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交通運輸部與浙江省政府相關上司先後對杭州市蕭山區鐵路沿線安全環境治理工作作出批示肯定,并要求全省在“三化一平”專項整治中全面推廣蕭山經驗。據悉,杭州市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鐵路沿線環境治理重要訓示批示精神,克服時間緊、任務重、情況複雜的困難,創造了“整治+利用”有機結合的蕭山經驗,經過一年半攻堅,鐵路沿線安全環境治理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有效提升了人民群衆的安全感、獲得感、幸福感。
杭州蕭山經驗有何關鍵“密碼”?我省鐵路沿線安全環境治理工作進展又如何?記者對此進行了深入采訪。
關鍵詞:高效
打造利民惠民新樣闆
資料顯示,杭州市蕭山區轄區内穿行過境5條普速鐵路、4條高鐵,鐵路總裡程達166.5公裡,擁有省内最大鐵路交彙點新塘鐵路樞紐。2020年6月起,全省統一開展的曆次鐵路沿線安全隐患綜合治理行動中整改點位數量,均占杭州市的50%及以上。難度可想而知。
杭州蕭山鐵路沿線俯瞰
線路裡程長、隐患點位多、治理任務重!針對此現狀,蕭山區迅速行動,成立由區主要上司挂帥,各級部門參與的鐵路沿線外部環境隐患整治專班,實行“統一上司、統一規劃、統一标準、統一考核”的“四統一”标準,對排查出的問題逐項建立台賬,實行銷号管理,堅持因類施策、分類治理。蕭山區加強路地合作互聯,建立鐵路沿線安全環境管理“雙段長”制、路地聯席會議制度,将沿線安全隐患整治工作納入“網格化”管理,第一時間發現、溝通、整治,有效實作常态化管理。僅鐵路沿線輕飄浮物專項督查,該區就組織了3次,共督查問題點位1300餘處,并全部整改到位。
衆所周知,鐵路沿線情況複雜,一些整治完成的區域如不加以合理利用,極易反彈回潮。記者了解到,城廂街道的俊良、崇化社群靠近浙贛線的圍牆邊就有這麼一處,整治前種菜、亂搭建等問題突出,整治後遺留有一片空地,隐患時常反彈。為此,路地雙方多次聯合勘查現場,發現該區域停車位緊張,群衆要求增設停車位的呼聲很高。
民呼我為。路地雙方立即明确整改方案,多次召開專題協調會,最終确定路地雙方在該區塊共建公益停車位。目前,此處共規劃出公益停車位400餘個,既有效解決了隐患反彈回潮問題,又有效解決了附近居民的停車難問題,受到了附近居民的一緻好評。
關鍵詞:創新
打造鐵路沿線新标杆
蕭山區還創新“土地+資金”的合作模式,将“整治與利用”有機結合,建成全省首個高鐵公園、TOD綜合體等整治樣闆,“鐵路沿線”變身“美麗新幹線”。
“新塘高鐵公園”就是“廢地”變鐵路公園的典型。據了解,蕭山轄内新塘街道處在7條高鐵和2條普鐵交彙處,是全省最大的鐵路交彙點。蕭山區以“鐵路元素”為載體,利用高鐵橋下空間建成高鐵公園,實作了閑置土地的高效利用。記者看到,總面積5萬餘平方米的公園以“生态體育、運動樂園、鐵路文化”為主題,融合了健身運動、休閑交流、鐵路文化展示等功能,園内有慢行步道、休閑廣場、運動場地、詹天佑雕塑、景觀鐵軌、古早月台等,與300平方米鐵路文化館一起,形成了室内室外主題關聯的鐵路文化展示空間。
城市心田
蕭山區盈豐街道沿線打造的“城市心田”則是另一個值得一提的優秀典型民生工程。盈豐街道位于亞運核心區塊,有6公裡杭甬鐵路客運專線穿行,線路長、區域大。蕭山區合理利用鐵路整治後區域,結合景觀和城市打造,覆土并引入苗木,實施3500餘畝建設用地複墾和地質提升工程,以“亞運、宜居、美觀”為主題,将“盆景”打造成風景。不僅如此,蕭山還拆除該區域鐵路橋下違章建築30餘處,打造出占地面積近1.8萬平方米的“百姓健身房”。
在蕭山,“隐蔽角落”也能打造成“鐵路風景”。杭州蕭山火車西站始建于1931年,荒廢多年,曾經,鐵路兩側形成垃圾遍地、荒草叢生、違章搭建的“隐秘角落”。目前,蕭山正結合整治成效,将杭州蕭山火車西站及周邊打造為大運河杭州蕭山火車西站段曆史文化街區。未來,這個區域将形成以TOD綜合體為核心的集旅遊、商業、文化、娛樂休閑、博物館設施等功能為一體的具有蕭山地方特色、傳遞真實曆史資訊、曆史文化與現代文明碰撞的綜合交通樞紐型工業遺存集聚街區。
打造中的大運河杭州蕭山火車西站段曆史文化街區
目前,浙江按照“三年任務一年半完成”的目标,發動全省上下、路地雙方協力推進,全省鐵路沿線安全環境治理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據統計,浙江省鐵路沿線外部環境綜合治理工作專班排查出的5800餘個安全隐患已全部整治銷号;通航橋梁隐患整治、283座公跨鐵上跨橋移交、170處公鐵并行防護樁移交、73公鐵平交道口提升改造、4條線路安全保護區劃定等專項工作有力推進;“雙段長”制等長效治理機制進一步鞏固完善,尤其是在全國範圍内率先制定“110”涉鐵應急關聯、“12395”涉航鐵路橋梁報瞥工作機制,并得到了實戰驗證。在協調解決鐵路沿線環境隐患整治的同時,我省還積極組織各地開展鐵路沿線安全環境治理示範段建設,湧現了杭州市“蕭山新塘高鐵公園”、“錢江世紀城體育公園”、“拱墅康橋花海”、甯波市“鵬西走廊”等一批典型示範段,把鐵路沿線整治工作與文明城市建立、基層治理等有機融合,實作了路地共赢的良好局面。
監制|丁前程 鄭莉
編輯|沙凱迪
記者|陳惠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