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64年,國足慘敗,賀龍一氣之下解散國足

作者:小朱愛讀史

足球,是無可争議的世界第一運動,也是中國人最熱愛的運動,雖然國足成績一塌糊塗,可國足擁有世界上最好的球迷,不管國足成績有多麼的不如意,中國球迷們總是一如既往地支援國足。

其實,不僅我們身邊有很多人是足球球迷,毛澤東、周恩來、賀龍、陳毅、鄧小平等開國元勳都是足球球迷。

在這些開國元勳,最鐵杆的足球球迷非賀龍元帥莫屬。

1964年,國足慘敗,賀龍一氣之下解散國足

毛澤東賀龍和足球運動員握手

賀龍出生在一個國術世家,祖父賀良仕(衡山公)、父親賀士道都是國術高手。

賀龍自幼拜堂叔賀士遠為師,學習國術,強身健體。

是以,賀龍一生酷愛體育,尤其喜歡籃球和足球。

早在他建立湘西革命根據地,他就親手組建了一支“戰鬥籃球隊”。

賀龍一有時間就與隊員們一起打球,為了提高競技水準,賀龍和隊員經常舉行讨論會。

全面抗日戰争爆發後,紅軍改編為八路軍。

賀龍上司的紅二方面軍被改編為120師,由賀龍任師長,蕭克任副師長。

在八路軍将士口中,流傳一句話,“賀老總愛打球,喜歡體育運動”,120師被全軍譽為“仗打得好、球打得好、戲演得好”的“三好部隊”。

這個球指的是籃球,賀龍在120師組建了一支籃球隊。

1964年,國足慘敗,賀龍一氣之下解散國足

賀龍

這支球隊不脫離戰鬥, 在部隊休整時給戰士們打表演賽, 既能增強戰士體質,又能多一項健康娛樂項目

當時,賀龍還考慮要組建一支足球隊, 設可是足球無論場地還是時間上的要求都遠高于籃球。

加上抗戰時期戰事緊急,是以賀龍組建足球隊的想法沒有成為現實。

直到新中國成立後, 賀龍才有機會組建足球隊。

1949年12月, 賀龍率第十八兵團等部,由陝入川,配合劉伯承、鄧小平指揮的第二野戰軍解放大西南。

西南各省解放後,賀龍任西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和西南軍區司令員、中共西南局第三書記。

經過一段時間的清除國民黨殘餘部隊和剿匪戰鬥, 西南地區基本穩定, 部隊進入休整和訓練階段。

局勢安定下來,賀龍馬上就着手組建足球隊。

1964年,國足慘敗,賀龍一氣之下解散國足

1951年9月,在賀龍的倡議下,成立了西南區體工隊,這是後全國成立的最早的一個專業體工隊,其中就包括了足球隊。

隊員都是從部隊中選拔出來體質好, 跑得快, 有一定運動基礎的幹部戰士。

坦白說,當時許多隊員足球水準并不高,隻是拼命三郎般地搶、踢,并沒有多少技術和戰術。

盡管如此, 足球隊組建後,打了很多表演賽,很受戰士們的歡迎。

賀龍搞足球不是心血來潮,一時興起,他迫切想提高足球隊水準。

怎麼才能提高?

足球不僅僅是表演賽,而是競技運動。

要想提高,就得和一支球隊同場競技。

隻有兩支球隊勢均力敵, 龍虎相争, 才能提高水準, 打表演賽也會更精彩。

為此,賀龍在西南區又組建了一支足球隊。

這支足球隊的隊員大多由高校中熱愛體育運動的學生組成。

他們很多人都經過一些足球訓練,是以戰術素養比體工隊高一些。

他們的每場比賽的競争都相當激烈, 吸引了許多觀衆,讓足球運動在西南地區很快就普及開來,貴州、雲南等省及各大城市、各大院校都組建了一些非專業的足球隊。

可是,怎麼說呢,他們畢竟是學生,不是職業運動員,水準也沒高到哪去。

用現在的話來說,都是菜雞互啄。

賀龍眼光遠大,他并不滿足于此,他的目标是讓自己組建的球隊具備世界先進水準。

賀龍意識到,必須要引進專業稱職、戰術素養極高的教練員來訓練足球隊。

賀龍想到了一個絕佳的人選。

他就是中國“球王”李惠堂!

李惠堂,廣東省梅州市五華縣人,1905年9月18日出生于香港。

李惠堂自幼喜歡足球,1921年考入足球運動比較普及的皇仁書院,接受了比較系統的足球訓練。

1922年,年僅17歲的李惠堂被選入香港最有名氣的足球勁旅--南華隊,出任球隊主力前鋒,率隊參加香港甲級足球聯賽,開始了自己的職業生涯。

1923年5月,李惠堂第一次代表中國足球隊參加日本大阪舉行的第六屆遠東運動會。

年僅18歲的李惠堂在4場比賽中初露鋒芒,名聲大振,幫助中國隊獲冠軍。

(1923年至1934年期間,中國足球隊在遠東運動會上連續獲得了9屆足球比賽冠軍,成為遠東運動會足球九冠王,其中李惠堂幫助球隊奪得四次冠軍)。

1925年,李惠堂來到上海,擔任上海樂華足球隊主力前鋒和上海複旦大學足球隊教練。

1927年,李惠堂幫助球隊相繼榮獲西聯甲組聯賽、首屆進階杯賽和中聯甲組聯賽的冠軍,加冕三冠王,李惠堂成為中國大名鼎鼎的“一代球王”。

以至于當時中國流傳一句話"看戲要看梅蘭芳,看球要看李惠堂。"

1964年,國足慘敗,賀龍一氣之下解散國足

中國球王李惠堂

1931年,李惠堂傳回香港,加入南華足球隊并擔任隊長。

1941年12月25日,香港淪陷,李惠堂不願做亡國奴,曆經千辛萬苦回到内地,他與家鄉人組建了五華足球隊,開始了自己的“足球抗戰”生涯。1948年,李惠堂作為教練率中國足球隊參加第十四屆奧運會足球賽,同年獲國際足聯國際裁判證書,成為中國第一位獲得國際裁判資格的人。

17年後,李惠堂還當選為國際足聯副主席,成為在國際足聯獲得最高職務的中國人。

整個職業生涯,李惠堂打進1860個球,他與貝利、裡登雷克、蓋德穆勒、羅馬裡奧是迄今世界上進球逾千個的五大巨星。

是以,後來聯邦德國足球雜志将李惠堂評為世界五大球王之一。

李惠堂是中國足球第一人,是國際巨星,不僅球技出衆,執教能力也是首屈一指。

是以,賀龍馬上請李惠堂的朋友林紹洲給李惠堂寫了一封信,信中賀龍親自聘請他來西南軍區部隊足球隊擔任教練。

賀龍在為了信中還表示,由于香港生活水準高于西南地區, 為了不使李先生的生活水準下降, 給他的薪金數量由他自己報, 要多少給多少。

可惜,最終李惠堂經過再三考慮,婉拒了賀龍的邀請。

賀龍隻好重新物色人選,兩年後聘請了上海青年足球隊教練镡福祯擔任教練。

镡福祯也是中國足球曆史上著名的球星。

镡福祯是遼甯黑山縣, 曾在馮庸大學體育部和東北大學讀書。

1936年,镡福祯畢業後在天津北甯鐵路任職, 并擔任北甯足球隊的中鋒。

他率隊在參加天津第一屆國聯賽時, 擊敗了英、德、意、白俄等所有外國隊伍, 第一次打破了外國足球隊稱霸中國的局面。

從此, 幾乎每次參加國際性比賽, 北甯隊都捧杯而歸, 稱霸一時。

在賀龍的盛情邀請下,镡福祯來到大西南,擔任教練,極大的提升足球隊水準。

1964年,國足慘敗,賀龍一氣之下解散國足

賀龍為比賽開球

1952年5月4日上午9時,西南區第一屆人民體育運動大會在重慶大田灣廣場開幕。

當運動大會的足球比賽開始後,任西南軍區司令員的賀龍,他健步走到足球場中間,為第一場足球比賽舉腳開球。

同年年7月22日,在賀龍的大力倡導下,成立了新中國首屆國家足球隊。

當年11月,賀龍出任中央體委主任。

在賀龍的親自主持下, 籃球隊、乒乓球隊、田徑隊、網球隊、體操隊、遊泳隊等相繼組建起來。

中國的乒乓球水準上去了, 羽毛球水準也上去了, 在世界上有了一定名氣。

可是當時中國足球的水準和世界先進國家相比,實力相差懸殊。

賀龍認為,足球才是世界第一運動,如果中國足球運動水準不高, 即使其它項目再強, 也被人看不起。

是以, 為了中國足球翻身,賀龍付出了更多的心血,親自過問國家足球隊的組建、訓練、思想建設。

賀龍提出了“從難、從嚴、從實戰出發,大運動量訓練”,的“三從一大”原則;

“不怕苦、不怕難、不怕傷”的“三不怕”精神,“思想過硬、身體過硬、技術過硬、訓練過硬、比賽過硬”的“五過硬”口号。

極大地改善了國家隊的精神面貌。

但是,光改善精神還不夠,必須提升技戰術水準。

當時,賀龍主張“走出去”,力主派遣足球隊員去外國學習。

而他想走出去的國家并不是蘇聯老大哥,而是當時足球強國匈牙利。

匈牙利是當時歐洲強國,1952年,匈牙利赢下了奧運會冠軍,1954年他們進入了世界杯決賽惜敗于聯邦德國。

1953年和1954年,匈牙利兩次和英格蘭隊交手,兩次都取得大勝,一場6比3,一場7比1,血洗三獅軍團,成為曆史上第一支客場擊敗英格蘭隊的外國球隊,打破了其主場九十年不敗的神話(1863年-1953年)。

在賀龍的力主下,中國派大量球員虛心向匈牙利學習。

同時,賀龍還提出了“請進來”觀點,請蘇聯教練,執教球隊。

并且,賀龍堅定地主張,國家隊的主教練必須是中國人,因為隻有中國教練才熟悉國情,能最大程度發揮國足隊員的能力。

在賀龍的推動下,國足水準進步很快,不久就成為在亞洲數一數二的足球隊。

1964年,國足慘敗,賀龍一氣之下解散國足

鄧小平、陳毅、賀龍觀看足球比賽

但是賀龍還不滿足,他的目标是讓中國國足稱雄世界,他說:

“我們的足球隊, 不能隻是“打内戰”, 也不能隻是在亞洲踢球, 要和世界上的強隊較量。”

1957年, 中國足球隊在世界足球錦标賽的預選賽中, 僅以一球之差負于當時的世界強隊印尼隊。1958年, 北京隊和“八一”隊逼平奧運會冠軍蘇聯隊;

1959年, 中國足球隊先戰勝匈牙利國家二隊,再力克瑞典“尤哥登”隊,再在“中、蘇、匈”三國對抗賽中獲得亞軍;緊接着 在“中、朝、越、蒙”四國足球友誼賽中獲得冠軍。

這是國足進步最快、最輝煌的時期。

那時候的賀龍,那時候的國足何等的意氣風發,壯志淩雲。

可惜,步入60年代,國足水準下降很快,接連輸給緬甸、巴基斯坦、印尼弱旅棉蘭隊。

賀龍急了,1963年6月26日,賀龍痛心疾首地說道:

“我們有自己的好東西, 有自己的特點、特長, 不能都學人家的, 老跟在人家後面跑不行。足球隊自1960年起走了下坡路, 現在我們都不敢派隊出去了, 孔夫子搬家——都是書 (輸) 了, 還怎麼出去?”

1964年,中國足球隊在北京以0比2輸給來訪的巴基斯坦隊,輿論一片嘩然。

賀龍更是氣得不行,他一氣之下當即解散了這支國家隊,并督促管理部門盡快把足球搞上去。

在動員會上,賀龍神情嚴肅地說:

“我不曉得你們安心不安心?‘三大球’為什麼上不去?解放到現在已經15年了,再搞不起來,難道要搞50年?必須趕快下工夫啊!我快70歲了,我希望在見馬克思之前能看到‘三大球’翻身。”

接着他又說道:

“我們一定要扭轉我國體育落後的局面,摘掉‘東亞病夫’的帽子,我看不到‘三大球’翻身,我死不瞑目!”

在賀龍的大刀闊斧的改革下, 1965年,重新組建了以年輕運動員為主的國家足球隊,中國足球運動水準又迎來了一次較大的回升。

1966年底, 中國國家足球隊取得了第一屆亞洲新興力量運動會亞軍。

之後的事情想必大家都很清楚了,國足一度稱霸亞洲,即将走向世界。

可是,随即墜入低谷,一年不如一年。

1964年,國足慘敗,賀龍一氣之下解散國足

賀龍元帥禮服照

值得一提的是,1987年10月10日,長沙體育館更名為“賀龍體育館”。

這裡成為中國足球隊的福地,中國隊在賀龍體育館踢了9場比賽,取得了5勝4平的佳績。

或許是賀龍在天之靈,保佑國足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