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白酒苦澀辣喉難喝,喝酒人卻甘之如饴,酒精的魅力真如此強大嗎?

作者:普濟

——人們喜歡喝酒的根源探讨(一)

白酒苦澀辣喉難喝,喝酒人卻甘之如饴,酒精的魅力真如此強大嗎?

‬說在前面的話

白酒難喝還是好喝?相信每個喝酒的人都這樣問過自己,内心裡還難以決斷。本系列文章想從三個角度分享這方面的思考,得出一個相對客觀的結論,形成三篇不同内容的文章,有待酒友們品鑒。

本文是第一篇:白酒真的好喝嗎?讨論白酒本身的特性,客觀闡述白酒的風味、口感與人的适應性。

第二篇文章:人們為什麼喜歡喝白酒?讨論人們對白酒的需求焦點,白酒能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什麼作用。

白酒苦澀辣喉難喝,喝酒人卻甘之如饴,酒精的魅力真如此強大嗎?

第三篇文章:白酒應該是什麼樣的品質定位?讨論什麼樣的白酒能符合人們的生活需要,有助于生活品質的提高。

‬愛酒人喝第一口酒的感覺

白酒是真的不好喝,苦、辣、酸、臭、澀五味突出,僅有一點甜味也被沖淡。愛喝酒的人可以回想一下,在你開始學喝酒、或者第一次醉酒之前,是不是喝不進、咽不下?特别是第一口難受到六神無主?

普濟年輕時遇到過這樣的提問,回答是“又香又甜”,得到“還是年輕好啊”的當場評語。言下之意是年輕人不知敬畏啊,分辨力差搞不清狀況。其實普濟回答的是真實情況,第一次喝酒是在三哥新婚,喜宴大廚忙完了要逗酒,以為普濟還小不會喝酒,逗着玩。沒想到一大瓷缸散白,至少四兩一口喝完,不說又香又甜,起碼不反感。

白酒苦澀辣喉難喝,喝酒人卻甘之如饴,酒精的魅力真如此強大嗎?

後來經曆多了,知道這現象是個例,很少有喝酒人第一口酒不難受的。道理不複雜,白酒不符合人體感官舒适度的要求。酒精味“刺鼻”嗅覺,味覺的真實感受是“苦澀”、“辣喉”,哪怕是老酒鬼,至今也拿這些标準判斷白酒品質的優劣。

‬白酒是怎麼進化來的

中國白酒,源于中國發酵酒,李時珍說元朝才有。但看中國釀酒曆史,有經曆萬年的确鑿證據,與世界其他兩大古酒同時代。主要證據為河南賈湖遺址出土的釀酒作坊,經國際考古界認定,距今九千多年。其殘留物質甚至被美國人研究複制,生産出現代啤酒,也取名Jiahu。

白酒苦澀辣喉難喝,喝酒人卻甘之如饴,酒精的魅力真如此強大嗎?

白酒是在原發酵技術基礎上,改進為蒸餾技術,大陸出土有商代、漢代、唐代和宋代的蒸餾器。唐代以前的蒸餾器物很小,不足以餾酒,考古認為用于花露和道家煉丹。到了宋代,釀酒技術相當成熟了,茅台鎮出土的宋代官窖,産酒應該就是蒸餾技術。

李時珍所說的燒酒,隻是高度酒,還不一定是白酒。早期的高度酒,還應是液态蒸餾酒,因為液态蒸餾是由發酵到固态蒸餾必不可少的一環。有證據的是金代出土的銅燒酒鍋,已經是固态蒸餾。但在釀酒腹地茅台鎮,宋代就應該是固态蒸餾了。

固态發酵固态蒸餾才是中國白酒的标志

蒸餾是為了得到更高酒精度的酒,是以,酒的進化過程經曆了“發酵——液态蒸餾——固态蒸餾”的完整階段。

白酒苦澀辣喉難喝,喝酒人卻甘之如饴,酒精的魅力真如此強大嗎?

也因為蒸餾技術,酒裡的物質有了顯著變化,古老的發酵酒風味也完全不同了,不再是米酒黃酒的味道。也不再是過去的喝法,但是喝酒感受更為強烈,也不再需要一次喝進去很多。

是以,古人對酒的描繪,“瓊脂玉液、流霞、香醑”、“蘭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莫許杯深琥珀濃,未成沉醉意先融”等等,是享用米酒黃酒時的風景,白酒畫風突變,一個“烈”字所囊括。

‬“刺激”是烈性白酒的特性

16度的黃酒,玉般的溫潤口感,文人聚集聊起騷來,能成天整夜地喝。換成60度的白酒就不能夠,比如“蘭亭閣序”場景,不喝黃酒喝白酒,别說王羲之酒後不能作序,估計出不來三首詩都會倒下。

白酒苦澀辣喉難喝,喝酒人卻甘之如饴,酒精的魅力真如此強大嗎?

平心而論,白酒的口感也很不好受,包括鼻子嘴巴食道腸胃頭腦,沒一個部件喜歡它。鼻子聞着酒精味沖,醬酒複合窖泥谷黴味,濃酒窖泥味,清酒谷黴味。喝到嘴裡,苦澀辣酸在前,下肚一股火,再喝頭就大。

那麼,如此不好喝的白酒,為什麼有四億多人在喝?那麼多人喜歡喝酒呢?下篇分享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