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掌故丛谈|雅士食趣(续四)

□周维强

钱锺书先生《谈艺录》序尝言:“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学北学,道术未裂。”这是说的学术。饮食事何尝不是如此?前撰《雅士食趣》(见链接)《雅士食趣(续)》(见链接)《雅士食趣(续二)》(见链接)《雅士食趣(续三)》(见链接)四篇,均言中土食事,今复拾掇西洋东洋雅士食趣数则,或可中外映照,以资谈助?

颜惠庆曾任清廷驻美使馆参赞,在华盛顿大学施柯脱博士门下修习国际法等一年,平时又常向使馆顾问科世达将军请益,因此也结识了科世达将军的女婿蓝辛。蓝辛后来任威尔逊总统的国务卿,签订《蓝辛石井协定》。施柯脱博士和蓝辛也是好友。一次,施柯脱和蓝辛约颜惠庆到国务院午餐。颜惠庆满以为二人合请,菜肴必然相当丰盛,哪知不过是让颜惠庆分享他们带到办公室以资果腹的几个苹果和一些三明治与牛奶而已。颜惠庆因此感叹“真可谓‘高尚而简单的生活’”。

掌故丛谈|雅士食趣(续四)

大仲马。

19世纪法国小说家大仲马善饮,据说他写过这样的话:在蒙哈榭白葡萄酒面前,“你应该先脱帽、鞠躬致敬,然后才可以畅饮”。蒙哈榭酒产于法国勃艮第,被誉为酒中圣品。

大仲马也是有名的美食家,厨艺了得。他的长篇小说《三个火枪手》《基督山伯爵》等畅销当时。然而晚年的大仲马,作品滞销,生活困顿。他的最后一部满意之作是完成于1869年的《烹饪词典》,收入了750道菜肴及其食材,烹饪方法,逸闻趣事,饶有趣味。大仲马说:“即使我所有的作品你都不看,至少也会留下这部作品。”

法兰西学院院士格扎维埃·马米耶生于1809年,卒于1892年。他把自己平生所藏书籍全数赠送给故乡小镇蓬塔利耶的公共图书馆。马米耶妥善安排好身后事,又忆起巴黎左岸淘书之乐趣,在遗嘱里写道:“余尝流连左岸码头书摊,平生乐事,以此为最。左岸诸书贩皆善良诚实之辈,大可敬重。今以一千法郎相赠,计此款可供五十余书贩花费,尽兴欢宴,追思不佞。国王桥与圣迈可桥之间,多有码头,余日日穿行其间,心智清明,故借此聊表谢忱。”1892年11月20日,95位书贩及其同伴齐聚巴黎高级时髦的大维富餐厅,极尽豪华之晚宴,每席均有9道菜,主菜是猎户扒鸡和狍子配胡椒酸醋沙司,佳酿美酒,之后还有冰镇香槟和精细干邑白兰地。书贾追怀马米耶生平,豪宴非常得体地结束,没有一人酩酊大醉。

掌故丛谈|雅士食趣(续四)

蓬皮杜国家艺术文化中心。

据说法国总统蓬皮杜是位美食家,最偏爱他家乡法国中央山区康塔尔省的一道炖内脏的家乡菜。蓬皮杜常邀请一些好朋友,或是熟识的新闻记者,到爱丽舍宫热热闹闹地吃上一顿。但也不是所有被邀请的都会赞美这道菜,虽然爱丽舍宫做出来的这道餐点无可挑剔,还是有记者碰都不碰。蓬皮杜给他们一个白眼,然后自顾自大快朵颐。

某些时候,食品亦隐含深意。据说立陶宛有一款食品名曰“拿破仑”,样子像千层饼,做得很难消化,当时人们用它比喻拿破仑在当地推行的司法改革:复杂得难以为当地人所消化所吸收;层儿多又暗示《民法典》太厚;层儿多且厚又好像是在形容法国对立陶宛的压迫。

掌故丛谈|雅士食趣(续四)

约翰逊博士。

人们的饮食习惯往往会发生很大的变化。18世纪英国约翰逊博士所生活的时代,燕麦制作的“麦片粥”还不是英国人早餐中的常品。约翰逊汇编英语辞典,对燕麦的解释是:“燕麦,在英格兰是用来喂马的饲料,在苏格兰是人吃的粮食。”谁料不过百年,英国南北早餐时均食用燕麦做成的麦片粥了。19世纪下半叶,日本作家夏目漱石旅居伦敦,吃不惯麦片粥,在写给日本朋友的信里,根据约翰逊博士的解释,讽刺道:“如此一来,英国人都变成马了。”夏目漱石也没见到,如今麦片粥几乎全球都食用,岂不是全世界的人都变成马了么?

掌故丛谈|雅士食趣(续四)

夏目漱石。

学者们有时也会以某种食品的特性隐喻某国文化。英国的布丁,据说是把面粉、面包渣、牛肾、牛油、红糖、葡萄干、李子干、鸡蛋和啤酒(或干邑)等食材,用豆包布包起来煮,煮到最后,成一个圆形。在英国,有“维多利亚布丁”“王子布丁”……英国曾经殖民地纷杂,遍布全球,所以各地制作的布丁,用料也多有不同。一些历史学家因此认为,布丁也反映了大英帝国文化的多重性和英国社会的和谐。

掌故丛谈|雅士食趣(续四)

凯恩斯。

凯恩斯在剑桥的时候,每天早上醒来,必在床上用早餐、读报和接听伦敦经纪“报行情”的电话,了解天下大事,然后再决定外汇及股票买卖。他视投资为丰裕人生中的一个环节,他的知识分子的高傲性格,令他轻蔑群众的看法,人弃我取,他的投资策略常与群众背道而驰。

掌故丛谈|雅士食趣(续四)

以赛亚·伯林。

二战时期,以赛亚·伯林在华盛顿和美国的报道工作非常出色,《时代》周刊发表了一篇讲述伯林的影响力的文章,里面写道:“黑皮肤、拥有黑头发的伯林的主要工作是在美国编辑每周的报道,通过参加漫长的晚宴和鸡尾酒会积累报道材料。东道主和客人着迷于他那牛津口音对世界的评论及其精辟性;记者伯林则着迷于他学到的东西。”

掌故丛谈|雅士食趣(续四)

萧伯纳。

看萧伯纳对于莎士比亚和他自己的比较论调,会以为萧伯纳是一个妄自尊大的狂人。可是早年毕业于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师大前身)英文科的熊式一说,他第一次和萧伯纳会面时,萧伯纳已经八十高龄,熊才三十来岁,可是萧伯纳对他这位客人礼貌和悦易近,也不喜欢滔滔不绝地说自己。熊式一说萧伯纳吃素,但从不使人特别为他费事。用餐前,萧伯纳对熊式一说,他自己虽然吃素,他夫人和客人都吃鱼和肉,各适其适。

2022年2月18日,杭州西溪寓所

作者简介:周维强,编审。著有《蓟门黄昏:元史随笔》《书林意境》《扫雪斋主人:钱玄同传》《太白之风:陈望道传》《尚未远去的背影:教育文化名人与杭州》《史思与文心》《若有所思》《学林旧闻》《最忆是杭州》《古诗十九首评注》《笔下云烟:沈尹默先生题签往事》等。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