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掌握篆書技法,讓你輕松打破篆書入國展困境!

在當今各種展賽中

篆書作品逐漸增多

創作手法和表現領域也有拓寬

臨帖的目的是創作

僅僅把帖上的字臨摹好

是遠遠不夠的

在篆書臨創轉換中

對于古文字掌握

是所有習書者的難點

文字的熟谙

便于創作内容選擇的豐富性

使書法語言貼近篆書本體

得以古意盎然

學而不思則罔

——古文字書法與古文字學

■劉鶴飛

對于古文字書法作者而言,僅僅練習好怎麼寫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掌握古文字。由于古文字已經有2000多年的間隔,文字的正确使用就非常不容易。這是一個專業的學科,叫古文字學,學習古文字可以讓我們正确了解文字的起源、造字原理、部首構成等,進而正确書寫。前人說:古文字書法家必須是半個古文字學家,道出了古文字書法與古文字學的關系,這也是古文字書法的不容易之處,需要我們去克服。

學習古文字書法如果參以對古文字的學習,往往事半功倍,這是很多古文字書法愛好者沒有體會到的。有些愛好者一味地勤加臨帖,積數年乃至數十年之功,還是寫不好古文字書法,沒有從書外求書,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古文字學與古文字書法的關系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了解:

一、識辯正确與古文字學習路徑

作品集字,對于今天的古文字書法愛好者來說,由于各種APP的使用,可以很輕松地進行文字轉換,但是不容易的是,你如何正确識辯,以及在不準使用APP查找的情況下,盡快地将文本轉換為你需要的古文字文本,則必須掌握一定量的古文字;否則即使入展了,也很難通過面試環節。另外,APP查找轉換來的古文字難免有一些訛誤,因為一字多義、一字多音、簡繁轉換、文字通假、文字生成時代等問題是APP還不能解決的。是以古文字學對于古文字書法愛好者來說,是一個不能不邁過去的坎。

對于今文字(楷行草隸)書法作者而言,如果學習古文字學,也能從文字源流來了解文字的構成原理,演進規律,進而能正确了解和書寫。是以,古文字學于所有書法家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學而不思則罔”,眼睛僅僅盯着如何寫好字,而不從學養的思維去增益學識,是很難達到更高的藝術境界的。

如何才能保證識辯正确,首先要明白文字的起源流變,六書構字原理,偏旁部首及其變化,通假字、異體字的使用。就入門來說,《說文解字》是繞不過去的。掌握《說文解字》的關鍵,是說文部首,從部首的流變可以上溯到金文、甲骨文,進而打開古文字的大門。《說文解字》有9000餘字,其中一部分已經不在使用,能認識的也就4000餘字,就小篆來說,掌握了這4000多字,基本可以解決90%的識篆問題。

掌握篆書技法,讓你輕松打破篆書入國展困境!

吳大澂篆書《說文部首》(局部)

大篆則僅僅解決一個門鑰的問題,即文字的部首與部首構成。金文大篆的原始構成主要來源于出土的青銅器銘文,大約3000多字,還有《說文解字》裡的古文部分,有1000餘字,這4000多字,可以解決我們應用金文大篆的70-80%左右的文字問題。甲骨文現在能分辨的不同文字有4000餘個,但是能識辯的僅僅1500字左右,是以,甲骨文的文字儲備就不能解決大篇幅的創作所需,隻能在一些小篇幅作品(如楹聯)中選擇性用字。

小篆的10%、大篆金文的30%怎麼解決正确使用文字,就需要正确使用通假字,是以通假字在古文字學中是非常重要的。

大篆金文的學習《金文編》與《古文字類編》是很好的工具書,在掌握小篆的基礎上,可以把這兩部工具書當做識字課本去學習,《金文編》文字并不多,但是個别字的不同寫法對我們了解掌握金文大篆的變化有非常大的幫助。

甲骨文可以自成體系,也可以從掌握金文的基礎上來學習甲骨文,如此逆向追溯,可以了解到古文字的起源,及掌握甲骨文。

戰國文字是金文大篆的地域發展,其源頭還是大篆,但各地地域特征明顯,須對大篆和地域文字作仔細的研究,才能正确識辯使用建立文字型系。

現在的書法愛好者在學習古文字之前,由于漢字簡化,首先要解決的是繁簡變化。其次要學習古代漢語,對于通假字和異體字、古今字有一定的了解,才能解決古文字的基礎問題。

尤以當我們不能用查字典找到相應的古文字時,通假和異體字的轉換就顯得非常重要。

二、如何進行正确的分類,以保持文字的統一性

古文字的分類有助于我們對古文字的認識和學習,是以正确分類很重要,就古文字書法而言,這樣友善我們保持文字的統一性。是以我更傾向于以書寫的文字統一性來進行分類:

1.甲骨文與商金文、西周早期金文

甲骨文是商代的實用文字,但從出土的商金文(《四祀邲其卣》《商尊》《小臣俞尊》《 戌嗣子鼎》《 二祀邲其卣》《 肆簋 》《 小臣缶方鼎》《 六祀邲其卣》)來看,其實屬于同一種文字,隻是鑄造與镌刻的差別。西周早期金文(《利簋》《大盂鼎》《天亡簋》《何尊》《康侯簋》《小臣單觯》《德方鼎》《獻侯鼎》《保卣》《小盂鼎》《宜侯矢簋》《旅鼎》《折尊》《召卣》《旅尊》《令簋》《旅方簋》《令方彜》《召尊》等)也可以當作同一時期的文字來研究。甲骨文現在能識讀的約1500字左右,用于書法創作,顯然文字數量不夠,但是參以商金文和西周早期金文,則可以解決甲骨文文字數量少的問題,創作甲骨文書法作品,西周早期文字承接的是商朝文字,并沒有作大的改變;如果把這三部分文字放在一起研究和創作,是可以創作出文字風格基本統一的西周早期風格的金文作品。

掌握篆書技法,讓你輕松打破篆書入國展困境!

《大盂鼎》拓片

2.西周金文

西周中期金文有《牆盤》《冬戈方鼎》《衛簋》《遹簋》《九年衛鼎》《靜簋》《永盂》《忽鼎》《趞曹鼎》等, 西周晚期金文有《毛公鼎》《害夫簋》《多友鼎》《頌壺》《四十二年來鼎》《師袁簋》《散氏盤》等,傳說中的周宣王的太史籀對古文字進行了繁化與整理,因而周朝中晚期的文字與早期文字有所差別,我認為整個西周文字可以看成一個文字型系,以中晚期文字為基本體系,參以西周早期文字,即可以建立一個完整的金文大篆文字系統,目前能識别的有3000多字,能解決70—80%左右的文字問題了。

3.六國文字

1)戰國—秦文字《石鼓文》《秦公簋》,石刻文字《石鼓文》與秦金文《秦公簋》從文字型系看并無差別 ,都是介于大篆與小篆之間的文字,可以互相參照學習,自成體系。

2)戰國—齊燕文字《陳曼簠》,齊陶文字,齊玺印文字,燕玺印文字,這四種文字可以成立一個體系,尤其是篆刻以齊印齊陶燕印為基礎,參以大篆,可以得到風格明顯的文字特征。

3)戰國—楚《王孫鐘》與燕《中山王》,這是一種修飾性的文字,文字修長,富裝飾性,但還是來源于大篆古文,文字自成體系。

4)楚簡文字,出土的楚簡牍書寫文字非常多,因為是手寫,又具有明顯的地域性,橫向取勢,筆畫的減省添加改變較多,文字的筆畫多寡随意,具有非常明顯的特征,可以獨立建立自己的文字型系。

5)三晉小玺文字與侯馬盟書文字,侯馬盟書從文字上看與金文大篆的差別不大,隻是由于是手書,筆畫尖細,而具有明顯的特征,三晉小玺則由于印玺文字小,筆畫有較多的減省和印化,而文字的依據還是大篆,是以兩類文字實為一體,出自同一地域和基本相同的時間段,細加研究也可以自成體系。

掌握篆書技法,讓你輕松打破篆書入國展困境!

《石鼓文》拓片(局部)

4.秦小篆與李陽冰鐵線篆

李陽冰繼承了秦小篆的書寫特征,純以鐵線(玉箸)筆畫為之,是以可歸為一類,文字型系則可全部歸入《說文解字》,為最純正的小篆。

5.秦诏版與漢篆文字

秦诏版文字和漢篆文字都是隸化過程中的篆書,化轉為折,化圓為方,化長為扁,随意造型,外方内圓,并無規矩,得最大自在。是以我認為可以将他們歸為一類文字,包括秦印和漢印文字,雖有減省印化,但文字根源還在這裡,均可從中找到出處,至于藝術風格,還可以從東漢碑銘的碑額上去參酌。著名碑帖有《祀三公山碑》《天發神谶碑》等。

6.清代小篆

從文字型系來說與秦小篆并無太大差別。著名作者有鄧石如,吳讓之、趙之謙、楊忻孫、吳大澂等。從書法風格上與秦小篆有較大差別,文字多參以大篆,較之秦小篆更為豐富。

厘清了文字型系,對我們學習古文字有較大的幫助,同時對古文字書法藝術的取法、純化并建立屬于自己的文字型系有相當重要的作用。

掌握篆書技法,讓你輕松打破篆書入國展困境!

鄧石如《篆書七言聯 》

三、如何靈活運用古文字,以提高書法的藝術性

書法藝術不是簡單的文字書寫,一個字往往有不同的寫法,繁簡、古今、異體及各種偏旁互換變化,相較于寫對文字,選用文字更需要功夫,選一個好的字型,于章法的分朱布白至關重要。尤其是大篆金文,由于結字相對自由,而寫法又較多,選一個好字形可以令作品增色不少。

四、文字學功夫是日積月累的

學習古文字看似非常困難,其實隻要路徑正确,其實也并不難學,隻要願意沉下心來,每日做做功課,日積月累,短則數月,長則2—3年必能獲得超出自己預期的成果,于書法、于文字學、于文學、于曆史都能有所獲益。這也是一種修養,是藝文兼備的一部分;也是所謂從難處入的好處,彎路往往是最快捷的,曲徑通幽,自然别有洞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