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孫庭陽 |北京報道
北京冬奧會2月9日的例行新聞釋出會上,北京冬奧組委總體策劃部部長李森稱介紹,“國家速滑館”等場館使用的制冰技術碳排放趨近于零;北京冬奧會延慶、張家口賽區造雪基本上來自于地表水,造雪用電完全來自“綠色”電力。國際奧委會品牌和可持續發展總監瑪麗·薩魯瓦說,北京冬奧會為節能環保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比如低碳交通、低碳場館等都具有裡程碑式的積極意義。
冰與雪,碳和電
公開資料顯示,國家速滑館、首都體育館等4個冰上場館,使用的二氧化碳跨臨界直冷制冰技術,是冬奧會曆史上首次使用最先進、最環保、最節能技術。這種技術不僅減少了傳統制冷劑對臭氧層的破壞,而且大幅降低制冷系統能耗,與傳統制冷方式相比,可實作節能30%以上。
減少碳排放,主要是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如果能将二氧化碳有效利用起來,可謂“變廢為寶”,是直接減少了碳排放。
用二氧化碳跨臨界直冷制冰,就是将氣态二氧化碳通過加溫加壓形成超臨界二氧化碳流體,再對超臨界二氧化碳流體進行降溫降壓達到零下20攝氏度至零下15攝氏度。這樣的液體蒸發吸熱,冷卻液态水,完成制冷和制冰的過程。
這4個冰上場館使用的二氧化碳制冷劑,是從工業副産品收集提純擷取。在本屆冬奧會召開之初,即2021年底,從業人員初次完成填充過程,4個冰上場館合計減少碳排放900噸。

(國家速滑館圖,圖檔來源:北京 2022 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環境遺産報告(2022) )
使用二氧化碳制做冷劑,全球變暖潛能值為1,是使用相同數量的傳統制冷劑的1/4000,破壞臭氧層潛能值為0,是目前兼顧安全和環保的最優制冷劑。制冷過程中産生的大量高品質餘熱,可以回收利用,用于運動員生活熱水、冰面維護澆冰、融冰池融冰等場景。以國家速滑館為例,一年可節省 200 萬度電。
這樣的冰對比賽成績有何影響?
據了解,傳統冰場通常會采用間接制冷的方式,如使用氟利昂制冷劑、乙二醇等載冷劑,由于載冷劑常常不在固定溫度放熱,因而冰場冰溫溫差一般高達1.5 攝氏度至2 攝氏度。
利用二氧化碳制冷,能将場地冰面溫差控制在 0.5攝氏度以内。冰面溫差越小,冰面的硬度就越均勻。再加上冰面平整,為運動員提供了優質的比賽場地。
自冬奧會開賽以來,國家速滑館幾乎每天都有新的奧運紀錄誕生,被許多運動員稱為的“最完美的賽場”。
中糧工科(301058.SZ)2021年9月在深圳創業闆上市,在招股書中就透露,依托已有的冷鍊專業工程服務經驗,公司正在積極開拓冰雪及特種制冷工程業務,深度服務于北京冬奧會,承擔設計了國家速滑館、國家雪車雪橇中心、高山滑雪中心等冬奧項目。
中糧工科在2021年12月接受機構調研時透露,公司承接的國家雪車雪橇中心項目的制冷系統,采用環保自然制冷工質“氨”,在室外環境20攝氏度時仍可保障賽道穩定運作,為國内及國際運動員可提供更長的訓練周期。該項目主賽道總長1975米,高差121米,包含16個彎道,是亞洲唯一一個具備360°回旋彎的奧運賽道。
北京冬奧會制冰如此環保,制雪呢?
據悉,1980年美國普萊西德湖冬奧會首次采用人工造雪,近年來的大型冬季體育賽事,包括近幾屆冬奧會,都大量使用人造雪。跟天然雪相比,人造雪性質和狀态更穩定,能滿足不同比賽、不同賽道的要求。
北京冬奧組委總體策劃部部長李森介紹,北京冬奧會延慶、張家口賽區的造雪,基本上來自于地表水,造雪用電完全來自“綠色”電力。
除了“造雪”用綠色電力,北京冬奧會提出所有場館正常電力消費需求 100% 由綠電滿足的目标,通過建設張北 ±500kv 柔性直流電網工程及配套工程等確定這一目标的實作。
“綠電”多數來源于光伏發電和風力發電,穩定性弱,如何解決?
據報道,豐甯抽水蓄能電站首台機組于 2021 年 12 月底投産發電。該電站位于位于河北省承德市豐甯滿族自治縣,有上、下兩個水庫,落差425 米,在用電低谷時,使用多餘風電和光電将水從下水庫抽至上水庫,相當于儲存電能,在用電高峰期再放水至下水庫發電。
資料顯示,豐甯抽水蓄能電站是與張北 500 千伏柔性直流工程相配套的北京冬奧會綠色能源重點工程,工程總裝機容量 360 萬千瓦,是世界上裝機容量最大的抽水蓄能電站,有世界最大的“充電寶”之稱。該工程每年可消納過剩電能 88 億千瓦時, 年發電量 66.12 億千瓦時,可減少碳排放 120 萬噸,相當于造林 16000 公頃。
“氫”交通
據悉,本屆冬殘奧會使用的各種車輛中,節能與清潔能源車輛在小客車中占比100%,在全部車輛中占比85.84%,為曆屆冬奧會最高。
北京延慶賽區和河北張家口賽區對新能源車輛要求較高。北京延慶賽區的國家高山滑雪中心,頂端最高點的小海坨峰,海拔2198米,小海坨山的北側大海坨海拔2241米,是北京第二高峰。位于河北張家口賽區的雲頂滑雪公園,2020年最低氣溫曾到零下40攝氏度。新能源車輛在嚴寒的天氣中行駛在陡峭的山路上,對低溫動力性能和爬坡性能都有一定的要求。
氫燃料車輛零碳環保,在低溫環境下動力有保證,适合北京延慶賽區和河北張家口的環境。冬奧會期間,賽事人員出行服務保障用車是氫燃料電池車。北京延慶賽區與河北張家口賽區都使用了氫燃料電池大巴。豐田汽車提供了部分車輛。
豐田汽車公司作為國際奧委會全球合作夥伴,與北京冬奧組委一起成立了車輛籌措團隊,共同制定了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用車方案。
“奧運用車定型,前前後後曆時近兩年半。”豐田中國奧運部部長牛煜,接受《中國經濟周刊》采訪時介紹了奧運用車的定型過程。他舉例說,北京奧組委細緻到對車輛輪胎、輪毂尺寸都有具體要求。
豐田汽車和北京奧組委充分溝通後,在2021年下半年确定車型方案。豐田汽車提供包括氫燃料電池車MIRAI Ⅱ、柯斯達氫擎、奕澤E進擎、亞洲龍、皇冠陸放、RAV4榮放和卡羅拉等車型,一共2205輛官方用車。其中MIRAI Ⅱ、柯斯達氫擎及柯斯達氫擎福祉車是使用氫氣作為燃料驅動,為實作冬奧會的“綠色辦奧”貢獻力量。福祉車自帶輪椅升降裝置,依靠輪椅出行的人士可以自助乘坐。
(柯斯達氫擎福祉車,《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肖翊攝影)
從2021年下半年定型到2022年1月豐田汽車将所有車輛傳遞北京奧組委,留給豐田排産和車輛運輸時間并不寬裕。
豐田汽車提供的車輛中,除了純進口的氫燃料電池車MIRAI Ⅱ外,其餘車輛均在一汽豐田、廣汽豐田、四川一汽豐田生産。
保障按時傳遞也是有“插曲”。
例如,廣汽豐田負責提供的車型,原計劃走水路從廣州運至天津港,上岸後走陸運至北京賽區。但運輸車輛階段,天津市出現了新冠肺炎疫情。如果按照原計劃,交車時間将會延長。鑒于當時大連疫情較平穩,豐田汽車調整了運輸方案,在車輛運至天津港後,重新裝船從轉運至遼甯大連港,上岸後陸路運至北京。
豐田中國奧運部部長牛煜介紹,奧運期間,豐田中國、一汽豐田、廣汽豐田、豐田北京經銷商的服務人員住在北京市内、北京延慶、河北張家口,這個三個賽區停放車輛場站附近的飯店,保障有需求時第一時間趕赴現場。
奧運閉幕後,“氫燃料電池車MIRAI Ⅱ和柯斯達将留在國内繼續運作,豐田汽車将一如既往的做好售後服務。在奧運期間運作的經驗,也将回報給豐田的研發制造部門,促進後續的産品研發中。”牛煜說。
據了解,冬奧期間北京延慶區投運的氫燃料電池大巴,賽後将用于延慶區的公共交通,改變公交能源結構。
責編:姚坤
(版權屬《中國經濟周刊》雜志社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摘編、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