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ESG“内卷”,正席卷新勢力造車

ESG“内卷”,正席卷新勢力造車

眼下,“ESG”就像一場龍卷風,席卷着整個資本市場。

一級市場中,近百家投資機構在近一年内都将“ESG”作為關注方向;二級市場中,超半數的上市公司都紛紛披露自己的ESG報告。

進入虎年,伴随大陸“3060”雙碳目标的推進,ESG實踐也成為企業實作“雙碳”戰略的抓手。尤其是作為資源消耗和碳排放的大戶,汽車行業更要有力地推廣可持續發展理念,為行業和社會樹立正面積極影響。

在落地層面,新能源汽車成為汽車行業踐行ESG理念,實作“脫碳”任務的重要承載者。根據中國汽車中心公布的資料,一輛純電動汽車從生産到報廢的全生命周期中碳減排貢獻約為14.1噸/輛。從國際能源署釋出的全球碳中和路線圖中看出,新能源汽車的爆發式增長,将促碳排放線性下降。是以,智能純電汽車對“雙碳”目标的實作具有深遠意義。

“但汽車行駛過程中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隻是整個行業的冰山一角。”中汽資料有限公司研發主任工程師孫鋅認為,對汽車碳排放量的計算應從汽車使用拓展到汽車生産和零部件制造等全生命周期。《中國汽車低碳行動計劃研究報告2021》顯示,汽車生産制造過程中可産生1.74噸的CO ,這一階段将是汽車行業“減碳”的重要一環。如果從“ESG”的角度來看,環境名額“E”中包含的碳排放量等多項節能減排名額,投資者不僅會評估産品是否滿足低碳環保标準,更是衡量企業在“碳中和”的重要考量方式。是以,建設更加節能環保的綠色工廠、從生産環節減排逐漸成為行業趨勢。

基于此,造車新勢力和傳統車企都紛紛向綠色生産加速轉變,注重從源頭上倡導綠色環保,依照ESG評價體系建設并推出自己的“綠色智能”工廠,希望通過汽車生産制造的全方位細節來實作低碳環保。與此同時不能忽略的是,在這樣的變革浪潮下,智能與大資料在新能源車企脫碳破局的地位也越來越重要。

1

低碳舉措“武裝到牙齒”

盡管近期熱度飙升的“ESG”理念并非是車企向綠色生産轉變的根本原因,但其一定是車企環保轉型提速的催化劑。

從汽車行業百餘年發展史來看,“未雨綢缪”和“深思熟慮”可以說是指導汽車制造商生産制造的重要理念,“綠色環保”和“低碳智造”也是車企早已開始布局的棋。基于對社會責任和可持續發展的看重,工業節能設計、綠色能源、減少排放抑或是産品低碳使用早已成為貫穿車企生産制造全生命周期的底色。

ESG“内卷”,正席卷新勢力造車

威馬汽車溫州綠色智能制造基地

在工業設計中,“節能低碳”是不少車企設計中的重要理念,而從設計源頭就開始注重環保的車企,顯然在這方面顯得更為突出。例如國内首個擁有新能源智能化汽車工業4.0園區的造車新勢力玩家威馬汽車,其溫州、黃岡兩座綠色智能制造基地在建設時期就選用蘊能低、高性能、高耐久性的本地建材,鞏固了減碳前期工作的核心,這也讓之後的生産提高了整車回收使用率,其中可再使用率目标設定85%,可再回收使用率目标設定95%。

而具體到汽車制造技術層面,運用智能技術來降低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也成為這些具有綠色環保意識的車企在園區設計時的重要政策。例如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擁有一台全球規模領先的6000噸壓力鑄造機,将Model Y後底闆的零部件數量從70多個減少成1個,大幅降低該環節制造成本,也降低了能源消耗和碳排放。而在威馬溫州智能制造基地,其引進的“卧式加工中心”,加工能力約等于一個超級勞工。僅一台卧式加工中心,便可以替代2台镗床、2台銑床、3台鑽床,一年省電規模超過8.9萬KWH,改良後機械加工工序産品合格率從原先的98.89%提高至99.82%。而不合格率從1.11%下降到0.18%并不容易,相當于非合格率在系統化改良後降低了6倍以上。

ESG“内卷”,正席卷新勢力造車

威馬溫州生産基地光伏發電系統

當然,降低能耗之外,車企也試圖通過使用清潔能源替換等舉措來實作環保的效果。

為了讓生産環節更加低碳,此前不少車企經常購買風能、太陽能等綠色能源。如今,在“雙碳”目标之下,綠電價格随之上揚。是以,自建光伏發電系統來緩解綠色電能的壓力成為車企共同青睐的一項舉措。威馬溫州基地全廠區都配備了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迄今已節電27,801,760度,減碳2.7萬噸,帶動節煤約1.1萬噸,節水約11.1萬噸,可為溫州瓯江口常住居民提供511天的日常用電。采取同樣做法的還有奇瑞捷豹路虎常熟工廠,其利用發動機工廠屋頂5萬餘平方米的面積建設了屋面光伏項目來生産綠色能源,也可支援發動機工廠白班生産60%~70%的用電量。

作為綠色工廠凝結的具象載體,低碳的産品證明了車企低碳環保的理念和初心,也在實際的使用過程中收獲了喜人的成績。小鵬汽車2020年傳遞的汽車共計減少了5520噸碳排放量;威馬傳遞近10萬輛汽車已累計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約64萬噸,相當于培植了一座6萬公頃的森林。這些數字都證明每一輛跑在路上的電動汽車都在為ESG理念的推廣做着貢獻。

綠色低碳既是一項全方位、系統性的大工程,也是“潤物細無聲”的小堅持。無論是工業設計中宏觀的設計理念,還是細小環節處的執行落實,抑或是産品在落地階段的減碳,都可以看出車企已将綠色、環保等理念落實到方方面面。

2

破局點是智能技術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一心追求節能,企業難免落入為了“脫碳”而“低碳”的誤區。在實踐ESG理念,追求“雙碳”目标的路上,“高品質發展”才是支撐戰略走向深遠的重要路徑。

是以,汽車減碳必須研發新技術,以技術來做轉型的源動力。

眼下,汽車行業本身就已經進入到變革和轉型的轉折點,産品本身的智能化和生産制造使用等任何一個環節的資料管理既是時代發展的大勢,也是企業轉型和追求“低碳”的突破點。

産品的低碳并非隻簡單展現在動力的替換上,更展現在通過智能科技的屬性來讓能源使用率更加高效。與傳統燃油車不同,智能電動車的科技配置、資料管理都會幫助車主更加合理配置設定和管理能源。不少新能源汽車都具有動能回收等功能,讓車主在刹車等場景之下回收能量。以威馬汽車W6車型為例,其所搭載的全速自适應巡航功能可以幫助車主在堵車的情況下,更合理地對車輛進行控制,提高能源的使用率。

ESG“内卷”,正席卷新勢力造車

威馬W6

有意思的是,智能化的産品在實作單體減碳的同時,也會倒逼汽車工廠朝着智能化、大資料、低碳的方向發展,進而實作智能制造價值和使用者價值的落地應用。

具體來看,以大資料、物聯網技術,視覺定位技術等為基礎,企業在制造過程中已經可以實作能源儲備裝置之間的自動計算比對。威馬溫州基地就采用了視覺定位系統,通過系統的測算和比對,總裝工廠中的房間的機器人可以實作全自動安裝前後風擋,提高了生産效率和品質。在新能源汽車使用者的實際生活中,大資料管理和智能檢測則可以幫助車主在充電、換電體系中更加充分、便捷利用能源,減少無意義的消耗。

身處“ESG”和“雙碳”時代,汽車已不能隻有表象的能源形式轉變,不僅要争奪全生命周期的減碳,也應該在技術層面尋求突破點。但是,無論是“ESG”的實施還是“雙碳”目标的實作,都不是一蹴而就,需要企業有“絕知此事要躬行”的實踐精神,也要有持之以恒不斷深耕的信念。相信在造車新勢力及傳統車企主機廠的共同努力下,實作這些目标并不遙遠。

新聞在身邊

我在你左右

ESG“内卷”,正席卷新勢力造車

微信号:NBD-AUTO)

你還可以在以下平台看到NBD汽車

每經網|今日頭條|一點資訊

企鵝号|搜狐号丨新浪看點

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