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告别一段過往

告别一段過往

年末,發小告訴我他即将要結婚的消息時,很長一段時間我都沒有緩過神來,心裡七上八下,也不知該怎麼回複他。最後草草說了句,我先感慨會,那感覺弄得就像我要結婚似的。

随後的日子裡,我便時常陷入過往的回憶之中。在記憶裡我越來越真切地感受到,一個人不可能完全洞察他個人的成長史,我們每個人都需要依靠别人來當自己的史官。而那個人,一定是他人生中最親近,最常接觸,最多互相影響和塑造的人。慈母、嚴父、良師、賢妻、益友,從這個角度來看,都是盡責稱職的史官。

人生得一史官,可以無憾。

必須要承認,他就是我非常重要的史官之一。我和他是同一個村子裡的人,往上倒推三代還屬同一脈。國小、國中、高中,我們或在一個班級,或一同住宿,周末也常在一起玩。那時我和他都非常節省,10公裡的上學路,經常走着去走着回。一路上或八卦,或玩鬧,或設想未來,或讨論一些我們自己也把握不好的哲學問題。

是以在他身上有很多關于我的記憶、片段和經曆。而我人生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也借由他的存在,得以形成和儲存。

毋庸諱言,兩個人接觸越密集,期間必然有不少暗地裡的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的狗血劇情。不過陰暗的主要是我,他比我壯,卻總被我以各種方式占上風。這裡有攀比、互相較勁、互相模仿、互相對立和沖突……然後奇怪的事情發生了,我的身上竟然有他的影子,他的某種行為習慣竟然成了我下意識的一部分。就這麼着,一不留神我竟然以他為模闆來塑造我自己,當我意識到時,那已經成了我人生中不可更改的一部分。

【我是誰】這樣的問題已經不是抽象的哲學追問,而是實實在在在他身上能看到。是以如今我每次回家,都會去找他,隻是為了從他身上來打量我自己,或喚起那些曾經的記憶。

人生倥偬,我們彼此走上了不同的道路,開始重新尋找各自專屬的史官。不過這并不能抹除曾經的回憶以及那已然定格的人生。無論好壞,我非常感激他的存在。

每念及此,既令人傷感,也讓人振奮。王鼎鈞在他的回憶錄裡說,争名逐利是向前看,貪戀情義則需要向後回顧。我們都從情義中走過來,向名利中走去。有人再回情義,有人掉頭不顧。

在他婚禮到來之際,我決定把自己收拾幹淨,認認真真地回頭參加。

與其說我是參加他的婚禮,不如說是近身感受他的忙碌,期間抽空聊兩句感受。我知道,人在極度忙碌之中,大腦往往是不受使喚的,撲面而來的情緒也根本無暇消化。不過他内心總是一如既往地悲觀和行動上天生地樂觀。

他身上有一個我特别羨慕的本事,那就是無論外界有多複雜,發生的事情有多麼難以了解,他都可以将其簡化,簡化,再簡化,然後自圓其說,哪怕是強行解釋和理順,也得讓内心回歸安甯和平靜,讓他自己感到快樂,哪怕是強行快樂。

在我的記憶裡,他總能做到。

談到婚姻,他告訴我這婚結與不結,于他而言其實沒什麼。自己一個人也能過的挺好,多個人隻是平添生活的複雜度。他就差說,這婚是為父母而結的。他在我心中一直是個侍母極孝之人,尤其考慮到自己母親身體不是很好,我想他做什麼都行,也都可以樂在其中。

當然,他也能感受到生活的荒誕,人生的無聊。對此,他并沒有放縱,而是很早便努力養生,并認真修心。他在以他自己的方式,與這個世界過招,并自得其樂。

婚禮當天,主持人問他有何感受,他答到“累”。上台之前他就告訴我,“太累了,希望快點結束”。這是他的一貫風格,速戰速決,不拖泥帶水。他也總是這麼坦白,至于在台上他所說的“激動”,我想可能是被煽情的音樂和主持人的話術給刺激和誘導出來的。

婚禮中真正的黑馬,當屬發小的父親。精明能幹,操勞半生,看着自己養大的孩子超越自己,并在衆多親友的見證下結婚,他完成了屬于自己的人生使命,幾十年沒日沒夜的付出,終于在這一天開花結果。半輩子積壓的情緒情感,在這一天得以釋放。可是這情感濃度太高,以至于在台上的他,幾度哽咽,失聲。而他也在衆親友的見證下,獲得了傳統生活允諾給他的圓滿、完整、意義和價值。

雖然發小面對台上的狀況可能會有些尴尬,想要快點結束。但看到他在極為清醒的狀況下,能用自己的行動愉悅父母,圓了父母的心願,我對他就格外欽佩和尊重。也越發感到自己的自私和卑微。

就在婚禮前一天的晚上,我還在和發小聊人生,聊自己這一輩人和父母那輩人的差別,聊意義和理想生活……說實話,時間倉促,言不盡意,也沒聊出個啥來。但在他的婚禮儀式上,作為局外人我,有了自己的答案。

狂暴(不靠譜)的激情和愛戀,需要一套規則和形式對它進行限制和規劃。婚禮就是這樣一種形式,充滿儀式感和美感。

然而在這形式的美感背後,是兩代人的人際關系網絡,是蠅營狗苟的現實,是需要認真維護的圈子。婚禮前,發小忙碌的一大部分都是聯系機關同僚和上司,并精心安排自己的關系網。他一邊罵,一邊笑;一邊諷刺,一邊樂在其中。

一場婚禮,兼具形式的美感,和現實的瑣碎。

沒有形式的美感,生活本身可能毫無吸引力;但缺少現實的瑣碎,生活也無從建立。無論你我過何種生活,至于是否是【婚姻】,或者别的什麼東西。這二者似乎都是必不可少的。

既然如此,又何須從生活之外或者生活之上去尋找抽象的意義和價值呢?這樣的生活本身就是意義,就是啟發。累在其中,樂在其中,也收獲于其中。

發小行動上的樂觀,态度上的真誠,處事時的坦然直率,再一次教育和感染了我。難怪他丈母娘對他特别好,特别滿意他。

對于他們夫妻,尤其是發小本人,我是特别有信心。愛與不愛,對我們來說特别不重要,重要的向來都是這事要不要做,能不能做。既然要做且能做,那就好好做,并試圖從中找到快樂。

我知道,婚禮儀式結束後,在他面前我已然是個局外人了。我也特别識趣,在捧完場後,及時抽身而出。

抽身出來說起來簡簡單單四個字,但是于成長而言,卻意味着某種撕裂。你越是和一個人關系密切,就越不可避免地融入對方的生命,被對方深刻影響和改造。

可是人與人之間很難一直陪伴,同時,我們也未必希望一直與另一個人待在一起。不甘心。尤其當我們有了強烈的自我意識,有了自己的向往和追求時,人與人之間也不可避免地走向分離。

成長即背叛,即割裂,即分道揚镳。很殘酷,而且難以挽回。

理性上可以接受,并向往,但情感上卻難以一時适應。為了掙得自己的人生,剝離他人對自己的影響,等待我的又是孤獨和專屬的人生課題。但在上路之前,可以重溫曾經的過往,也算是一種安慰吧。

Ps:請相信,我所說的都是錯的。

圖檔來自:于英手機。

往期文章:

0、《婚内性厭倦 | 難以言說的隐痛——《也許你該找個人聊聊42》》

1、《另起爐竈|如果消滅私有财産,婚姻還可以怎麼搞?——《也許你該找個人聊聊41》》

2、《釜底抽薪 | 開放式婚姻成立嗎?——《也許你該找個人聊聊40》》

3、《媒介即性 | 被入侵的私生活——《也許你該找個人聊聊39》》

4、《性幻想 | 一遇楊過誤終身——《也許你該找個人聊聊38》》

5、《展望 | 婚姻制度的未來——《也許你該找個人聊聊37》》

6、《女性視角 | 給人生以另一種可能——《也許你該找個人聊聊36》》

7、《性解放運動 | 從轟轟烈烈到一地雞毛——《也許你該找個人聊聊35》》

8、《秩序 | 于一片混沌之中找尋出路——1月寫字總結【2022】》

告别一段過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