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俊峰:做好能源轉型,要從三方面入手

作者:中新經緯

中新緯度10月21日刊:"李俊峰:做好能源轉型,從三個方面入手。

  作者 李俊峰(國家氣候變化戰略研究與國際合作中心進階顧問,中國能源研究會常務理事)

  2021年3月15日,中央财經委第九次會議提出,要建設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控制化石能源總量,重點提高利用效率,實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動,深化電力體制改革,建構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電力體系。

  在全球逐漸實作碳中和的背景下,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體系建設已成為電力行業轉型的趨勢,也是實作"雙碳"目标的關鍵。我們不能指望一次性的,在保證能源安全的前提下逐漸減少煤炭消費,提升新能源的比重。

  煤,少多少?

  要控制化石能源,首先要控制煤炭。是以,煤炭消費量不僅不能增加,而且需要大幅下降,進而為天然氣的發展留出一些空間。因為天然氣是碳排放量相對較低的能源,也是更環保的能源。同時,由于油氣CO2排放量的下降非常有限,總量的減少主要取決于煤炭的減少。

  到實作碳中和時,煤炭保留多少取決于當時的能源結構,以及碳彙、碳固存和碳捕獲的技術能力。

  僅就電力行業而言,雖然大多數企業都達到了國家大氣污染物控制排放标準,但電力行業的大氣污染物排放量占全國的比重較高,是碳排放量最大的單一行業,在污染減排方面仍需花費大量精力。

  2021年4月22日,上司人氣候峰會上提到,中國将把碳峰、碳中和、一體化融入生态文明建設的整體布局,并正在制定碳峰會行動計劃,廣泛深入開展碳峰會行動,支援符合條件的地方和重點産業、重點企業率先達到高峰。我國将嚴格控制燃煤發電項目,"十四五"期間嚴格控制煤炭消費增長,"十五五"期間逐漸縮短。9月21日,在第76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中,中國重申堅決支援開發中國家綠色低碳能源發展,不建立海上燃煤發電項目。

  這不僅是對國際社會的承諾,也是對中國國内工作的具體要求和推動。

  應該說,減少煤炭是中國能源轉型成敗的關鍵之一。這不僅是為了控制能源消費總量,也是為了保證經濟增長和人民生活水準的提高不受影響,是以盡快從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化石能源消費總量的政策變化,促進非化石能源消費的增長。

  然而,必須指出,能源轉型與安全之間的關系需要得到解決。建設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首先要做到後破,起到煤電保障的良好作用。我們估計,到2060年實作碳中和目标仍需要2萬億至3萬億千瓦時的燃煤或瓦斯發電,以及約15億千瓦的裝機火電容量,基于每年1500-2000個運作小時。是以,對于燃瓦斯發電,"十四五"期間應增加較少增量,"十五五"期間應增加而不是增量,未來可以減少用量,以防萬一需要。

  新能源,如何增加?

根據國家統計局釋出的《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20年全年能源消費總量為49.8億噸标準煤,其中煤炭消費量占能源消費總量的56.8%,而天然氣、水電、核電、風電等清潔能源消費量将占能源消費總量的24.3%。除天然氣外,中國非化石能源将在2020年占一次能源消費的15.9%,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建華在國家能源局舉行的新聞釋出會上表示。

  根據中國能源研究會的資料,自2013年以來,中國非化石能源消費的份額平均每年增加0.7個百分點,其中90%的非化石能源用于發電。

  在"雙碳"目标下,煤炭減排是毋庸置疑的,新能源産業的發展也在蓬勃發展,但公衆隻看到了風電、光伏産業的顯著效益,卻沒有看到其重大責任和壓力。

  目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量相對較低,據我們統計不到15%。為了到2060年實作碳中和,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費總量的比例必須達到60%以上。實作這一目标将意味着在未來30年内平均每年至少增長1.5個百分點。但據中國能源研究會統計,過去幾年中國可再生能源消費份額平均僅增長0.3-0.8個百分點,繼續實作目标顯然是一項艱巨而艱巨的任務。

  是以,可再生能源産業應銳意進取,努力發展,着眼于如何更快、更健康、更穩定地發展可再生能源。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需要協調哪些沖突,解決哪些困難,并解決這些問題。新能源的發展不能急于求成,這不是一場100米短跑,而是一場長達40年的"馬拉松"。

  新電力系統如何"穩定"?

  随着碳峰、碳中和目标的發展,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體系建設已成為我國實作"雙碳"目标的共識。未來,電力将逐漸取代其他能源,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最終驅動力之一。其中,綠色能源,即非化石能源發電将成為未來主流發電模式。

  非化石能源發電是新型電力系統的基本特征,雖然核電、水電和生物質發電都在同時發展,但比重還很小。目前,非化石能源發電占增量部分的比重,基本上來自風電和光伏發電。然而,風光等非化石能源發電的穩定性是新電力系統面臨的最大隐患。是以,在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總量穩步增加的情況下,如何保證電網安全可靠運作是一大挑戰。

  首先,要加快煤電轉型。大多數燃煤發電應逐漸向靈活排程、深度調峰電站轉型,為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發電提供技術支援,發揮電網企業作為樞紐、平台化、資源共享的作用,按照綠色排程、效率優先的原則,實作能源清潔、低碳、智能化的轉型目标。

  第二,加強能源安全和普遍能源服務。目前,我國在普及電力服務領域還存在短闆,能源供應還存在不平衡和不足,農村、城鄉交界處、電網末端等能源基礎設施建設也存在不足。這些問題要在"十四五"期間妥善解決,能源和電力供應安全問題要協調城鄉、東西部、發達欠發達地區,實作能源普遍服務。

同樣,提前部署一些碳中和示範區。根據到2060年實作碳中和的中心目标,以及地方政府設定的相應碳中和目标,可以在成熟地區選擇碳中和或零碳電力系統的試點示範。例如,在舟山、浙江省、福建省平潭市、南澳州、廣東省、縣級碳中和試點,在青海、雲南、海南、省碳中和試點、技術和體制機制進行探索,為全國碳中和積累了經驗。

  最後,能源轉型過程離不開價格機制的變化。過去十年來,中國通過降低電價支撐實體經濟,但輸配電價格的持續下調造成了一些問題。是以,有必要改革現有的電價形成機制,增加消費者使用者為綠色電力支付更高價格的意願,形成綠色低碳生活的新時尚。(中新緯度APP)

  它受版權保護,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實體或個人不得複制,編輯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文不代表中新緯度的觀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