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濟觀察報記者蔣欣10月19日,太原"千家萬戶健康保險"正式上線,這是太原互助人壽共同保險所包含的醫療保險。18日,中彙互助董事長李靜和三位同僚趕到太原。
這種包容性醫療保險與其他"福利保險"項目不同,除了醫療保險的補充保護功能外,還注重對慢性病老年人的保護,創新方式展現了公益财産的互相保險。随着新聞釋出會的召開,半年的籌備工作終于落下帷幕。李靖還有一個新的計劃,将無償保險計劃擴充到其他城市。
2015年,原保監會釋出《互保機構監管試行辦法》後不久,李靜帶領籌備組送出了投标材料。2016年6月22日,互助保險公司獲批建設,自2017年2月14日正式開業以來,互利共赢已近五年。
作為第一家掌舵的互助保險公司,李靜的探索之路也走過了近五年。她回顧了公司過去幾年的發展:人群走了彼此的彎路,卻"把沙子吹得金子"。
2021年10月的一個下午,北京進入秋日高熱的天氣,在二環邊緣人群所在的小院子裡,經濟觀察報記者與李靜進行了對話。
多愁善感、溫柔是李靜對記者的第一印象,采訪結束後,女經理們獨特的細膩、堅韌、較強的學習能力令人印象深刻。說到互保,李景軒以幾個簡來談及縱向曆史和橫向全球市場發展的發展。
五年的共同之路,秉承"填闆、補空"的市場定位,互惠互利,直線探索,李晶非常認可"先鋒"這個标簽。
但這條路并不好走。
互相聯系
鄉鎮有井,進出朋友,看救、病扶,古紅白喜事"同謀"......這可能是互相保險的第一個萌芽。
互保是中國保險的一股新生力量,但它有着悠久的曆史,領先于股份制保險,以其獨特的風險保障優勢群組織運作一直在全球保險市場占據重要地位。經過幾千年,互保活力依然強大,是國際保險業的主流形式。
李靜的第一份工作,和它建立了聯系。1992年,從北京大學法學院畢業後,李靜被配置設定到由中遠集團管理的中國船東互助保險協會,負責承銷、理賠等與船東責任相關的工作。1993年,李靜被派往中國平安。如果說從事海上保險業務的船東互保協會是李靜接觸保險的啟示,那麼中國平安的工作就是将其推向保險業。
從海上保險到金融保險,從承保和再保險理賠等專業領域到責任保險的嘗試,再到人壽保險到健康保險,李靜幾乎經曆了保險行業的全過程。在她自己看來,從海上保險的工作來看,讓她對保險業的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保險基本上了解了各個範疇,就更容易看到保險發展的底層和内在的基本邏輯。
這一變化發生在2014年。當時,原保監會印發了《互保組織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就互保組織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李靜提出了新的思路。
李靜的團隊開始學習和研究道路。她曾對美國、日本、德國等保險法全部發現翻譯和研究一次,國外互助保險機建構立和轉換案例也都經過了認真研究。據她回憶,2015年元旦,李靜在北京大學圖書館發現了一份1901年(明治34年)日本保險法的手稿,其中包含完整的法律規定和互相保險的監管規則,給了她很多想法。
2015年1月,原保監會釋出《互保組織監管試行辦法》後不久,李靜帶領籌備班組首次向原保監會送出了投标材料。2016年6月22日,中彙互助、彙友建築勞工、新美互助三家互保公司獲批建設,2017年2月14日,中彙互助正式開業,成為國内首家全國性互助保險公司。
根據國際互助保險組織聯盟(ICMIF)的官方資料,2017年,全球超過5,100家互助保險組織産生了1.3萬億美元的保費收入,約占全球保險市場的四分之一,總資産為8.9萬億美元,116萬名從業者和9.22億服務會員。
五年相繼相繼的道路上
創業之路不是馬平川,李靜的互保之路是一樣的。
作為世界上成熟的組織形式,互保文化理念、商業邏輯、經營機制的自我融合,但受限于我國互保發展起步較晚,與時代環境、社會文化環境、技術環境和歐美有很大的差異,在公司治理、經營融資、商業模式等方面沒有先例可循, 監管體系正在逐漸完善,加上願景格局、能力經驗有限,國内互保尚未完全發展。"從互保協會到商業保險,再到回歸互保,哪些領域不屬于商業保險,但适合互助機制提供保障?"互惠保險有哪些新的可能性?"李靜一直這樣想。
在我國保險史的發展曆程中,互保仍處于發展初期階段,但商業保險市場正處于充分競争的階段,幾家互助保險公司都面臨着行業同質化程度高的激烈競争環境,很難找到合适的發展道路。"互保的發展必須找到自己的土壤,作為後來者無法與現有的大型保險公司競争,要做好自己的特色并不容易。
在采訪中,李靜非常認同"先鋒"的标簽。誠然,面對監管"填闆、填空"的期望,以及"小而精緻、專業化、美觀"的定位,走出一條獨特的道路并不容易。
互保等商業保險最顯著的特征之一,就是被保險人與被保險人身份的一緻性,即使用者在購買保險後可以成為其組織的成員,而成員"共建、共同治理、共享"可以通過民主管理,有效降低交易成本,解決保險人與被保險人之間資訊不對稱的問題。 風險分擔和收入分享。
在李靜看來,在傳統的商業保險中,保險人與被保險人之間的形象可以比作"當事人談判桌",雙方利益不一緻,雙方互相保險關系是同一利益,可以比作"溝通圓桌",投保人是保險後組織的"股東", 如果發生索賠,賠償可以享受利益共享,并具有"互利,風險共擔",可以有效減少保險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的現象,更好地保護會員的權益。
雖然組織形式具有獨特的靈活性,但在保險市場的白熱化競争中,要找到差異化路徑并不容易。到目前為止,李靜和她的團隊已經錨定了自己的方向——健康保險,作為先驅,在藍海的健康保險市場找到了屬于互保的特殊機會。
說到這裡,李靜不禁"吐出苦水",一個項目不容易做下去——具體領域,特定人群,但在競争激烈的市場中,剩下的空白點是硬骨頭;
李靜回顧了公司過去幾年的發展曆程:人群互相繞道而行,卻"吹沙至金子的開端"。
四年期間,李靜的方向一直保持不變:"我們從2016年底開始進入腎病保險領域,2017年8月開始成為一群卡車司機,直到今年才真正開花結果",新合夥人也更加志同道合。例如,2018年之後,互相引入了幾個新的出資者,并且在健康保險領域進行了更深入的合作。
深度健康保險
縱觀國際互助保險市場的成熟經驗,如英國的BUPA、美國的凱撒醫療、法國的MGEN,或垂直的特定群體、榮民、醫生、農民等組織,可謂是曆史悠久、"大而特大",近年來成立的高垂直"從零開始"。也許這決定了兩條通往互相保險的不同途徑。回顧中國互保的發展,或者說是走在"小而美"的道路上,深入到具體細分領域的道路,特别是在"健康中國"背景下的國家戰略下,自身在醫保等方面的獨特優勢将有所作為。
沿着這條發展路線,李靜也錨定了健康保險領域。正如李靜所說,互保組織的形式在健康保險領域有着極好的應用。在她看來,健康保險是一個典型的資訊不對稱領域,涉及被保險人、醫院、醫療衛生管理體系等方面,風險控制要求非常高,而且難度很大,其風險控制的重點是過程管理,而保險公司在這個連鎖客戶保險、醫療資訊等方面缺乏必要的真實了解, 導緻保險人和被保險人之間的資訊不對稱。保險公司往往隻是簡單地事後支付保險,沒有充分參與風險控制,這導緻保險公司處于弱勢地位,使健康保險的經營風險主要由醫療機構和投保人控制。與醫療機構互利共赢,投保人進入"共建、共同治理、共享"的機制,通過流程控制,以及監管機制和激勵機制,有效降低企業風險。
作為互助的保險組織,它傾向于關注特定群體,該群體對自己的風險有更清晰的認識和評估,能夠克服資訊不對稱的問題,進而更好地防止不良選擇。會員互相認識,利益相關,有強烈的道德氛圍,道德風險的可能性相對較低,進而避免保險欺詐等風險。這也是衆利互助的"特定地區"、"特定人群"的基地。
為了在這個領域更加專業,李靜還通過五道口、清華大學、清華大學、清華大學霍普金斯醫院的管理項目學習醫學知識。
做好當下的工作
資料顯示,2007年至2017年間,全球互助保險增長了29.8%,遠遠超過全球保險市場;從風險來看,特别是在歐美等較發達地區,互助醫療保險比例越高,占據重要地位。
參照國際市場的發展,互保的發展似乎具有無限的想象空間。但同樣,互保面臨諸多困難,如何刺激潛在會員的保險需求,如何營運推廣,如何不斷降低交易成本,包括創新和适應現有法規,這些都是巨大的挑戰。從頂層結構來看,監管部門出台的檔案,但沒有詳細的規則,其公司治理結構、償付能力管理等保險形式沒有明顯差別;
這些并沒有影響李靖的方向,"健康中國"戰略和共同繁榮與互保屬性共同繁榮的環境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但堅定了李靖的步伐。
"對我們來說,最重要的是做我們面前的事情,讓共同的模式得到很好的認可,讓更多的成員參與進來,并形成自我傳播。就我們而言,模式已經很明确了,現在是做減法,在我們選擇的領域要做深入而徹底的,為特定群體設計保險産品很容易,但要堅持它作為一種商業模式并不容易,這不僅需要自己團隊的專業管理, 但也需要與合作夥伴保持密切的長期合作,以形成一系列一體化作戰能力,"李靜說。
"讓彼此更愛保險,"李靜說,"事情不怕困難,事情不避難",既然選擇了互相的道路,就要回歸原心,腳踏實地去做,牢牢走出"特定群體"、"特定領域"的"特色保護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