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上海馬路上的“豪宅”:要6套房加1億才肯拆,14年後搬走,沒多賺

作者:傾城之殇

近些年來,随着中國城市的發展,“拆二代”一詞逐漸流行開來,形象地解讀了通過房屋拆遷實作一夜暴富的人群。

然而有人拆得笑呵呵,有人拆得哭唧唧。

2017年9月15日,上海市最牛釘子戶張新國一家灰溜溜地搬出了馬路中央的“獨棟豪宅”,持續14年的拆遷案終于落下帷幕。

上海馬路上的“豪宅”:要6套房加1億才肯拆,14年後搬走,沒多賺
曾經,張新國面對開發商張口就要一個億和6套房,為何如今一分錢也沒敢多要,便主動懇求拆遷了呢?

豪宅遭拆遷,給錢!

張新國以前是上海市政建設公司的員工,公司業績好、待遇高,他的收入也非常可觀。和妻子結婚之後,夫婦兩人與剛從工廠退休的嶽父嶽母一起居住在松江區九亭鎮。

1996年,張新國的一雙兒女都已結婚成家,女婿是外地人,買不起房子,隻能跟他們住在一起。八口人蝸居在一所低矮的平房裡,生活很是不便。

經過一番商量,大家決定共同出資,湊出30萬元将老房子推翻重建,還買下了隔壁的宅基地,一共三百多平方米的面積,仿照當時非常流行的歐式建築蓋了一棟三層小洋樓。

上海馬路上的“豪宅”:要6套房加1億才肯拆,14年後搬走,沒多賺

當時,上海繁華地段的房子一平方米才3600元,30萬的樓房在當地人眼裡俨然就是“豪宅”一般的存在。粉色的瓷磚通鋪在牆壁上,弧形的藍色玻璃窗直通到頂,獨特的造型在一衆舊房子中間如鶴立雞群,令周圍的鄰居都羨慕不已,張新國為此很是得意了一把。

然而,伴随着城市經濟的迅速崛起,松江區的城市改造進度也不斷加快,僅七年之後,一紙拆遷告知書送到了九亭鎮居民手中,張新國頓時從天堂跌落了谷底,陷入漫漫維權之路。

2003年,上海市政府釋出城市改造通告,為促進城郊之間的聯通,将在松江區修建一條四車道的快速公路,九亭鎮首當其沖,整體被劃入了拆遷改造的區域之内。

俗話說:“一拆富三代”,九亭鎮的居民聽到要拆遷的消息後個個眉飛色舞,巴不得立即離開破舊的平房搬到新房子裡,唯有張新國一家整日愁眉不展。

上海馬路上的“豪宅”:要6套房加1億才肯拆,14年後搬走,沒多賺

張家人的煩惱一方面是因為房子是花了大價錢剛剛蓋好的,還沒住多久就要被拆除,家裡人都非常不舍得。另一方面則是因為當時的動遷補償政策對張新國一家非常不利。

其一,在張家人的設想中,自家宅基地一共三百多平米,而且還是三層小樓,如果按照使用面積補償的話能拿到十幾套房産。但實際上拆遷補償安置房的大小是根據宅基地證上的實際面積配置設定的,建立的小洋房得到的補償與周圍的破敗平房一樣,張家人頓覺損失了一大筆錢财,心中對拆遷辦很是不滿。

後來,開發商和拆遷辦的從業人員到張家确認宅基地面積的時候,又發現張新國購置的宅基地證上沒有國土局的蓋章,按照政策要求無法獲得拆遷補償,再一次使一家人大受打擊。

原來,90年代末的宅基地購買手續比較複雜,張新國跑了好幾次國土部門都因為證件材料不齊全而铩羽而歸,後來眼看着房子都蓋好了,也沒有再去蓋章的必要,索性就把事情撂了下來。

上海馬路上的“豪宅”:要6套房加1億才肯拆,14年後搬走,沒多賺

現在要拆遷,張新國一家隻能到處托人找關系,将住建局檔案室裡留存的資料提取出來,又把早已移居外地的鄰居請到上海為自己作證,才終于拿到了國土局的蓋章,保住僅有的補償面積。

其二,當時的安置房數量的配置設定是看每家每戶有幾個男丁,對于女性不是很友好。在張新國眼裡,兒子女兒都是心頭寶,應該得到相同的待遇,但是按照拆遷政策,一家人能分到大中小三套住宅還有一套過渡補償房,其中女兒拿到一套,兒子卻能拿到兩套房子。

為此,早已成家的兒女整日在家裡吵鬧不休,甚至幾次都差點大打出手,張新國和妻子每次看到這樣的場景心中都難過不已。為了解決家庭糾紛,他屢次登門拜訪拆遷辦說理維權,想幫女兒再争取一套房産,但從業人員都以不符合政策規定而駁回了他的請求。

上海馬路上的“豪宅”:要6套房加1億才肯拆,14年後搬走,沒多賺

于是張新國看到附近的鄰居家隻有髒兮兮的一層平房,人口也不及自己家的一半,卻能靠兩個兒子分到6套房和巨額補償款之後,心中積壓許久的怒火突然爆發。

2003年7月,開發商來九亭鎮動員大家簽訂拆遷同意書,輪到張新國的時候,他堅決拒絕簽字,而且聲稱“如果不給我們家分6套房子和一個億的補償款,一塊磚頭就休想挪動!”

最牛釘子戶,硬抗14年

對于普通人來說一個億簡直就是天文數字,如果能夠得到這麼多錢,一家幾代人或許都能夠吃喝不愁。張新國的一句話不僅令在場的所有人都瞠目結舌,也讓許多貪心不足的人生起了惡意,紛紛放下手中的紙筆,揚言“不加補償款就不讓拆!”為了不引起騷動,動員會隻能被迫中止。

上海馬路上的“豪宅”:要6套房加1億才肯拆,14年後搬走,沒多賺

事後,九亭鎮政府的上司和拆遷辦的負責人屢次上門拜訪,向張新國講解拆遷政策,村委主任也多次軟磨硬泡地想要說服他簽下拆遷同意書,但張新國非常固執,他将自己的的全部損失和家庭沖突全部歸結于拆遷辦,一直堅持說如果不給他足夠的補償款和房産就誓不罷休。

經過一年多的努力,九亭鎮鬧事的刺頭都已經全部安撫下來,唯有張新國軟硬不吃。市政改造進度有明确的時間安排,不能因為他一家而停滞不前。拆遷辦在拿到其他所有居民的同意書之後直接略過了張家,開始安排搬遷驗收工作。

上海馬路上的“豪宅”:要6套房加1億才肯拆,14年後搬走,沒多賺

2005年,搬遷過渡房全部分發完畢,九亭鎮的居民也陸續搬進了明亮的商品房中,張新國看着相處了幾十年的老鄰居一戶戶地搬走,心中止不住地失落,但是怨恨難以抹平,他帶着一家老小仍然固守在自己的豪宅之中。

之後的6年時間裡,張新國的房子附近經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棟棟住宅樓、寫字樓和商場拔地而起,許多來上海打拼的外地人,在周圍的新房子裡安居落戶,到處都充斥着欣欣向榮的氣息,而張家人的生活卻是愈發地難熬。

上海馬路上的“豪宅”:要6套房加1億才肯拆,14年後搬走,沒多賺

2007年,滬亭北路工程正式啟動,張新國一家的噩夢也随之而來,白天切割機的聲音轟轟作響,張家隻能把門窗都緊緊地關上,外面塵土漫天,剛洗幹淨的衣物也不敢放在外邊晾曬。

晚上壓路機持續運作,在松軟的路基上不斷碾壓震動,張家的房子在共振作用下也發出震顫,攪得一家人不得安眠,張新國的嶽父嶽母已經年近九十,還得每天晚上熬夜,有時候隻能睜眼到天亮。

滬亭北路修建完成後,張新國家的噩夢仍未停止。周圍的空置土地被衆多房地産企業承包,各路工程隊紛紛入駐,周圍十裡之内,各種工程車輪番上陣,晝夜喧嚣不斷,張家的房檐屋下整天都覆寫着厚厚的塵土。

上海馬路上的“豪宅”:要6套房加1億才肯拆,14年後搬走,沒多賺

而且鄰居都搬走之後,張家的房子就像在一片孤島之中,周圍充斥着孤獨與危險,喜歡出門遛彎的張家夫婦再也不敢獨自外出,熱愛跟鄰居下象棋的嶽父也沒有了樂趣,一家子人每天都皺着臉生活。

2011年,張家門前的小路被一條寬闊的柏油路所取代,這條路原本是四車道,延伸到張家附近後變為狹窄的兩車道,直到百米之後才重新寬敞起來,而張新國的房子正好就在馬路中央,十分引人注目。

每天早上八點半,張家會迎來一天中最熱鬧的時刻,匆忙上班的人群或是自駕、或是騎車,不分貧富貴賤統統都要在張新國的門前停下,擁擠的人潮總是要經過十幾分鐘的努力才能逐漸散去。

上海馬路上的“豪宅”:要6套房加1億才肯拆,14年後搬走,沒多賺

每到這時候,張家的窗外都會傳來一陣陣汽車和電動車的鳴笛聲,着急趕路的司機怒罵聲不絕于耳,其中張新國最常聽到的話就是“到底是誰家的房子這麼缺德,擋在路中間,政府就不能強制拆除嗎?”

2012年10月深夜,一聲劇烈的摩擦聲響起,張新國和妻子匆忙穿好衣服下樓檢視,隻見一輛黑色的小轎車闖入了自家的院子裡,直接撞到了一樓的卷簾門。

經過檢視,車中的人沒有大礙,但是警察到達現場之後,車主理直氣壯地向張新國索要賠償,他說是因為張新國的房子位置有問題使得他認知錯誤,最終導緻事故的發生。

上海馬路上的“豪宅”:要6套房加1億才肯拆,14年後搬走,沒多賺

警察雖然駁回了事故車主的無理要求,但是這件事給張興國一家留下了抹不掉的陰影。

不久後,張新國的兒子和女兒相繼作出了搬家的決定,曾經和睦融洽的一家十幾口人最終四散而居,張新國夢寐以求的天倫之樂也淪為了泡影。

解開心結,釘子戶終于搬家了

2015年,村改居政策落地,各地村鎮紛紛規劃重組,九亭鎮也從曆史中消失,被改名為九裡亭街道。之後街道辦換屆選舉,新上台的上司對轄區内的改造建設非常重視。

上海馬路上的“豪宅”:要6套房加1億才肯拆,14年後搬走,沒多賺

松江區的經濟發展日新月異,但居民生活環境卻沒有及時跟進,為了使政府的民生項目得以順利完成,街道辦還新設立了一個部門——動遷辦,專門處理滞留本地不願意遷走的釘子戶。

在動遷辦主任陸輝看來,能夠堅持十幾年仍不願意拆遷的居民心裡定然有着難以打開的心結。如今我們國家一直倡導要柔性執法,面對這些居民更應當有溫度地勸解,曉之以理、動之以情。

陸輝向曾經處理張新國事件的同僚詳細了解了當年的情況之後并沒有急于上門勸說,反而如同訪友一般帶着好煙好酒去找張新國聊天。

上海馬路上的“豪宅”:要6套房加1億才肯拆,14年後搬走,沒多賺

一開始,張家人見到他就豎起戒備,恨不得将他驅之門外,說話的時候也句句提防他提拆遷的事情。陸輝沒有被吓到,依舊時不時地上門拜訪,和張新國聊聊市政建設,與張新國的嶽父徐老先生下下象棋。

時間長了之後,張家人對陸輝越發和善,有時候也會向他吐槽一些生活上的煩心事。有一次,陸輝在聊天中突然問張新國:“我看你這兒整日裡車來人往的,不安全吧?”

張新國沒有防備,将之前發生的車禍事件和盤托出,訴說了自家遇到的難題。陸輝順勢說道:“你看你們兩口子也這麼大年紀了,這種地方噪音污染、空氣污染對身體都有很多害處,而且你嶽父嶽母也都到了耄耋之年,總不能在這裡給他們養老送終吧。”

上海馬路上的“豪宅”:要6套房加1億才肯拆,14年後搬走,沒多賺

入情入理的安慰說到了張新國的心坎裡,年近七十的老人止不住流下淚來,他說:“我也不想擋在路中間給國家添麻煩,當年新蓋的小洋房,三百多平啊,最後比不過其他人的破平房不說,隻給我閨女分一套100來平的小房子,我怎能不生氣啊?”

陸輝知道他是愛女心切,便向他傳達了最新的通告:“如果同意拆遷還按照十幾年前的标準拆,給你四套房子,230萬賠款,現在松江的房價已經漲到了5萬多一平,你隻賺不虧。但如果不同意拆遷,過不了多久會被強制拆除,按照1:1的比例,除了一套房,啥也落不着。”

經過14年的抗争,張新國早已經精疲力盡,是以在聽到這番話之後,他沒有再多做思考便同意了陸輝給出的條件。

上海馬路上的“豪宅”:要6套房加1億才肯拆,14年後搬走,沒多賺

不久後,張家衆人再次來到了久違的拆遷辦,這一次在拆遷同意書上簽字的時候,張新國一掃之前的郁氣,喜氣洋洋地辦完了交接手續,準備迎接未來新的生活。

為了幫張新國順利完成搬遷,街道辦找了一個閑置的倉庫用來安放張家一樓重達數噸的魚飼料制造機,而且陸輝還幫他向動遷部門申請提前支取了一部分拆遷款,幫張新國一家安頓好過渡的住房。

2017年9月11日一大早,張新國叫來了子女幫自己搬家,一同來幫忙的還有動遷辦主任陸輝和幾位年輕的志願者。

上海馬路上的“豪宅”:要6套房加1億才肯拆,14年後搬走,沒多賺

一行人進進出出,不到兩個小時就将家具和生活用品全部搬到了貨車上,回望着自己守護了十幾年的老房子,張新國長歎了一口氣,沒有猶豫地就轉身上車,離開了滬亭北路。

有人說“先拆先搬得實惠,後搬後拆不沾光。”如果張新國一家能夠早早地想明白這個道理大概也不會經受這麼多年的折磨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