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季達,字世昌,1900年1月10日出生于四川省巫山縣(現重慶市巫山縣)。1923年赴法勤工儉學期間,李季達接受馬克思主義思想并加入中共旅歐早期組織,成為中共黨員。同年他被派赴蘇聯,入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
1925年5月,為抗議日本帝國主義者野蠻鎮壓上海勞工,五卅反帝愛國運動爆發。在中國共産黨的上司下,天津人民迅速掀起反帝愛國運動高潮。為了加強對天津反帝愛國運動的上司,剛剛回國的李季達受中共北京區委委派到天津任中共天津地方執行委員會書記。

李季達到天津後,首先同原天津市黨、團上司人一起,聲援上海人民的反帝愛國鬥争。李季達參與上司了天津海員大罷工,掀起了天津人民反帝運動新高潮。8月初,李季達和天津地委上司了天津著名的“砸裕大”鬥争。
在津期間,李季達與天津地委婦女部部長王貞儒在革命工作中産生感情,經組織準許兩人于1927年元旦結婚。多年後,王貞儒在《悼亡夫季達》中所述“季達多才多藝,工作累了他就拿起箫,我則以笙相伴,我們吹《國際歌》,怕人聽到不敢大聲隻能小聲地吹片段。我總覺得不盡興,說什麼時候能完整地吹國際歌就好了。季達說:‘等勝利了吧,到時咱們痛痛快快大聲地吹,讓周圍的人都聽到。’”
1927年4月,蔣介石叛變革命,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奉系軍閥在北方與蔣介石遙相呼應,對共産黨和國民黨左派開始大屠殺。在這血雨腥風的日子裡,李季達格外鎮定,他一面囑咐各級組織謹慎行事,一面将黨的重要檔案和天津500多名黨員的名單存放在法租界浙江興業銀行總行的第一号保險櫃裡。同時将地委機關轉移至松壽裡79号,後又移至求志裡17号,采取積極措施保證黨組織的安全。8月,中共順直省委在天津成立,李季達任中共順直省委宣傳部部長兼天津市委書記。8月16日,李季達和夫人王貞儒在南開體育社典華學校内被捕。
獄中,李季達化名李吉榮,與敵人進行了英勇的鬥争。他受盡“壓杠子”“灌辣椒水”“點天燈”等酷刑,多次昏死過去,始終堅貞不屈。親友探望送來的食物和用品,他總是分給難友們一起使用。黨組織發動50多家巨商出面擔保,親友也多方營救,但未成功。
面對死亡,他泰然自若。在獄中,他在給親人們的信中說:“這也許是我給家中最後的信,希望哥哥們聽從我過去的勸告,不要買田,不要剝削人,要靠勞動養活自己。”他托人把信和一本當年在法國買的字典轉交家人,作為永久的紀念。監禁在同一監牢、結婚不久的妻子,雖近在咫尺,李季達卻無法向她道聲珍重。
1927年11月18日下午,李季達、粟澤等被押赴刑場。天津《益世報》報道說,李季達等雖“發須過長,但面不改色,立在囚車上大聲疾呼,打倒軍閥,堅持到底等語”。李季達就義時年僅27歲,他的一生雖十分短暫,但身上展現的革命精神卻永遠閃耀,他信仰堅定,對黨、對國家、對人民無比忠誠。烈士的革命精神将永遠被人民所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