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元宇宙幻想:假如,人類文明是唯一存在的文明

1、假如,人類文明是唯一存在的文明:

西湖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結構生物學家施一公曾分享過這麼兩個觀點: (1)大家在尋找外星生命的時候,把找到氧氣和水作為重要條件,為啥需要氧氣?我不知道包括碳基生命為什麼必須是生命,其實我們不是在找生命,我們是在找和我們長的一樣、行為一樣,用一個同樣像饒毅在研究的一樣的大腦一樣在驅動的一個軀體,我們找的甚至不是合并同類項的,稍微遠一點的異類是同類,我覺得沒有任何理由要碳基生命……

(2)我們人類社會為什麼很難,甚至不可能了解已知世界之外的一些東西,就是因為我們現在用的手段的問題,我也告訴大家,我覺得我們現在了解的世界不是客觀的,大家一定覺得說施一公怎麼在台上胡說八道……我首先跟你說幾個大家已經知道的事實,就是第一條:你們看到的,用眼睛能看到的東西,能感受到的能量存在形式加在一起,隻不過是我們這個宇宙空間4%的存在形式,也就是說96%你既看不到,也感覺不到,但都是客觀存在,在96%裡面,絕大部份是能量存在形式,但是有23%是叫暗物質,你知道嗎……

人類本身總是對外文明充滿好奇,幾乎所有的外文明中的生物形态都是基于人類自身的想象,那是否也可以說基于我們人類的認知能力,繼續探索外文明無非兩個可能: (1)沒有能力尋找到和我們一樣的生物形态; (2)尋找到和我們人類一樣的生物形态。

元宇宙幻想:假如,人類文明是唯一存在的文明

數字文明

但是,就事實而言,第二個可能很小,是以我們是否可以假設我們未來所看到和人類社會一樣的文明形态可能是人類自身創造的呢?我們在當下所無法解釋或者诠釋的實體現象,一方面受限我們的科學發展水準;另一方面受限我們認知能力。

是以,我們完全有必要假設人類文明是唯一存在的人類文明,這句話很繞,換個說法則是像我們一樣的生物形态建構文明可能是我們自身創造的。

但是,人類社會從沒有存在過這樣的條件與基礎實作較大規模模拟類似現實世界的文明場景,元宇宙的出現為這種可能提供了一次實驗的技術。每個個體在虛拟空間所建構的虛拟人,映射現實中的人性,繼而為全人類提供一個複雜的文明形态,這個設想是可行的。

2、元宇宙,代表的場景:

元宇宙概念與元宇宙認知兩者在當下的環境中處于冰火兩重天的境地,一方面是關于元宇宙的概念持續火熱,随着頭部企業的進入,包括一些代表着元宇宙場景的具體場景開始走入現實之中,人們對于元宇宙逐漸開始接受;另一方面圍繞元宇宙究竟是什麼,以及元宇宙會給我們帶來哪些具體的影響,這個認知門檻非常高,導緻很多人知道了元宇宙,但是元宇宙是什麼,是模糊的。

元宇宙幻想:假如,人類文明是唯一存在的文明

認知瓶頸

元宇宙在認知層最大的障礙是:元宇宙究竟是代表的虛拟空間中的場景還是含括一切虛拟技術所創造的場景。其實,元宇宙簡單可以了解為兩個部分:

1)連結虛拟空間的技術部分:元宇宙的英文名稱Metaverse比較具體,單詞由Meta和Verse兩個單詞組成,Meta表示超越,Verse代表宇宙(universe),其中第一部分我們可以簡單的了解為實作可見,可觸,可聽的連結技術。當下我們談論的無論是VR、AR、MR等産品,本質上代表是連結虛拟空間的技術,而非包括元宇宙的全部,因為連結元宇宙也可以是數字工具,也可以是其他裝置,這是很重要的前提,我們也可以了解為進入元宇宙的技術方式。

2)虛拟空間本身:上面說的是連結或者進入技術,那麼進入之後的場景則是虛拟空間的本身,例如人們進入元宇宙之後可以實作社交、娛樂、交易等等,這一切都可以了解虛拟空間本身的場景。

先了解元宇宙是什麼,再去思考元宇宙能夠給我們帶來什麼,這樣就更容易抓住核心。元宇宙就空間而言,是超越現實所見的空間的,因為通過虛拟技術與雲,每個個體都可以創造屬于自己的小宇宙空間,實作多個元宇宙的存在。我們以《我的世界》這部遊戲來了解這個場景。

你通過賬号登陸《我的世界》遊戲中,創造屬于你的空間,這個空間可以簡單按照現實世界劃分為村莊, 城鎮等若幹區域,你可以一直建立不同的區域,随着時間的推移,你能建立出一個很大的虛拟世界,而在《我的世界》中的無數個玩家所建立的空間,我們能夠了解為一個元宇宙,那麼這個宇宙空間的大小已經遠非我們所能想象的,正如現實中的宇宙也是如此,人類至今仍無法觸及到邊緣。

一個近似沒有邊界的虛拟空間,超大規模的創造場景,這些所建構的就不僅僅隻是遊戲或者某個技術場景那麼簡單,正如清華沈陽教授說的那樣:這是一個社會形态,而且還是全新的社會形态。

關于元宇宙的争論仍在繼續,從元宇宙誕生那刻起就存在争論,争論本身不算是壞事,甚至通過争論也能幫助我們接近真相。無論是增強現實技術流還是其他裝置流,甚至其他形式,但大家都幾乎一緻認為:網際網路空間虛拟化,虛拟空間能夠帶給人類的呈現形式更加豐富,同時隻有能夠容納大多數人的統一協同空間中,才能夠激發最大數個體的創造力,技術的內建效應才能真正得到釋放,這個場景很好了解,我們在網際網路時代有一條被驗證的結論,即規模效應才能帶來效應的最大化。

元宇宙幻想:假如,人類文明是唯一存在的文明

多元度空間

比特币的擷取就是非常典型的場景,随着比特币的存量減少,後續進入的人會組成一個“池”,這個池共同提供算力,争取擷取比特币的機率。

分布式技術應用的産品中,都有這麼一個技術特點,就是提供算力的終端越多,整體網絡速度也就越快。

我們将這樣的技術特征擴充到元宇宙場景中也是如此,參與建設元宇宙的人越多,則生态更易豐富,這個道理看似簡單,實則還存在另外的邏輯:

1)越多的人參與,意味着場景越多樣化,則能夠對建構系統的虛拟場景進行驗證,這也是網際網路軟體産品開發中的測試場景,參與測試的人越多,産品最終的體驗越好;

2)多樣化的生态建設,依賴不同性格的人參與,才能造就複雜的生态系統,越複雜的場景之間的融合,才能造就複雜的系統,最終将元宇宙建構成類現實的社會形态。

是以,從底層技術看,元宇宙的建構必然是多種技術的組合,同時也是人類實作完整協同網絡的趨勢:

1)個人端:通過數字工具将個體連結到協同網絡之中,當然對于個體而言,除了成為元宇宙生态中的使用者,也能成為元宇宙中的創造者,獲得創造價值與收益。網際網路時代裡,已經降低了個體參與商業活動的門檻,無論是圖文時代的自媒體階段還是短視訊時代的流媒體時代,都讓個體獲得參與的能力,并不再是單一的使用者角色,而是通過價值輸出,例如内容,創造,擷取對應的收益與影響力。這個現象在元宇宙時代,個體的創造潛力能夠再次釋放,通過更友善的數字工具(智能硬體裝置與軟體工具)參與到更複雜的創造活動之中,SaaS工具甚至包括低代碼模式,都賦予了個體能夠創造更為複雜的産品形式來擷取個體的影響力與價值,是以元宇宙對于個體而言,不是門檻,而是一次巨大的機會。當然某種程度上,也必然會造就新職業的出現。

2)産業端:以規模劃分,中等偏下的企業,通過協同網絡找到自己的輸出價值,提供精準的産品與服務将是未來趨勢。行業精細化分工這個商業場景也是我們之前談論的,但是受限于技術與商業生态,過去一直沒有實作這個場景,但是在元宇宙時代,這個場景得到了實作的基礎。中等偏上的企業則為規模較小的企業提供工具與平台,元宇宙時代對于商業生态而言,層次結構将更加分明。

元宇宙幻想:假如,人類文明是唯一存在的文明

半導體産業

是以,當你看待元宇宙時,需要以點出發去了解其所代表的場景與趨勢,才能夠抓住本質,了解其所能夠呈現出來的未來。

關于未來,從來都是在争議中孕育與發生的。

從現實意義中看,元宇宙的出現實則也是給予現實中的沖突提供了一個方案。科技發展到今天,力量上達成了某種制約性的平衡,但是個體與發展之間的沖突成為最突出的沖突。多元化是我們整個人類社會的主旋律,但是多元化的背景下,我們依然需要看到沖突依然叢生的。美國大選所爆發出來的沖突以及新冠疫情期間爆出來的沖突都成為現實中難以緩解的沖突,更大的沖突在于多元化是主流,人類社會很難被一個價值觀所主導,也難以讓每一位個體的價值觀展現出來。

是以,某種程度上元宇宙的出現,為現實提供了一個解決方案,在每個人都可以創造屬于自己的虛拟世界時,那麼在你所創造的虛拟世界中就能夠展現出屬于你自己的價值觀體系。

元宇宙幻想:假如,人類文明是唯一存在的文明

數字世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