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深圳智造閃耀冬奧,“出圈”到底靠的啥?

報料有獎

南都深圳報料電話:0755-82121212

2月20日,為期16天的北京冬奧會畫上了圓滿句号,正式落下帷幕。但相信大家對開幕式的這個瞬間依然難以忘懷:冰球運動員擊打影像冰球,經過反複撞擊後,整塊冰立方漸漸碎裂,雕刻出一個晶瑩、聖潔的“冰雪五環”,意寓“破冰”。

深圳智造閃耀冬奧,“出圈”到底靠的啥?
深圳智造閃耀冬奧,“出圈”到底靠的啥?

這個面積為134平方米、重約3噸的“冰雪五環”,由深圳企業雷曼光電匠心打造,核心是LED顯示屏技術。從5G、VR全景直播、到“LED光顯産品+”,深圳智造的黑科技在此次冬奧會上露足了臉,全方位應用于開幕式、賽事、基礎設施、後勤、醫療防疫等環節。但深圳智造頻頻“出圈”并非偶然,而是多年實施科技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産物。

深圳智造閃耀冬奧,“出圈”到底靠的啥?
深圳智造閃耀冬奧,“出圈”到底靠的啥?

超30家深企創新成果服務冬奧

2月4日晚,不下雪的深圳,頗有“冰雪”的感覺。作為2022冬奧會開幕式中唯一亮相開幕式熱場環節的南方沿海城市,深圳用“冬奧+時尚+科技”的創新,和冬奧會來了一場“冰雪之約”。深圳高巨創新用2022架無人機,擺出冬奧會吉祥物“冰墩墩”和“雪容融”的形象“邁”向主舞台,科技範足,互動感強;優必選的56台機器人,身穿中國56個民族的傳統服飾,一邊激情熱舞,一邊奮力搖旗。

深圳分會場還首次采用可在雲層上寫字的雷射投光燈。它采用深圳光峰科技自主研發的ALPD雷射顯示技術和超遠距投影技術,光通量達10萬流明,技術居全球領先水準。4條耀眼的雷射柱直沖雲霄,在雲端寫下“天下一家”四個大字并打出“五環”标志,極具視覺震撼力。

在北京冬奧開幕式上,總面積超過1萬平方米的超大地磚屏8K超高清顯示系統,創世界8K顯示最大螢幕紀錄,它和“雪花”主火炬台都是深圳企業洲明科技的創新成果。洲明科技負責人介紹,2021年7月初,公司制造基地接到開幕式地磚屏的訂單任務,7月中旬就出樣品,9月底正式交貨,從研發到傳遞隻用了45天。“這次我們成功打了一場硬仗。”

在冬奧賽場的每個角落,我們總能看到深圳“智造”的身影。當中國隊奪得首金時,騰訊3D手語數智人主播“聆語”,用手語傳遞喜訊;在時速350公裡的冬奧高鐵上,華為5G技術及裝置讓直播流暢、迅捷;深圳邁瑞醫療為張家口賽區醫療保障定點醫院提供的智慧醫療科技裝置,助力北京冬奧會賽事醫療保障工作;在北京冬奧場館“冰之帆”,領先體育開創行業先河,為觀衆座椅植入國産晶片,幫助觀衆在數萬個座位中精準定位、快速落座……

全民冬奧熱,吉祥物冰墩墩是一”墩“難求,各類冬奧會元素的特許商品火出圈兒。深圳本土企業永豐源設計生産的冬奧特許陶瓷産品,更是早早售罄。“特許商品之是以火爆,一方面與冬奧會相關,另一方面,企業和設計師背後的巧思也功不可沒。”永豐源相關負責人郭京洲介紹。

據不完全統計,直接參與北京冬奧會賽場内外建設、營運、後勤保障的深圳科技企業超過30家,加上間接或合作參與的産業鍊配套供應商,保守估計上百家。

深圳智造“出圈”是科技創新的産物

特區建立40多年來,從“三來一補”起步,深圳已經走出了一條“需求牽引、市場主導”的科技創新之路,并一躍成為中國乃至世界科技創新的新星。

統計資料顯示,2019年,深圳全社會研發投入經費達1328億元,占GDP比重高達4.9%,僅次于北京,超過美(2.74%)、日(3.14%)、德(2.98%)等發達國家,比肩南韓(4.32%)。2020年,深圳全社會研發投入經費約為1360億元,占GDP的比重約為4.9%,依然位居全國前列。

領先體育總裁周雲翔表示,基于公司20多年來的行業積累,團隊遇到能發揮出創新實力的項目很高興。“深圳企業往往以市場為導向,以客戶為中心,再加上深圳有創新的基因和良好的創新人才儲備,政府和企業都比較重視在創新上的投入。”

研發投入強度持續創造新高,成為深圳科技創新能力持續增強的有力保障。而深圳也從這種投入中獲益頗豐:2016年至2020年,深圳市高新技術産業産值和增加值均逐年增長且保持10%以上的年均增速,産值五年增長1.45倍,增加值五年增長1.49倍。其中,2020年,深圳市實作高新技術産值27849億元,增加值9747億元,占GDP比重超過35%,已成為第一支柱産業與主要經濟增長點。

在這片創新的沃土的上,許多企業生根長大,并形成了集聚效應。深圳誕生了華為、騰訊、大疆等一批世界級的科技創新型企業,擁有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超過2萬家;截至2020年底,深圳市共有商事主體超過358.5萬家,同比增長9.4%;此外,鵬城實驗室、光明科學城、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等各類創新策源地也已經初步形成。

“在冬奧會這樣的舞台,肯定不是隻依靠一兩家企業,而是整個産業鍊的展示。深圳是科技創新之城,有如此多的深圳智造亮相冬奧舞台,頻頻出圈被讨論是必然的。”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員白明表示,深圳智造“出圈”是多年實施科技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産物。

把創新驅動作為深圳的發展主導戰略是唯一選擇

借助北京冬奧會,深圳憑借着科技創新,更在國際上提高了城市知名度和創新産品美譽度。在“雙區”驅動和“雙區”疊加的黃金發展機遇期,深圳的科技創新屬性又一再被強化。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深圳将瞄準世界科技和産業發展前沿,建成全球科技創新高地和新興産業重要策源地,打造國際科技産業創新中心。

2019年8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支援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指出,支援深圳強化産學研深度融合的創新優勢,以深圳為主陣地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在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中發揮關鍵作用,到2025年,深圳研發投入強度、産業創新能力世界一流,建成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

“深圳是大陸的科技創新能力的重要代表,同時還肩負着推進科技自立自強的重任,需要更好地發揮高新技術産業示範帶動作用,促進科技成果産業化。”白明表示。

2021年6月9日,深圳釋出了《深圳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标綱要》(以下簡稱:《規劃綱要》)。據統計,《規劃綱要》全文中提到“創新”258次、“科技”140次、“技術攻關”19次、“數字化”18次。

《規劃綱要》中還明确了深圳的發展目标,2025年經濟總量将超過4萬億元,戰略性新興産業增加值将超過1.5萬億元,全社會研發投入占地區生産總值比重達5%左右,也就是2000億元。

廣東省委黨校研究所學生部主任許德友在接受采訪時談到,創新是第一動力。未來五年深圳經濟總量超4萬億元,也必須保持較高的經濟增速。更多産出的增加隻能從兩個方面獲得:要素産出效率的提升、要素配置效率的優化,前者來源于科技創新,後者來源于有效的市場、有為的政府,兩者之和就是全要素生産率。

許德友強調,“從這個意義上說,把創新驅動作為深圳的發展主導戰略,不是或這或那的一個多選項,而是隻有此路的唯一選擇。”

統籌:南都記者 邱墨山

采寫:南都記者 邱墨山 顔鵬 陳杏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