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掌故叢談|雅士食趣(續四)

□周維強

錢锺書先生《談藝錄》序嘗言:“東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學北學,道術未裂。”這是說的學術。飲食事何嘗不是如此?前撰《雅士食趣》(見連結)《雅士食趣(續)》(見連結)《雅士食趣(續二)》(見連結)《雅士食趣(續三)》(見連結)四篇,均言中土食事,今複拾掇西洋東洋雅士食趣數則,或可中外映照,以資談助?

顔惠慶曾任清廷駐美使館參贊,在華盛頓大學施柯脫博士門下修習國際法等一年,平時又常向使館顧問科世達将軍請益,是以也結識了科世達将軍的女婿藍辛。藍辛後來任威爾遜總統的國務卿,簽訂《藍辛石井協定》。施柯脫博士和藍辛也是好友。一次,施柯脫和藍辛約顔惠慶到國務院午餐。顔惠慶滿以為二人合請,菜肴必然相當豐盛,哪知不過是讓顔惠慶分享他們帶到辦公室以資果腹的幾個蘋果和一些三明治與牛奶而已。顔惠慶是以感歎“真可謂‘高尚而簡單的生活’”。

掌故叢談|雅士食趣(續四)

大仲馬。

19世紀法國小說家大仲馬善飲,據說他寫過這樣的話:在蒙哈榭白葡萄酒面前,“你應該先脫帽、鞠躬緻敬,然後才可以暢飲”。蒙哈榭酒産于法國勃艮第,被譽為酒中聖品。

大仲馬也是有名的美食家,廚藝了得。他的長篇小說《三個火槍手》《基督山伯爵》等暢銷當時。然而晚年的大仲馬,作品滞銷,生活困頓。他的最後一部滿意之作是完成于1869年的《烹饪詞典》,收入了750道菜肴及其食材,烹饪方法,逸聞趣事,饒有趣味。大仲馬說:“即使我所有的作品你都不看,至少也會留下這部作品。”

法蘭西學院院士格紮維埃·馬米耶生于1809年,卒于1892年。他把自己平生所藏書籍全數贈送給故鄉小鎮蓬塔利耶的公共圖書館。馬米耶妥善安排好身後事,又憶起巴黎左岸淘書之樂趣,在遺囑裡寫道:“餘嘗流連左岸碼頭書攤,平生樂事,以此為最。左岸諸書販皆善良誠實之輩,大可敬重。今以一千法郎相贈,計此款可供五十餘書販花費,盡興歡宴,追思不佞。國王橋與聖邁可橋之間,多有碼頭,餘日日穿行其間,心智清明,故借此聊表謝忱。”1892年11月20日,95位書販及其同伴齊聚巴黎進階時髦的大維富餐廳,極盡豪華之晚宴,每席均有9道菜,主菜是獵戶扒雞和狍子配胡椒酸醋沙司,佳釀美酒,之後還有冰鎮香槟和精細幹邑白蘭地。書賈追懷馬米耶生平,豪宴非常得體地結束,沒有一人酩酊大醉。

掌故叢談|雅士食趣(續四)

蓬皮杜國家藝術文化中心。

據說法國總統蓬皮杜是位美食家,最偏愛他家鄉法國中央山區康塔爾省的一道炖内髒的家鄉菜。蓬皮杜常邀請一些好朋友,或是熟識的新聞記者,到愛麗舍宮熱熱鬧鬧地吃上一頓。但也不是所有被邀請的都會贊美這道菜,雖然愛麗舍宮做出來的這道餐點無可挑剔,還是有記者碰都不碰。蓬皮杜給他們一個白眼,然後自顧自大快朵頤。

某些時候,食品亦隐含深意。據說立陶宛有一款食品名曰“拿破侖”,樣子像千層餅,做得很難消化,當時人們用它比喻拿破侖在當地推行的司法改革:複雜得難以為當地人所消化所吸收;層兒多又暗示《民法典》太厚;層兒多且厚又好像是在形容法國對立陶宛的壓迫。

掌故叢談|雅士食趣(續四)

約翰遜博士。

人們的飲食習慣往往會發生很大的變化。18世紀英國約翰遜博士所生活的時代,燕麥制作的“麥片粥”還不是英國人早餐中的常品。約翰遜彙編英語辭典,對燕麥的解釋是:“燕麥,在英格蘭是用來喂馬的飼料,在蘇格蘭是人吃的糧食。”誰料不過百年,英國南北早餐時均食用燕麥做成的麥片粥了。19世紀下半葉,日本作家夏目漱石旅居倫敦,吃不慣麥片粥,在寫給日本朋友的信裡,根據約翰遜博士的解釋,諷刺道:“如此一來,英國人都變成馬了。”夏目漱石也沒見到,如今麥片粥幾乎全球都食用,豈不是全世界的人都變成馬了麼?

掌故叢談|雅士食趣(續四)

夏目漱石。

學者們有時也會以某種食品的特性隐喻某國文化。英國的布丁,據說是把面粉、面包渣、牛腎、牛油、紅糖、葡萄幹、李子幹、雞蛋和啤酒(或幹邑)等食材,用豆包布包起來煮,煮到最後,成一個圓形。在英國,有“維多利亞布丁”“王子布丁”……英國曾經殖民地紛雜,遍布全球,是以各地制作的布丁,用料也多有不同。一些曆史學家是以認為,布丁也反映了大英帝國文化的多重性和英國社會的和諧。

掌故叢談|雅士食趣(續四)

凱恩斯。

凱恩斯在劍橋的時候,每天早上醒來,必在床上用早餐、讀報和接聽倫敦經紀“報行情”的電話,了解天下大事,然後再決定外彙及股票買賣。他視投資為豐裕人生中的一個環節,他的知識分子的高傲性格,令他輕蔑群衆的看法,人棄我取,他的投資政策常與群衆背道而馳。

掌故叢談|雅士食趣(續四)

以賽亞·伯林。

二戰時期,以賽亞·伯林在華盛頓和美國的報道工作非常出色,《時代》周刊發表了一篇講述伯林的影響力的文章,裡面寫道:“黑皮膚、擁有黑頭發的伯林的主要工作是在美國編輯每周的報道,通過參加漫長的晚宴和雞尾酒會積累報道材料。東道主和客人着迷于他那牛津口音對世界的評論及其精辟性;記者伯林則着迷于他學到的東西。”

掌故叢談|雅士食趣(續四)

蕭伯納。

看蕭伯納對于莎士比亞和他自己的比較論調,會以為蕭伯納是一個妄自尊大的狂人。可是早年畢業于北京高等師範學校(北師大前身)英文科的熊式一說,他第一次和蕭伯納會面時,蕭伯納已經八十高齡,熊才三十來歲,可是蕭伯納對他這位客人禮貌和悅易近,也不喜歡滔滔不絕地說自己。熊式一說蕭伯納吃素,但從不使人特别為他費事。用餐前,蕭伯納對熊式一說,他自己雖然吃素,他夫人和客人都吃魚和肉,各适其适。

2022年2月18日,杭州西溪寓所

作者簡介:周維強,編審。著有《薊門黃昏:元史随筆》《書林意境》《掃雪齋主人:錢玄同傳》《太白之風:陳望道傳》《尚未遠去的背影:教育文化名人與杭州》《史思與文心》《若有所思》《學林舊聞》《最憶是杭州》《古詩十九首評注》《筆下雲煙:沈尹默先生題簽往事》等。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制、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将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