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貝克特與《等待戈多》:這是一個荒誕、異化的世界,畸形的社會

作者:顔威的曆史觀

塞缪爾·貝克特

塞缪爾·貝克特是愛爾蘭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人物,代表作《等待戈多》。他和尤奈斯庫一樣,都是荒誕派戲劇的領軍人物,他号稱是荒誕派戲劇的創始人和創始者。他于1969年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等待戈多》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貝克特與《等待戈多》:這是一個荒誕、異化的世界,畸形的社會

《等待戈多》

《等待戈多》在戲劇界引起巨大的反響,堪稱開創了二十世紀現代話劇的新紀元。該劇現已翻譯成二十多種文字。

故事其實很簡單,就是講的兩個流浪漢,一個叫戈戈,一個叫狄狄,兩個人不知道什麼身份背景,也不知道他們過往的經曆,隻知道他們現在是兩個什麼都沒有的流浪漢,處于社會底層。

貝克特與《等待戈多》:這是一個荒誕、異化的世界,畸形的社會

這兩個流浪漢在一個黃昏的傍晚,在一條荒涼得隻剩一個矮土堆和一棵柳樹的鄉村小道上,他們在等待一個叫戈多的人。為什麼要等待戈多,據說戈多能帶給他們希望,讓他們決定是否還需要活下來。

等待的日子是漫長的,無聊的,于是戈戈和狄狄閑聊起來,反正想到什麼就說什麼,至于說的内容則毫無邏輯,完全語無倫次。

貝克特與《等待戈多》:這是一個荒誕、異化的世界,畸形的社會

就在二人閑聊高興的時候,一個叫波卓的人來了,還帶着他的仆人——幸運兒。幸運兒被波卓用繩子拴着,波卓可以随意侮辱和毆打幸運兒。這對主仆的到來有什麼意義呢?完全沒意義,反正就是來了又走了,順便進行了一連串無厘頭的談話。

主仆二人退場,此時報信的孩子告訴戈戈和狄狄:“戈多先生今天不會來,但是明天肯定能來。”

戈戈和狄狄又開始陷入到糾結之中,到底還要不要等待呢?帶着糾結到了第二天。第二天依舊跟昨天一樣。

貝克特與《等待戈多》:這是一個荒誕、異化的世界,畸形的社會

同一個時段,同一地點,戈戈和狄狄一直在等待,波卓和幸運兒依舊路過,隻是此時的主仆二人分别失明了和失聰了。主仆二人走後,依舊是昨日報信的孩子帶來一樣的消息。戈戈和狄狄這兩個流浪漢決定離開,明天再來,但他們沒有動彈。

故事結束,就是這麼一個故事。總之,整部戲的劇情都很荒誕,沒有戲劇沖突,沒有人物形象,隻有毫無頭緒的對話和荒誕的插曲。但這就是荒誕派,塞缪爾·貝克特就是通過這種荒誕的形式和内容來完成對現實的批判——這是一個荒誕、異化的世界,畸形、病态的社會。

貝克特與《等待戈多》:這是一個荒誕、異化的世界,畸形的社會

一個荒誕、異化的世界

戈戈和狄狄這兩個社會底層的流浪漢,他們生活在異化、荒誕的工業社會中,他們衣衫檻褛,肮髒不堪,他們是那樣卑微、低賤,在社會上生活了一輩子,到頭來依舊很空虛,他們不知道為什麼活着。

他們想活,連骨頭都啃不到,想死,褲帶又脆又短,一拉就斷,欲生不能,欲死不得;他們不敢制止邪惡、不敢主持正義,甚至不敢放聲大笑;他們不了解世界的真實情景,也畏懼别人講述真實;他們害怕夜晚,對明天也沒有什麼興趣;他們渴望交流,但往往是自說自話,無法得到真正的溝通;他們也擁抱,擁抱後卻感受到更深的隔膜。盡管絕望得想要自殺,唠唠叨叨地想死,不過誰也“吊不死”,他們想要結束這痛苦的生活,卻又總是下意識地逃避結束,似乎仍有什麼東西阻止了他們邁向最後的解脫。他們死不了的原因正是因為他們的心底還殘留着一絲救贖的希望,他們在永無休止地等待着戈多的到來。

貝克特與《等待戈多》:這是一個荒誕、異化的世界,畸形的社會

至于戈多是誰?為什麼要等待戈多?他們都不知道。明知道不來,還要苦苦地等待,在等待中生活,在等待中消亡。

工業革命之後,人類邁入工業文明。從19世紀開始,大規模的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在世界各地展開。工業化和科學技術的進步使得物質空前繁榮,人類能夠享受更多的物質,進入到發達工業社會;城市化使得越來越多的人集中到了城市,居住在了城市。

不過物質的膨脹導緻了人為物役的颠倒局面,工業化與現代化造成了人的異化,金錢和商業化淹沒了正常的人性,社會機構的高度組織化和大城市的迅速拓展加重了人的孤獨與疏離感, 整個社會呈現出畸形、病态的異化圖景。

貝克特與《等待戈多》:這是一個荒誕、異化的世界,畸形的社會

人與人之間既互相需要,又彼此排斥,誰也擺脫不了誰,但又無法溝通。在現代社會中,面對飛速發展的社會現實,面對這樣一個從經濟、到社會、直到人們的日常生活都日益異化的現代社會,任何人都無法擺脫自己的生活環境而生存。

然而在現代繁華的社會裡,每個人都無法擺脫一種孤獨感。人們互相需要,誰也離不開誰,但是他們又都自己保持着自己的獨立的、封閉的精神世界而無法互相溝通。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愈益變成一種互相利用和互相欺騙、互相傾軋的關系。

貝克特與《等待戈多》:這是一個荒誕、異化的世界,畸形的社會

理性與科學給西方世界帶來了政治的動蕩,經濟的蕭條和殘酷的戰争,給人類帶來了道德淪喪、信仰危機以及傳統價值體系崩潰。社會的災難、人格的喪失和個性的毀滅,已經使得社會成為一個不适合人居住的世界。既然一切都失去了意義,那麼剩下的就隻有等待,等待象征着沒有意義的生活。

沒有意義的人生

塞缪爾·貝克特和尤奈斯庫一樣,他們以薩特和加缪的存在主義哲學為基礎,運用荒誕的戲劇來批判這個世界。

貝克特與《等待戈多》:這是一個荒誕、異化的世界,畸形的社會

存在主義哲學認為:“世界是荒謬的、醜惡的、不合理的,人生是痛苦的、沒有意義的”。每個人都有他的思想、意志和“主觀性”。每一個人也都隻是一個零件,一個可以随時替代的零件,社會并非一定需要他。人的存在不是唯一的、不可替代的、不可重複的。

是以,在這樣一個“主觀性”林立和不是唯一的社會裡,人們為了自己的生存,為了自己的利益,彼此除了你争我奪、爾虞我詐,别無其它。什麼誠實、謙虛、道德、良心、寬容等等,都是愚弄别人的借口,互相傾軋的手段。為了個人的利益,人們常常聯合一方,攻擊另一方。而在錯綜複雜的社會關系中,攻擊敵人常傷害了朋友,解救了好人又往往使壞人得到了好處。

貝克特與《等待戈多》:這是一個荒誕、異化的世界,畸形的社會

這是一個沒有主宰、沒有理性、沒有規律可循的世界,每個人都處在孤獨而冷酷的環境之中。人類所苦心經營的一切一次次地被自已的雙手毀于一旦。這樣的世界怎能不是一個荒謬的世界?這樣的人生怎能不使人們感到痛苦不堪?既然人類的一切努力都是徒勞的,那麼人生的意義又在哪裡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