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網紅探店,還能“紅”多久?

網紅探店,還能“紅”多久?

在社交媒體、視訊平台“沖浪”時,你刷到過探店文章或視訊嗎?大機率是肯定的。

那些精緻的美食圖檔、繪聲繪色的文字描述、沉浸式的吃播視訊,總能輕易刺激每個人的味蕾和消費欲望。我自己也被不少探店網紅、探店部落客的圖文或視訊種草過,包括美食、服飾、生活用品,體驗多數也還不錯。

網紅探店,還能“紅”多久?

在我眼裡,他們充當了一種“資訊篩選員”的身份,負責幫普通人在海量混雜的資訊海洋裡,挑選出适合我們且我們需要的東西。由此,也就幫繁忙的現代人節省了時間和精力,提升了其消費和接受服務的效率和滿意度——當然,這種結果很大程度上也依賴于網際網路平台的算法等技術手段。

站在商業角度,探店内容和探店網紅的出現,也是網際網路時代的必然産物。雖然古語有雲“酒香不怕巷子深”,但流量經濟時代也難免“每個人隻有15分鐘的成名機會”。尤其是對于一家主打本地生活的商家來說,更低成本的精準營銷對于其生存發展來說,至關重要。“隻需要30個探店部落客,就可以打造一家網紅餐廳”,足以說明探店天然契合本地小微商家的核心訴求。

網紅探店,還能“紅”多久?

另外,不得不提的是,長沙、成都等城市近幾年在網際網路上快速出圈,與網紅經濟的崛起密不可分。大量以分享、推介本地美食、景點、新潮生活方式為主的探店内容,在網紅城市的建構過程中功不可沒。

當我們在談論探店内容、探店網紅時,有必要對它們對普通消費者、新型商業形态、城市形象塑造等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給予應有的肯定。

不過,也得承認,随着探店從網紅基于個人真實體驗的資訊分享,逐漸變為一種商業營銷手段,探店本身的性質和人們對探店網紅的觀看,也發生了變化。根源不在于探店本身,而是在缺乏科學管理和有效引導的條件下,探店在環節上出現了形形色色令人眼花缭亂的行為。

網紅探店,還能“紅”多久?

比如,一些探店網紅産出的内容,不在基于“真實”和“親曆”這兩大核心,而是通過五花八門的包裝、美化手段造假,過度褒揚或貶低商品或服務。一些探店網紅之于商家的關系,不再是平等互惠的商業準則,而是變成了一方對另一方的“白嫖”乃至霸淩;而他們之于消費者,也不再靠誠信為本、内容為王,而是急吼吼的“割韭菜”。一些網絡媒體和視訊平台盲目追求流量效應,對探店網紅不加甄别、過度扶持,造成探店内容泥沙俱下,反而對消費者造成誤導等等。典型的現象是,部分探店部落客吹得天花亂墜的美食店、打卡聖地,待到消費者真去體驗,完全是另一副模樣,隻能大呼上當,進而“反探店”。

從市場經濟運作的規則看,探店網紅隻是在消費場景中扮演了前期“導流”的角色,商家的商品和服務能不能站穩市場、赢得口碑,終究還是要靠硬實力說話。不練好内功、想靠探店網紅們持續“紅”下去的思維,隻是一種虛妄,消費者自會用腳投票。但這并不表示,對探店行業中出現的諸多亂象和潛在風險,就應不予重視和警惕。既要在制度設計上充分用好現有《廣告法》、《電子商務法》等現有法律法規,也要在常态化監管中根據随時出現的新問題、新沖突及時出台新的監管辦法措施,标本兼治、多管齊下。

網紅探店,還能“紅”多久?

讓探店産業運轉規範化、活力最大化、效應良性化,實作網紅、商家、平台、消費者共赢,在網際網路時代和流量經濟語境下,或許是個不容回避的話題,也可以做到的目标。

熱點視訊推薦

更多内容

關注“光明時評”微信視訊号

關注“光明日報”微信視訊号

文字:汪燦

圖檔:網絡

朗誦:王茜

責編:王子墨

編輯:常瑩 朱曉帆 孫小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