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牛批汽車丨華為餘承東狂噴汽車圈,一次完美的自殺式行為

牛批汽車丨華為餘承東狂噴汽車圈,一次完美的自殺式行為

華為餘承東一直被外界稱為“餘大嘴”。上周,這位華為常務董事、消費者BG CEO、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CEO就像一個“野蠻人”,把汽車圈狠狠攪動了一番,而且帶有明顯的羞辱色彩。

牛批汽車丨華為餘承東狂噴汽車圈,一次完美的自殺式行為

我把他講話的視訊内容整理了一下(鑒于原視訊多處出現不雅詞彙,這裡就不放視訊片段了),除了吐槽小米、炫耀産品知名度的話外,主要就是下面這五點:

我說句不好聽的話,你看看中國的車廠,大家要有正常人的智商就知道了,選我們車BU的那些企業,包括國企、央企,他們産品咋能賣得掉?要品牌沒品牌,要管道沒管道,要零售沒零售,産品設計、體驗各方面都不行,沒有哪一項行,連造車新勢力都幹不過,他能幹過誰?

我說我們員工,我們車BU一年花10億美金,五六千人的研發團隊。他的員工(注:指的是合作夥伴)工資用日元來發,都養活不了這些人,後來想想得用辛巴維(威)币來發工資,可能都養活不了。

如果我們不入場,幫助車企把車的設計和體驗做好、賣好,這商業根本不能閉環。

特斯拉在中國一個月也就賣3萬多台,model 3最多賣2萬多台。我希望我們上來第一年就幹翻他。第二年,遠遠超越他們。我希望我們的車單年銷量迅速超過200多萬輛。

我們後面還提供更高的版本,把奔馳、寶馬、奧迪三十幾萬到五十幾萬價格區間的車一把幹掉。

聽了這些話,汽車圈很多人心裡感到不适,臉上甚至有被狠狠抽了一巴掌的炙熱感。輿論層面,也有些汽車人站出來反擊。講真,汽車圈很久沒有被“野蠻人”侵犯了,上一次被集體驚訝到還是恒大董事局主席許家印的“買買買,合合合,圈圈圈,大大大,好好好”。這一次,餘承東的“突然”發聲,雖然聲量不及許家印,但對汽車人的觸動應該會更深。

牛批汽車丨華為餘承東狂噴汽車圈,一次完美的自殺式行為

我好奇的是,該講話是去年一次内部會議的内容,距離現在已經過去很久了,此次“炒作”不排除是故意為之的可能。難道是為了再次給自己的隊伍打氣壯膽?如果是這樣,我覺得這個算盤就打錯了。

首先,餘承東的講話充滿了怪氣而非正氣。畢竟,國企央企的汽車也幹了幾十年,怎麼就閉環不了呢?汽車工業利潤雖然不及網際網路公司,但也不至于淪落到用辛巴維(威)币來發工資吧?另外,堂堂上百年的BBA,難道真的會被華為“一把幹翻”?……聽完餘承東的講話,完全感受不到華為帶來的正能量。

其次,“餘大嘴”放炮長不了士氣。年銷30萬輛、超越特斯拉、幹翻BBA……這種話喊出來我們并沒有感受到力量和振奮,反而覺得是在放空炮。以年銷30萬輛為例,其邏輯是華為有1000家網點,每個網點每月賣30輛車,全年基本就能實作30萬輛的目标。如果商場都這麼紙上談兵就能實作目标,那寶能、寶沃(注:都有龐大的線下資源)早都不是現在的樣子了。在新汽車的路上,原有的管道資源能否轉換為銷量還真不好說。大衆ID.在華管道網絡已經超過了千家,去年的銷量又是多少呢?相信華為不會不知道。

第三,“華為汽車”并未看到殺氣。國内做新能源汽車的幾乎都在拿特斯拉說事兒,餘承東把特斯拉當做靶子也沒錯,但是以華為目前的實力來看,賦能的汽車(暫且稱為華為汽車)并未讓外界感受到殺傷力。賽力斯SF5已經折戟,新品牌AITO問界M5上市兩個月存在感很弱,極狐、長安的新産品也未看到成效,在這種情況下,再怎麼貶低同伴、同行都增加不了自身的光環,甚至可能會成為别人的笑柄,這就尴尬了。

牛批汽車丨華為餘承東狂噴汽車圈,一次完美的自殺式行為

從未來智能化趨勢看,華為無疑是中國少數掌握硬核實力的那一個。個人以為,華為汽車最大的“殺傷力”其實是靜靜的産品展示,而非任何形式的拉大旗、喊口号。這也符合華為在衆多“花粉”中的形象。或許官方已經意識到餘的講話不妥,一些視訊開始被下架處理。原本一場矛頭向外的戰鬥檄言,演變成了恐怖性自殺式行為。

對汽車行業稍有了解的都知道,汽車界當年也有“瘋子”李書福,“狂人”王傳福,但那個草莽英雄的時代已成為過去式。未來新汽車路上,工業化和資訊化相容并包、融合創新才是主旋律,來不得浮躁和枉言,更不能缺少互相的敬畏之心。

牛批汽車丨華為餘承東狂噴汽車圈,一次完美的自殺式行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