的才藝教育訓練都是在浪費時間和金錢。

與其盲目給孩子報興趣班浪費時間和金錢,不如帶着孩子一起體驗一番。

這麼做,一方面可以觀察孩子對這個興趣班是否感興趣,能否融入這個興趣班的環境;另一方面,家長親身體驗後,也可以提前感受孩子以後可能面對的困難,進而能夠了解孩子,進而幫孩子共同面對上興趣班時遇到的困難,讓孩子更有動力堅持上興趣班,不會中途就打退堂鼓。

比如學鋼琴,很多媽媽最愛問一個問題:孩子幾歲去學鋼琴合适?

照年糕媽媽的話說,問出這個問題的人,大概是不會彈鋼琴的。

曾經年糕媽媽也想給年糕報個鋼琴班,因為班裡有個小男孩,在晚會上穿着一身帥氣的小禮服,表演了一個鋼琴獨奏,引來無數掌聲和羨慕。

那真是一位老母親的高光時刻呀,看得年糕媽媽都心動了:要不給年糕報個鋼琴班?可是年糕從來沒說過自己想要學鋼琴,那僅僅是年糕媽媽的一廂情願,怎麼辦?

年糕媽媽有個好習慣,在确定讓年糕學一樣新東西之前,她自己都會先去體驗一遍。

那天,年糕媽媽來到鋼琴教育訓練中心,那裡放着一架可以試彈的鋼琴和《小星星》的簡譜。

在老師的協助下,年糕媽媽才找到琴鍵上中央C的位置,磕磕巴巴彈了一遍不加和弦的《小星星》。

年糕媽媽當時唯一的感受是:累!

鋼琴有88個鍵,每個鍵按下去,都會感到一股阻力,術語叫“鍵重”。不同牌子的鋼琴,鍵重還不一樣。

是以,要彈鋼琴,手指必須要有一定的力量。

作為一個成人,年糕媽媽在彈鋼琴的時候都感覺很累、很吃力,更别提孩子那柔嫩的十根手指了。

要不是親自體驗,年糕媽媽根本體會不到孩子們對練琴的抗拒和恐懼,不能感同身受地了解孩子。

經過年糕媽媽自身的體驗,最終放棄了給年糕報鋼琴班的打算。

如果年糕以後主動提起學彈鋼琴,年糕媽媽會考慮,但不會再按照自己的意願給他報班了。

總結一下,孩子上興趣班,對家長來說是一個挑戰。

興趣班的目的是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挖掘他的特長潛能。每個孩子有每個孩子不同的興趣愛好,是以對興趣班的選擇上沒有統一的标準。

興趣班的選擇參考:一是不影響全家人的生活品質,二是給孩子報興趣班前,先去體驗體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