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白酒苦涩辣喉难喝,喝酒人却甘之如饴,酒精的魅力真如此强大吗?

作者:普济

——人们喜欢喝酒的根源探讨(一)

白酒苦涩辣喉难喝,喝酒人却甘之如饴,酒精的魅力真如此强大吗?

‬说在前面的话

白酒难喝还是好喝?相信每个喝酒的人都这样问过自己,内心里还难以决断。本系列文章想从三个角度分享这方面的思考,得出一个相对客观的结论,形成三篇不同内容的文章,有待酒友们品鉴。

本文是第一篇:白酒真的好喝吗?讨论白酒本身的特性,客观阐述白酒的风味、口感与人的适应性。

第二篇文章:人们为什么喜欢喝白酒?讨论人们对白酒的需求焦点,白酒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什么作用。

白酒苦涩辣喉难喝,喝酒人却甘之如饴,酒精的魅力真如此强大吗?

第三篇文章:白酒应该是什么样的品质定位?讨论什么样的白酒能符合人们的生活需要,有助于生活质量的提高。

‬爱酒人喝第一口酒的感觉

白酒是真的不好喝,苦、辣、酸、臭、涩五味突出,仅有一点甜味也被冲淡。爱喝酒的人可以回想一下,在你开始学喝酒、或者第一次醉酒之前,是不是喝不进、咽不下?特别是第一口难受到六神无主?

普济年轻时遇到过这样的提问,回答是“又香又甜”,得到“还是年轻好啊”的当场评语。言下之意是年轻人不知敬畏啊,分辨力差搞不清状况。其实普济回答的是真实情况,第一次喝酒是在三哥新婚,喜宴大厨忙完了要逗酒,以为普济还小不会喝酒,逗着玩。没想到一大瓷缸散白,至少四两一口喝完,不说又香又甜,起码不反感。

白酒苦涩辣喉难喝,喝酒人却甘之如饴,酒精的魅力真如此强大吗?

后来经历多了,知道这现象是个例,很少有喝酒人第一口酒不难受的。道理不复杂,白酒不符合人体感官舒适度的要求。酒精味“刺鼻”嗅觉,味觉的真实感受是“苦涩”、“辣喉”,哪怕是老酒鬼,至今也拿这些标准判断白酒品质的优劣。

‬白酒是怎么进化来的

中国白酒,源于中国发酵酒,李时珍说元朝才有。但看中国酿酒历史,有经历万年的确凿证据,与世界其他两大古酒同时代。主要证据为河南贾湖遗址出土的酿酒作坊,经国际考古界认定,距今九千多年。其残留物质甚至被美国人研究复制,生产出现代啤酒,也取名Jiahu。

白酒苦涩辣喉难喝,喝酒人却甘之如饴,酒精的魅力真如此强大吗?

白酒是在原发酵技术基础上,改进为蒸馏技术,大陆出土有商代、汉代、唐代和宋代的蒸馏器。唐代以前的蒸馏器物很小,不足以馏酒,考古认为用于花露和道家炼丹。到了宋代,酿酒技术相当成熟了,茅台镇出土的宋代官窖,产酒应该就是蒸馏技术。

李时珍所说的烧酒,只是高度酒,还不一定是白酒。早期的高度酒,还应是液态蒸馏酒,因为液态蒸馏是由发酵到固态蒸馏必不可少的一环。有证据的是金代出土的铜烧酒锅,已经是固态蒸馏。但在酿酒腹地茅台镇,宋代就应该是固态蒸馏了。

固态发酵固态蒸馏才是中国白酒的标志

蒸馏是为了得到更高酒精度的酒,所以,酒的进化过程经历了“发酵——液态蒸馏——固态蒸馏”的完整阶段。

白酒苦涩辣喉难喝,喝酒人却甘之如饴,酒精的魅力真如此强大吗?

也因为蒸馏技术,酒里的物质有了显著变化,古老的发酵酒风味也完全不同了,不再是米酒黄酒的味道。也不再是过去的喝法,但是喝酒感受更为强烈,也不再需要一次喝进去很多。

因此,古人对酒的描绘,“琼脂玉液、流霞、香醑”、“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沉醉意先融”等等,是享用米酒黄酒时的风景,白酒画风突变,一个“烈”字所囊括。

‬“刺激”是烈性白酒的特性

16度的黄酒,玉般的温润口感,文人聚集聊起骚来,能成天整夜地喝。换成60度的白酒就不能够,比如“兰亭阁序”场景,不喝黄酒喝白酒,别说王羲之酒后不能作序,估计出不来三首诗都会倒下。

白酒苦涩辣喉难喝,喝酒人却甘之如饴,酒精的魅力真如此强大吗?

平心而论,白酒的口感也很不好受,包括鼻子嘴巴食道肠胃头脑,没一个部件喜欢它。鼻子闻着酒精味冲,酱酒复合窖泥谷霉味,浓酒窖泥味,清酒谷霉味。喝到嘴里,苦涩辣酸在前,下肚一股火,再喝头就大。

那么,如此不好喝的白酒,为什么有四亿多人在喝?那么多人喜欢喝酒呢?下篇分享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