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所有人 一起回顧2021,遇見2022

作者:慕華成志
@所有人 一起回顧2021,遇見2022

作為教育的核心場景,課堂教學生态系統正在被重構。慕華成志為首都師範大學附屬回龍觀育新學校提供智慧教育解決方案,通過科技賦能,實作因材施教。

2019年,北京市教委決定開展百項資訊技術與課堂應用融合創新課題和百個“智慧校園”融合應用示範基地建設,即“雙百”示範行動。近日,在北京市教委公布的第一批教育資訊化融合創新“雙百”示範項目名單中,慕華成志合作校首都師範大學附屬回龍觀育新學校成功入選“基于大資料和人工智能的精準教學應用示範基地”。

首都師範大學附屬回龍觀育新學校依托慕華成志以大資料和人工智能等技術建構的“未來課堂”教學模式,為學生量身定制個性化學習方案,實作精準教學。今天小編帶您走進首都師範大學附屬回龍觀育新學校,看看他們如何運用科技手段提升教育教學水準。

基地建設的背景

首都師範大學附屬回龍觀育新學校于2016年引入平闆互動教學系統,通過區校級關聯的教研方案,為教師教學、學生學習提供更好的工具平台,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發展。對近些年所累積的資料進行初步模組化,利用資料實作精準的學習評價,不斷擷取、整合和分析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學習行為、情感體驗,思維變化及學業表現等多模态資料,幫助老師制定教學改進方案,形成有效的學習新形态。

@所有人 一起回顧2021,遇見2022

建立機制 統籌推進

學校依托慕華成志智慧教育雲平台擷取學生的學習資料,以大資料進行整合分析,為學生、教師、教學過程進行畫像,為學校教學、教研活動的開展提供有力的資料支撐,開展精準教學教研,實作因材施教。學校以資料平台建設、教師隊伍建設、教學研究成果為三大工作主線,在實施過程中成立“雙百”推進管理小組,執行校長牽頭,各職能部門負責推進項目實施,教研組進行課堂的實踐,技術部門協助支援項目的進行。

@所有人 一起回顧2021,遇見2022

結合實際 分段推進

2019年5月—2020年1月

學校在國中全學科、全學段開展互動教學,基本做到1天1課時使用pad,生物、數學、國文、曆史等學科能基本做到常态化使用。國中教師基本具備了使用互動教學裝置的授課能力。

2020年2月—2020年8月

由于疫情原因,互動教學無法開展,為解決線上作業問題,學校完善了線上作業功能,支援國中部分學科的線上評價需求,學校引入線上教學平台,線上上授課階段共有123位教師借助平台為2000餘名學生進行網絡直播授課,授課6000餘節。

2020年9月—2021年1月

學校在規範管理、保證互動教學可持續發展的驅動下,對前期開展互動教學的經驗和教訓進行了梳理與總結。在Pad管理、教師教育訓練、課程模闆、大資料發展規劃等方面形成了若幹管理辦法及教學模闆探讨。

2021年2月—2021年7月

學校對全體教師進行互動教學方法與理念的實踐,逐漸推進互動教學的常态化。另一方面,選擇種子教師進行資料分析,支援種子教師開展以資料支援的精準示範教學。科技中心對教師進行分層教育訓練,輔導教師開展互動教學。教導處、教研組配合開展校内互動教學交流,以教研組為機關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實踐。

同時,首師大附屬回龍觀育新學校向集團内進行成果輸出,向回龍觀育新教育集團華電附中支援了2套Pad裝置,幫助其開展互動教學工作。

@所有人 一起回顧2021,遇見2022

成效顯著 碩果累累

首都師範大學附屬回龍觀育新學校利用“網際網路+”的思維方式和最新的資訊技術手段,在學校的教學中擷取大量資料,借助大資料分析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等,充分挖掘這些碎片資料的價值,通過分析對學生進行畫像,了解學生情況,實作資料在課堂教學中深度應用與融合,進而推動課堂形态和環境的改變。

從開始推進互動教學至今,共有13個學科118位老師參與教學實踐,備課1800餘節,總課時量達到3600餘節。多名老師在國家、市、區教育教學評比中獲獎。

@所有人 一起回顧2021,遇見2022

作為教育的核心場景,課堂教學生态系統正在被重構。但教育改革無論怎樣改,都離不開對因材施教的要求。慕華成志為首都師範大學附屬回龍觀育新學校提供智慧教育解決方案,通過科技賦能,讓千人一面的課堂變成千人千面,讓每個學生都能享受到個性化的教學服務。

素材來源:昌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