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全球晶片銷量破5000億美元,中國成最大市場,國産占比卻不足10%

全球晶片銷量破5000億美元,中國成最大市場,國産占比卻不足10%

文/JING 稽核/子揚 校正/知秋

根本半導體産業協會在2月15日公布的資料,2021年全球晶片銷售額達到5559美元,同比增長26%,創下曆史新紀錄。

這其中,中國市場銷售額達到1925億美元,位列全球第一。不僅如此,中國市場的增長速度也高于國際。不過,中國晶片市場規模雖大,但國産化程度卻不高。

全球晶片銷量破5000億美元,中國成最大市場,國産占比卻不足10%

畢竟,大陸晶片産業不僅起步時間晚、而且起點低。更重要的是,發展期間還受錯誤思潮影響,浪費十多年時間。

雖然相關部門給出的資料顯示,2025年大陸晶片自給率達到70%,但事實上,若隻計算大陸本土工廠生産的晶片,我國晶片國産占有率不會高于10%。由此來看,實作2025年70%晶片自給率目标,任重而道遠。

全球晶片銷量破5000億美元,中國成最大市場,國産占比卻不足10%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晶片産業雖然落後于國際,但并不是全面落後。國内廠商有能力設計出優秀的晶片,例如華為麒麟處理器,實力就一度與高通骁龍比肩。

另外,中芯國際也早在兩年前就宣布,成功試産12nm晶片,開始對7nm技術進行攻堅。

事實上,如果中國能夠完成14nm及以上工藝晶片自主設計和生産,完成70%晶片自給率目标将易如反掌。

那麼,為何中國晶片自給率還會如此低?在筆者看來,主要原因有三點:

全球晶片銷量破5000億美元,中國成最大市場,國産占比卻不足10%

第一,在晶片設計領域,中國晶片廠商“虛有其表”。不可否認,華為麒麟處理器是很出色的産品,但要知道,華為麒麟晶片基于海外處理器架構打造,同時也是基于海外廠商研發的晶片設計軟體設計而成。真正擁有核心自主知識産權的龍芯處理器,水準與英特爾、AMD等廠商産品相比,還是有很大差距。

全球晶片銷量破5000億美元,中國成最大市場,國産占比卻不足10%

第二,在晶片生産環節,中國廠商隻是單純解決了技術問題,并沒有擺脫裝置掣肘。至今中國都不具備搭建成熟晶片生産線的能力。不少半導體生産裝置都需要從海外采購,這對中國晶片産能提升産生了極大的限制。

第三,在全球晶片産業鍊,中國廠商被“隔離”,受國際關系影響,大多數企業都聽從美方号令,與國内廠商合作,很可能會被“連坐”。這讓中國半導體産業遭到無形打壓,很難借助海外企業幫助,實作技術更新。

全球晶片銷量破5000億美元,中國成最大市場,國産占比卻不足10%

不過,中國也不是無法實作70%晶片自給自足的目标。受半導體市場規模擴大影響,越來越多資本開始進入半導體賽道。而在衆多資金加持下,國内企業開始頻頻傳出喜訊。刻蝕機、薄膜機等制造晶片的關鍵裝置,目前都已實作自研。不出意外,國産28nm晶片在今年就可以實作量産。

另外,中國廠商态度的改變,也給相關企業帶來了更多的發展機遇。

全球晶片銷量破5000億美元,中國成最大市場,國産占比卻不足10%

國産替代一詞近兩年出場頻率越來越高。中國廠商開始主動選擇國産貨,并對國産晶片給予更大的包容。總體來看,中國半導體産業鍊已經上下一心。借助市場優勢和人才優勢加持,中國成為晶片大國、晶片強國隻是時間問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