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被冷落的金星,曾經可能也是一顆宜居星球,現在怎麼變成這樣了?

距離地球最近的行星是哪一顆?就是金星,它與地球的最近距離隻有約4050萬公裡。那麼,與地球最為相像的行星又是哪一顆?還是金星。

金星與地球的相似展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相貌”,二是“行為”。在“相貌”方面,金星的直徑是地球直徑的95%,而品質大約為地球品質的80%。在“行為”方面,金星的公轉周期為224.7天,與地球的365.24天算是比較接近的了。可以說,在太陽系内,沒有一顆星球與地球的相似程度可以達到金星的水準,是以人們經常将金星稱為地球的“姊妹行星”。既然是姊妹行星,為什麼人類似乎對金星并不太感興趣呢?其實金星也不是從一開始就被人類所冷落的。

被冷落的金星,曾經可能也是一顆宜居星球,現在怎麼變成這樣了?

在最開始的時候,人類是很熱衷于探索金星的,而最早對金星實作探測的就是美國所發射的水手2号,它于1962年12月14日從金星身旁飛過,得到了金星的大氣溫度資料。

之後,前蘇聯也緊随其後,接連發射了四顆金星探測器,不過前三顆都失敗了,最終于1967年10月份憑借金星4号成功實作了對金星的探測。這隻是開始,之後便進入了持續20多年的金星探測潮,而人類最後一次探測金星是在1989年,這一次美國使用航天飛機在太空中發射了麥哲倫号金星探測器,憑借麥哲倫号探測器,人類獲得了有史以來最清晰的金星表面圖像和寶貴的資料,但也是從此開始,人類便對金星失去了興趣。

被冷落的金星,曾經可能也是一顆宜居星球,現在怎麼變成這樣了?

通過對金星的探測,人類終于發現了金星與地球的相似不過是徒有其表,而其内在可謂與地球千差萬别。

金星有着濃密的大氣,而其大氣的構成與地球截然不同,其主要成分就是二氧化碳,是以溫室效應嚴重,在金星的表面,平均溫度可以達到462攝氏度,這遠遠超過了生命能夠承受的極限,但這還不是最可怕的。在金星的大氣中有着厚達20千米以上的濃硫酸雲,是以濃硫酸雨就成了這裡常見的天氣,在已知的生命形式中,沒有任何一種生命能夠經得住這樣的洗禮。金星的環境注定了它無法成為一顆宜居行星,也不具有任何的改造價值,是以隻能被人類所冷落。

被冷落的金星,曾經可能也是一顆宜居星球,現在怎麼變成這樣了?

金星的“外表”和“行為”都與地球如此相似,為什麼“内含”卻與地球如此不同呢?

其實,金星也并不是從一開始就這個樣子的,甚至于在不久的過去,金星很可能也是一顆宜居行星,而将其改變的很可能是一次撞擊。相比太陽系的其它行星,金星有兩個地方十分特别,一個就是它的自轉方向,另一個則是它的自轉速度。太陽系中所有的行星都是自西向東旋轉的,唯有金星與它們相反,而且金星的自轉速度非常慢,自轉一周竟然需要243天,比公轉一周的時間還要長。為什麼會如此呢?行星的自轉動力來源于太陽系形成之前原始星雲的角動量守恒,是以最初形成的金星的自轉方向一定是自西向東的。

被冷落的金星,曾經可能也是一顆宜居星球,現在怎麼變成這樣了?

能夠改變一顆行星自轉方向的就是一次劇烈的撞擊了,是以我們可以想象在過去的某一時刻,一顆體型較大的天體與金星發生了碰撞,并改變了金星的角動量,是以金星開始反向自轉,而且自轉的速度非常緩慢。

導緻金星環境發生巨變的并不是撞擊,也不是自轉方向的改變,而是自轉速度的變化。金星擁有一個鐵質的核心,但是磁場卻近乎于沒有,為什麼呢?就是因為金星轉得太慢了,也就是說金星自轉速度的變化直接導緻了磁場的消失。失去了磁場的保護,金星的大氣逐漸被太陽風所吹散。

被冷落的金星,曾經可能也是一顆宜居星球,現在怎麼變成這樣了?

大氣被吹散之後,金星表面的液态水迅速流失。

海洋存在于地表之上,海洋的消失是的地表壓力發生了巨大變化,于是地殼活動加劇,接二連三的火山爆發開始了,科學家估計,金星表面的活火山可以達到百萬計。大量的火山噴發帶來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和其它酸性氣體,于是金星又擁有了新的大氣,而且金星大氣的産生速度比被太陽風吹散的速度還要快。盡管濃密的大氣将大部分的太陽光都反射了回去,但由二氧化碳所構成的大氣具有極好的保溫作用,是以金星上的溫室效應嚴重,很快就孕育出了462攝氏度的高溫。這就是金星由一顆宜居星球變為地獄行星的全過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