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談談智能駕駛的人機互動

引文

随着硬體水準的提升、算法的疊代,汽車的智能化水準也逐漸提升。從L1到L4,從簡單的車道巡航功能到城區内自動駕駛,我們可以看到智能駕駛逐漸落地和普及。

在智能駕駛水準不斷進步的同時,我們也看到,目前行業内更多關注的是汽車本身的功能表現,而對伴随這些智能駕駛功能的人機互動效果,卻相對沒那麼關注。其實,作為汽車智能化的一部分,人機互動直接影響到使用者對智能駕駛功能的體驗,是以也應該得到重點關注。

本文就來談談,智能駕駛人機互動的設計理念、内容,以及行業現狀。

Part1理念

人機互動的設計理念,來源于使用者的需求。

目前使用者對智能駕駛功能的需求有很多,如技術先進、減輕疲勞、更安全、友善好用等等。仔細分析,這些需求可以歸納為兩大項:安全與舒适。

1.1安全

智能駕駛的安全,包含兩層含義:一是車輛客觀表現出的安全性,如碰撞預警、避免事故、緊急輔助制動等主動安全功能的表現;二是車輛給人帶來的安全感和信任感。

車輛本身客觀表現的安全性,稱為客觀安全,主要是車輛在面對外部的複雜環境和緊急狀況時的功能表現,主要考察的是車輛的軟硬體水準。一項功能通過橫縱向控制,能夠幫助車輛安全行駛,降低事故機率和危害程度,就可以說這項功能在客觀上是安全的。

車輛給人帶來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可以稱為主觀安全,主要依賴人機互動實作。如果一項功能在啟用時給人帶來安全感,讓使用者非常放心和信任地使用它,那我們可以說這項功能在主觀上是安全的。

對于主觀安全來說,在人機互動設計時,需要充分考慮到某項功能給使用者帶來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安全感。

先以領航輔助駕駛中的自動變道為例,當系統開始控制車輛自動變道時,車輛應該準确地在車機螢幕或儀表上,重構出本次變道涉及的周邊場景,如車道線、自車、其他車、車輛位置、是否有危險車輛等,并且通過語音和觸感提示駕駛員目前正在變道,讓使用者清楚地知道目前車輛的狀态和周圍環境的狀态,感覺到本次變道是安全的。

談談智能駕駛的人機互動

圖1 自動變道的場景重構

再以自适應巡航為例,當車輛開啟自适應巡航功能時,車輛應該實時顯示目前車道的資訊,包括車道線和車道内的其他車輛,并告知駕駛員目前設定的巡航車速和道路限速,讓使用者有一種可控感,也就是“心中有數”。

1.2舒适

智能駕駛功能給使用者帶來的舒适感,包括緩解駕駛疲勞和功能使用便捷兩個方面,最終目的是讓使用者達到身心放松、感覺舒服的狀态。

緩解駕駛疲勞是智能駕駛功能開發的初衷,典型功能如自适應巡航ACC、交通擁堵輔助TJA等。對于人機互動設計來說,緩解駕駛疲勞的最優方法,是通過多種互動途徑,如視覺、聽覺、觸覺,讓駕駛員解放大腦、解放雙手、解放雙腳,放松身心。

功能開啟時,如果一切正常,不需要駕駛員過多關注,那麼應該盡可能少地打擾駕駛員,最大程度地幫助使用者分擔駕駛壓力;如果遇到突發情況需要駕駛員及時關注,那麼應該及時通過各種途徑給到駕駛員必要的提醒。這樣,使用者可以真正地放松身心,不用時刻處于緊張的狀态。

功能使用便捷,是為了讓功能“好用”、“易用”,主要展現在功能設定便捷、功能狀态顯示清晰等。

功能設定便捷,是指使用者可以用最友善快捷的方式,實作功能的開關和參數設定。功能設定應該簡單易記、步驟簡單、操作友善。

比如特斯拉的NOA功能開關,可以通過中控界面的軟開關,開啟與關閉功能;然後通過方向盤右側撥杆,激活與退出功能;另外,當使用者使用地圖導航時,導航下方也會有NOA的快捷開關。使用者可以很清楚地記住操作方式,并且操作便捷。

談談智能駕駛的人機互動

圖2 特斯拉NOA功能開關

(圖檔來源:http://www.cheyun.com/content/12655,https://www.d1ev.com/carnews/pingce/93854)

功能狀态主要靠狀态燈,以及行駛場景重構中的各種顯示元素來展現。

仍以特斯拉為例,當ACC功能激活時,會顯示藍色框的設定車速;進一步激活HWA功能,會增加顯示藍底白色的方向盤圖示;當進入高速公路時,系統激活NOA功能,此時虛拟場景中的自車前方,出現藍色的引導線。通過以上的狀态顯示政策,使用者可以非常清楚地知道,車輛目前在運作什麼功能。

談談智能駕駛的人機互動

圖3 特斯拉智能駕駛功能狀态的顯示元素

Part 2内容

秉承安全和舒适的人機互動設計理念,我們具體要做的設計内容有哪些呢?

既然是人機互動,那麼設計内容也應分為兩大部分:人對車的操控和車對人的顯示與提示。

2.1 人-車(Person To Car)

人對車的操控,包括功能設定和介入按管兩方面。

功能設定指功能的開關和功能的參數設定。

功能的開關内容有開啟與關閉、激活與退出;開關方式有軟開關(觸摸開關)、硬開關(實體開關)、聲控開關等。目前的主流做法是通過車機界面的軟開關,實作功能的開啟與關閉,再通過方向盤的硬開關,實作功能的激活與退出。

軟開關的設計中,需要從整體上考慮所有智駕功能的開關設定。

首先,每個功能都應該有唯一對應的軟開關,不應存在一個開關對應多個功能,或者多個開關對應一個功能的情況。

其次,需要充分梳理各功能之前的關系:包含、部分包含或獨立。

對于存在包含關系的功能,應合理設定功能開關之間的關聯關系。如領航輔助駕駛功能包含了自适應巡航功能,那麼領航輔助功能開啟時,就應關聯地自動開啟自适應巡航;反之,自适應巡航關閉時,應該關聯關閉領航輔助功能。

對于互相獨立的功能,除了各功能單獨的開關外,還可以将屬于某個大類的功能開關,合并在同一個大的開關下面,簡化操作。例如前向碰撞輔助和側向變道輔助都屬于主動安全類功能,可以在兩者的開關之上,設定一級主動安全的開關。當駕駛員想要保證安全時,就可以一鍵開啟所有的主動安全功能,而不必再去逐個開啟。

談談智能駕駛的人機互動

圖4 同一類開關的分級設計示意圖

設計硬開關時,要兼顧操作便捷和開關邏輯。由于硬開關的使用場景大多是在行駛過程中,是以操作便捷、不分散駕駛員注意力,顯得尤為重要;另外,簡單清晰的開關邏輯,能讓使用者易懂易用,形成下意識的操作,而不用在開車時分心思考具體的開關過程。

目前主流的硬開關都是方向盤的按鍵或撥杆操作,如特斯拉通過右側撥杆的撥動次數,激活不同級别的自動駕駛功能;蔚來則通過方向盤左側的不同按健,來激活ACC、HWA、NOP等功能。這樣設計的好處在于容易操作,甚至可以實作“盲開”,駕駛員不用轉移視線。

除了觸摸開關和實體開關外,人機互動還引入了聲控開關,但是出于功能安全方面的考慮,目前聲控開關極少用于智能駕駛功能,多與舒适性和娛樂功能相關。

參數設定是功能設定的另一部分内容。典型的參數設定包括主動安全的系統靈敏度、ACC的設定速度和跟車時距、自動駕駛的風格(激進或保守)、駕駛員狀态和接管時機的提示時間等等。

理論上說,每一項功能都有需要設定的參數,但是我們可以從安全和舒适的角度,分析可以讓使用者自行設定的程度。如AEB功能作為保命功能,應該強制按預設的參數運作,最大程度保證安全,不允許使用者更改;ACC功能作為舒适性功能,可以讓使用者根據自己的喜好,設定不同檔的跟車時距,滿足各類風格駕駛員的需求。

談談智能駕駛的人機互動

圖5 蔚來的ACC跟車時距設定

(圖檔來源:8a66a723g00qv4a4001ujc000ku00duc.gif (750×498) (126.net))

接管是智駕功能中,人對車操控的另一部分内容。

當駕駛員主動控制車輛時,系統應該退出目前對車輛的控制,把控制權交給使用者。接管包括縱向控制的油門和刹車,和橫向控制的方向盤。應該保證在駕駛員開始接管的時刻,系統就立即退出控制,給使用者無縫銜接的體驗感,保證安全和舒适。

系統退出分兩種情況:一種是不自動恢複,另一種是自動恢複。以ACC功能為例,當駕駛員踩下刹車時,ACC應立即退出,轉入人工駕駛狀态,并且駕駛員松開刹車踏闆後,功能也不恢複;當駕駛員踩下油門時,ACC臨時退出控制,但當駕駛員松開油門踏闆後,系統仍然能保持對油門的控制。是否自動恢複,需要綜合考慮安全、舒适、場景等因素,做出合理的設計。

2.2 車-人(Car To Person)

車對人的顯示和提示,在方式上,包含視覺、聽覺、觸覺;在内容上,包含系統狀态、資訊、駕駛員狀态、接管等。

視覺方式主要是通過車機、儀表、HUD以及其他區域,實作資訊的實時顯示。

從人機工程學的角度,儀表和HUD是資訊展示的最優區域:駕駛員最小程度地轉移視線,就可以看到相關資訊。

車機可以實作尺寸最大化,是以可以顯示大量的駕駛資訊,包括車輛狀态和交通環境等,典型如地圖導航和目前場景重構還原。

談談智能駕駛的人機互動

圖6 吉利的儀表、車機和HUD顯示

(圖檔來源:跟星越L聊了一整天,你猜它到底有多懂我?丨CC-1000T智能座艙評測 【圖】- 車雲網 (cheyun.com))

此外,在其他區域也可以做一些視覺顯示,如透明A柱解決前側向的盲點問題,副駕駛側螢幕為副駕的乘員提供駕駛資訊。這些區域可以作為主體區域外的補充。

目前,視覺是主要的資訊互動方式,幾乎所有的駕駛資訊都通過視覺方式呈現,而聽覺和觸覺一般用于提醒駕駛員需要重點關注的資訊。

聽覺方式主要指語音播報和特定的提示音。

目前主流的智能化座艙産品基本都打造了智能夥伴的概念,如小鵬的小P、蔚來的NOMI、華為的小藝等。在智駕功能運作時,智能夥伴會發出語音提示,告訴使用者必要的駕駛資訊,如環境變化和操作提示等,提升安全感和信任感。

特定的提示音大多用于主動安全的功能,如碰撞預警。通過不同頻率和強度的電子提示音,提醒駕駛員安全風險。另外,在駕駛員狀态監測、接管提示等功能中,也可以用到電子提示音,提醒駕駛員集中注意力。

觸覺的互動方式通過與駕駛員接觸的區域實作,典型如方向盤和座椅。在特斯拉的自動變道功能中,當車輛準備自動變道時,方向盤會發出振動,提示駕駛員注意觀察。此外,在一些車型的主動安全功能中,當系統識别到進階别風險時,會通過座椅振動和自動拉緊安全帶的方式,提醒車内人員注意安全。

下面說說車對人顯示和提示的内容。

完整的智能駕駛功能,涉及到汽車、環境、駕駛員三個方面,是以顯示的資訊也需要包含這三方面的内容。

車輛的資訊包括車輛的運作參數,如縱向運動的速度、加減速狀态,橫向運動的變道、轉彎軌迹等,以及功能運作是否存在異常和故障。目的是讓使用者清楚車輛的運作狀态,保證可控感,提升安全和舒适體驗。

以領航輔助為例(圖3),需要顯示車輛的目前速度、目标速度、變道時車輛的轉彎路徑、預計的車輛落位等。通過這些資訊,清晰明确地告訴使用者,在這項功能運作中,車輛的實時狀态,確定使用者對資訊的知情權。

環境資訊是智駕功能的核心顯示内容,包括周邊場景和全局地圖兩部分。

周邊場景是車輛目前位置周圍的交通環境資訊,由靜态要素和動态要素組成。靜态要素如車道線、交通标志、隔離帶、綠化帶、隔離障礙物等,動态要素如其他車輛、行人等。各類要素組成了完整的車輛周邊場景,而互動顯示就需要把探測到的要素分析處理,在螢幕上顯示出虛拟的原始場景,實作場景重構。

談談智能駕駛的人機互動

圖7 小馬智行的場景重構

全局地圖适用于導航功能。當使用者開啟車載導航後,需要實時顯示從起點到終點的地圖,以及車輛在全局地圖中的位置、行駛路徑、剩餘時間和路程等資訊,讓使用者總覽全局,對整段行程有掌控感。

除了路和車的資訊,駕駛員的資訊也是必須的,系統需要保持對駕駛員狀态的監測,以便當駕駛員出現分心、疲勞,或者需要駕駛員及時接管時,做出必要的提示。

目前DMS(駕駛員監測系統)的主流做法是通過一顆攝像頭,實時觀察駕駛員的生理狀态,通過眼睛和面部特征,判斷駕駛員是否有異常駕駛狀态,并在出現異常狀态時做出提示。

談談智能駕駛的人機互動

圖8 駕駛員監測系統

(圖檔來源:地平線上海車展蓄勢待發,四大看點震撼登場_搜狐汽車_搜狐網 (sohu.com))

另外,目前的法規要求無論任何情況下,駕駛員都要保持雙手不離開方向盤,是以可以通過方向盤來監測駕駛員的脫手情況。如果脫手達到一定時長,則提示駕駛員雙手把握方向盤。

目前的技術實作方式有電容和扭力兩種。效果較好的是電容式,隻要手離開方向盤就能檢測到,不需要施加扭力,但成本較高;量産車型大多采用扭力式,需要駕駛員施加一定的扭力,才能判定雙手在方向盤上,在使用者中引起了一定的抱怨。

我們認為,電容式方向盤更優,車企應該想辦法降低成本,而不是采用降低體驗的扭力式方案。

對于駕駛員的提示,分級是比較好的方案,也是目前的主流做法。以脫手檢測為例,脫手時長可以分為15s、30s、60s,分别對應不同的提示方式,直至功能退出、自動停車。通過分級提示,兼顧安全性和功能連續性,可以達到較好的體驗效果。

表1 人機互動的設計内容彙總

談談智能駕駛的人機互動

Part 3 行業現狀與發展趨勢

說了這麼多,目前行業内的智駕人機互動産品現狀如何呢?未來會有怎麼樣的發展趨勢?

目前主流玩家都推出了智能座艙的概念,也就是我們說的智能化人機互動,互動的方式和内容也基本按前文的描述來設計,但不同公司的産品還是存在一定的差異,呈現出不同的風格。

以智能化前沿的量産車型特斯拉Model 3、蔚來ES8、小鵬P7為例。

Model 3的人機互動風格簡潔,但提供給使用者的資訊量少,并且缺失語音互動,降低了體驗。

ES8屬于資訊多而全,但風格相對繁雜,使用者操作以傳統的按鍵為主。ES8的語音互動和HUD顯示,則是其加分項。

P7的人機互動風格處于Model3和ES8之間,使用者操作也結合了撥杆和按鍵的方式。語音互動則是P7的一大亮點:合理的語音提示内容、恰當的語音提示時機,提供給了使用者很好的互動體驗。

關于Model 3、ES8、P7的人機互動詳細解讀,請閱讀九章智駕去年釋出的《特斯拉、蔚來、小鵬三款主流智能駕駛産品測評》一文。

随着各家對智能座艙關注度的增強,以及互動技術的不斷提升,人機互動正向着高科技感、高便捷度的方向發展。

引入其他領域的互動方式是目前的一大趨勢,如模拟宇宙飛船的一體化多連屏顯示、賽車的方向盤小儀表等,通過學習高科技領域的互動方式,提升汽車的科技感。

談談智能駕駛的人機互動

圖9 一體化大屏與方向盤小儀表

(圖檔來源:智能座艙 — 數字多屏化設計|UI-工業/産品|觀點|Pursuer設計 - 原創文章 - 站酷 (ZCOOL))

引入新的技術是另一大趨勢。三維螢幕、AR/VR眼鏡、手勢識别等,都已經進入汽車智能化的日程。甚至目前國内已經有關于腦機接口實作人機互動的研究。

談談智能駕駛的人機互動

圖10 三維螢幕

(圖檔來源:未來技術 | 幾年後的汽車智能座艙由這幾家公司說了算_搜狐汽車_搜狐網 (sohu.com))

當然,除了引入新技術、新概念,更能快速出效果的,還是通過改善目前的互動方式和互動内容,設計出能提升使用者體驗的人機互動産品。這就需要在智駕功能開發的同時,同步考慮人機互動的細節,實作功能和體驗的完美結合。

結語

智能駕駛的人機互動是智能化汽車的一部分,是提升使用者對智能駕駛的信任感和安全感的重要途徑。優秀的人機互動設計需要給使用者帶來安全和舒适的體驗,讓使用者願意并且樂于使用智能駕駛功能,進而增強産品競争力。

目前智能駕駛的人機互動設計還在探索前進階段,正在基于傳統的互動方式,逐漸更新,并向着高科技的方向邁進。

相信随着人機互動的不斷完善和進步,汽車最終不僅會有智能化的功能,更可以具備智能化的交流。從人機互動變成人車交流,汽車将真正成為人類的智能出行夥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