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深圳智造闪耀冬奥,“出圈”到底靠的啥?

报料有奖

南都深圳报料电话:0755-82121212

2月20日,为期16天的北京冬奥会画上了圆满句号,正式落下帷幕。但相信大家对开幕式的这个瞬间依然难以忘怀:冰球运动员击打影像冰球,经过反复撞击后,整块冰立方渐渐碎裂,雕刻出一个晶莹、圣洁的“冰雪五环”,意寓“破冰”。

深圳智造闪耀冬奥,“出圈”到底靠的啥?
深圳智造闪耀冬奥,“出圈”到底靠的啥?

这个面积为134平方米、重约3吨的“冰雪五环”,由深圳企业雷曼光电匠心打造,核心是LED显示屏技术。从5G、VR全景直播、到“LED光显产品+”,深圳智造的黑科技在此次冬奥会上露足了脸,全方位应用于开幕式、赛事、基础设施、后勤、医疗防疫等环节。但深圳智造频频“出圈”并非偶然,而是多年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产物。

深圳智造闪耀冬奥,“出圈”到底靠的啥?
深圳智造闪耀冬奥,“出圈”到底靠的啥?

超30家深企创新成果服务冬奥

2月4日晚,不下雪的深圳,颇有“冰雪”的感觉。作为2022冬奥会开幕式中唯一亮相开幕式热场环节的南方沿海城市,深圳用“冬奥+时尚+科技”的创新,和冬奥会来了一场“冰雪之约”。深圳高巨创新用2022架无人机,摆出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和“雪容融”的形象“迈”向主舞台,科技范足,互动感强;优必选的56台机器人,身穿中国56个民族的传统服饰,一边激情热舞,一边奋力摇旗。

深圳分会场还首次采用可在云层上写字的激光投光灯。它采用深圳光峰科技自主研发的ALPD激光显示技术和超远距投影技术,光通量达10万流明,技术居全球领先水平。4条耀眼的激光柱直冲云霄,在云端写下“天下一家”四个大字并打出“五环”标志,极具视觉震撼力。

在北京冬奥开幕式上,总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的超大地砖屏8K超高清显示系统,创世界8K显示最大屏幕纪录,它和“雪花”主火炬台都是深圳企业洲明科技的创新成果。洲明科技负责人介绍,2021年7月初,公司制造基地接到开幕式地砖屏的订单任务,7月中旬就出样品,9月底正式交货,从研发到交付只用了45天。“这次我们成功打了一场硬仗。”

在冬奥赛场的每个角落,我们总能看到深圳“智造”的身影。当中国队夺得首金时,腾讯3D手语数智人主播“聆语”,用手语传递喜讯;在时速350公里的冬奥高铁上,华为5G技术及设备让直播流畅、迅捷;深圳迈瑞医疗为张家口赛区医疗保障定点医院提供的智慧医疗科技设备,助力北京冬奥会赛事医疗保障工作;在北京冬奥场馆“冰之帆”,领先体育开创行业先河,为观众座椅植入国产芯片,帮助观众在数万个座位中精准定位、快速落座……

全民冬奥热,吉祥物冰墩墩是一”墩“难求,各类冬奥会元素的特许商品火出圈儿。深圳本土企业永丰源设计生产的冬奥特许陶瓷产品,更是早早售罄。“特许商品之所以火爆,一方面与冬奥会相关,另一方面,企业和设计师背后的巧思也功不可没。”永丰源相关负责人郭京洲介绍。

据不完全统计,直接参与北京冬奥会赛场内外建设、运营、后勤保障的深圳科技企业超过30家,加上间接或合作参与的产业链配套供应商,保守估计上百家。

深圳智造“出圈”是科技创新的产物

特区建立40多年来,从“三来一补”起步,深圳已经走出了一条“需求牵引、市场主导”的科技创新之路,并一跃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科技创新的新星。

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经费达1328亿元,占GDP比重高达4.9%,仅次于北京,超过美(2.74%)、日(3.14%)、德(2.98%)等发达国家,比肩韩国(4.32%)。2020年,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经费约为1360亿元,占GDP的比重约为4.9%,依然位居全国前列。

领先体育总裁周云翔表示,基于公司20多年来的行业积累,团队遇到能发挥出创新实力的项目很高兴。“深圳企业往往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再加上深圳有创新的基因和良好的创新人才储备,政府和企业都比较重视在创新上的投入。”

研发投入强度持续创造新高,成为深圳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的有力保障。而深圳也从这种投入中获益颇丰:2016年至2020年,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和增加值均逐年增长且保持10%以上的年均增速,产值五年增长1.45倍,增加值五年增长1.49倍。其中,2020年,深圳市实现高新技术产值27849亿元,增加值9747亿元,占GDP比重超过35%,已成为第一支柱产业与主要经济增长点。

在这片创新的沃土的上,许多企业生根长大,并形成了集聚效应。深圳诞生了华为、腾讯、大疆等一批世界级的科技创新型企业,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超过2万家;截至2020年底,深圳市共有商事主体超过358.5万家,同比增长9.4%;此外,鹏城实验室、光明科学城、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等各类创新策源地也已经初步形成。

“在冬奥会这样的舞台,肯定不是只依靠一两家企业,而是整个产业链的展示。深圳是科技创新之城,有如此多的深圳智造亮相冬奥舞台,频频出圈被讨论是必然的。”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员白明表示,深圳智造“出圈”是多年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产物。

把创新驱动作为深圳的发展主导战略是唯一选择

借助北京冬奥会,深圳凭借着科技创新,更在国际上提高了城市知名度和创新产品美誉度。在“双区”驱动和“双区”叠加的黄金发展机遇期,深圳的科技创新属性又一再被强化。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深圳将瞄准世界科技和产业发展前沿,建成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和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打造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

2019年8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指出,支持深圳强化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优势,以深圳为主阵地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到2025年,深圳研发投入强度、产业创新能力世界一流,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

“深圳是大陆的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代表,同时还肩负着推进科技自立自强的重任,需要更好地发挥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带动作用,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白明表示。

2021年6月9日,深圳发布了《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据统计,《规划纲要》全文中提到“创新”258次、“科技”140次、“技术攻关”19次、“数字化”18次。

《规划纲要》中还明确了深圳的发展目标,2025年经济总量将超过4万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将超过1.5万亿元,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5%左右,也就是2000亿元。

广东省委党校研究生部主任许德友在接受采访时谈到,创新是第一动力。未来五年深圳经济总量超4万亿元,也必须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速。更多产出的增加只能从两个方面获得:要素产出效率的提升、要素配置效率的优化,前者来源于科技创新,后者来源于有效的市场、有为的政府,两者之和就是全要素生产率。

许德友强调,“从这个意义上说,把创新驱动作为深圳的发展主导战略,不是或这或那的一个多选项,而是只有此路的唯一选择。”

统筹:南都记者 邱墨山

采写:南都记者 邱墨山 颜鹏 陈杏花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