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所有人 一起回顾2021,遇见2022

作者:慕华成志
@所有人 一起回顾2021,遇见2022

作为教育的核心场景,课堂教学生态系统正在被重构。慕华成志为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回龙观育新学校提供智慧教育解决方案,通过科技赋能,实现因材施教。

2019年,北京市教委决定开展百项信息技术与课堂应用融合创新课题和百个“智慧校园”融合应用示范基地建设,即“双百”示范行动。近日,在北京市教委公布的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融合创新“双百”示范项目名单中,慕华成志合作校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回龙观育新学校成功入选“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精准教学应用示范基地”。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回龙观育新学校依托慕华成志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的“未来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实现精准教学。今天小编带您走进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回龙观育新学校,看看他们如何运用科技手段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基地建设的背景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回龙观育新学校于2016年引入平板互动教学系统,通过区校级联动的教研方案,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提供更好的工具平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对近些年所累积的数据进行初步建模,利用数据实现精准的学习评价,不断获取、整合和分析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行为、情感体验,思维变化及学业表现等多模态数据,帮助老师制定教学改进方案,形成有效的学习新形态。

@所有人 一起回顾2021,遇见2022

建立机制 统筹推进

学校依托慕华成志智慧教育云平台获取学生的学习数据,以大数据进行整合分析,为学生、教师、教学过程进行画像,为学校教学、教研活动的开展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开展精准教学教研,实现因材施教。学校以数据平台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教学研究成果为三大工作主线,在实施过程中成立“双百”推进管理小组,执行校长牵头,各职能部门负责推进项目实施,教研组进行课堂的实践,技术部门协助支持项目的进行。

@所有人 一起回顾2021,遇见2022

结合实际 分段推进

2019年5月—2020年1月

学校在初中全学科、全学段开展互动教学,基本做到1天1课时使用pad,生物、数学、语文、历史等学科能基本做到常态化使用。初中教师基本具备了使用互动教学设备的授课能力。

2020年2月—2020年8月

由于疫情原因,互动教学无法开展,为解决线上作业问题,学校完善了线上作业功能,支持初中部分学科的线上评价需求,学校引入线上教学平台,在线上授课阶段共有123位教师借助平台为2000余名学生进行网络直播授课,授课6000余节。

2020年9月—2021年1月

学校在规范管理、保证互动教学可持续发展的驱动下,对前期开展互动教学的经验和教训进行了梳理与总结。在Pad管理、教师培训、课程模板、大数据发展规划等方面形成了若干管理办法及教学模板探讨。

2021年2月—2021年7月

学校对全体教师进行互动教学方法与理念的实践,逐步推进互动教学的常态化。另一方面,选择种子教师进行数据分析,支持种子教师开展以数据支持的精准示范教学。科技中心对教师进行分层培训,辅导教师开展互动教学。教导处、教研组配合开展校内互动教学交流,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实践。

同时,首师大附属回龙观育新学校向集团内进行成果输出,向回龙观育新教育集团华电附中支持了2套Pad设备,帮助其开展互动教学工作。

@所有人 一起回顾2021,遇见2022

成效显著 硕果累累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回龙观育新学校利用“互联网+”的思维方式和最新的信息技术手段,在学校的教学中获取大量数据,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充分挖掘这些碎片数据的价值,通过分析对学生进行画像,了解学生情况,实现数据在课堂教学中深度应用与融合,进而推动课堂形态和环境的改变。

从开始推进互动教学至今,共有13个学科118位老师参与教学实践,备课1800余节,总课时量达到3600余节。多名老师在国家、市、区教育教学评比中获奖。

@所有人 一起回顾2021,遇见2022

作为教育的核心场景,课堂教学生态系统正在被重构。但教育改革无论怎样改,都离不开对因材施教的要求。慕华成志为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回龙观育新学校提供智慧教育解决方案,通过科技赋能,让千人一面的课堂变成千人千面,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个性化的教学服务。

素材来源:昌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