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解放軍的發展曆史,有一件事情可以說是曆經波折,這便是解放軍軍銜制度的成立和完善,而在上個世紀,解放軍就舉行過兩次授銜,一次是1955年建國後的大授銜,另外一次則是1988年對于軍銜制度的再次恢複。
當然建國後的這次大授銜,有關介紹的文章可以說是數不勝數,在這裡我們就一筆帶過,權且不提,而我們今天文章所講的重點,則是1988年第二次授銜時,海軍被授銜将領中發生的特殊的一幕。

李耀文
原來在這次授銜中,時任海軍政委的李耀文獲得了上将軍銜,但擔任海軍司令的張連忠,卻僅僅獲得了中将軍銜,這一情況的産生,讓當時很多不明白其中緣由的人感到了疑惑。
而縱觀我軍曆史,乃至于世界上其他各國共産黨上司下的軍隊授銜情況,這種事情也是很少見的,因為按照一般情況來說,某一個軍種的司令,軍銜多數和政委都是一樣的狀态,有的可能司令高于政委,但絕對不會出現政委高于司令的情況,那麼1988年海軍将領授銜時發生的這特殊一幕,背後究竟有何隐情呢?
要說起這件事情的來龍去脈,其實還得從海軍政委李耀文将軍說起,而這位對海軍建設有過重大貢獻的我軍将領,實際上有很多人對他都是缺乏了解的。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很多人都不知道一件事情,這便是李耀文将軍不但是1988年授銜時的上将,他還是1955年授銜時的開國少将,當然這番資曆,也不足以是他日後獲得上将軍銜的根本原因。
問題的關鍵則在于,我海軍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經曆的這一曲折而又偉大的發展曆程,而在這一艱難時期,李耀文将軍正是策劃者,他以花甲之齡,依然戰鬥在第一線,親身經曆了這一曆史篇章。
那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的時候,鄧小平同志就對海軍未來的發展定下了基調:“建立一支強大的具有現代戰鬥能力的海軍,鞏固強大的海防,是事關國家和民族命運的大事”
但當時大陸海軍,和世界上其他大國的海軍差距還是較大的,幾乎沒有遠洋作戰能力,隻有近海岸防守的力量,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李耀文将軍來到了海軍,擔任了海軍政委。
此後八年間,李耀文将軍先後同我軍兩位名将搭班子工作,一位是赫赫有名的葉飛将軍,一位則是和他的搭檔工作了五年之久的劉華清,這二位将領和李耀文搭檔期間,對他都有着極高的評價,尤其後來被上調到軍委工作的劉華清,他評價李耀文是一個“政治上很強,思想水準很高,善于團結同志的幹部。”
從這裡我們不到看出,在張連忠來到海軍擔任司令之前,李耀文将軍已經擔任了八年政委了,是以從資曆和貢獻上來講,張連忠将軍絕對無法同李耀文相提并論,當然此時的李耀文已有七十歲高齡,反觀隻有五十多歲的張連忠可謂是非常年輕了。
而這種“老将帶新人”的上司班子,其實也是當時我軍發展的一大趨勢,正所謂特殊情況特殊對待,這也就導緻在1988年授銜的時候,海軍政委李耀文是上将,張連忠則是中将。
當然李耀文将軍本身,他參加革命的時間就比張連忠早了十多年,他是我軍進階幹部的時候,張連忠才參軍,是以對于自己軍銜低于李耀文,張連忠将軍是沒有任何想法的。
最終直到1990年,李耀文将軍因為年齡過大的原因實在無法承擔繁重工作,這才退居二線離開了上司崗位,而張連忠将軍,後來在1993年也晉升為了海軍上将軍銜。
當然李耀文将軍雖然隻是海軍政委沒有當過司令,但不可否認的是,李耀文将軍在海軍政委任上的這十年,他的付出和貢獻絕對是巨大的,堪稱是我海軍在改革開放後能夠極速發展的中流砥柱。
文章寫道這裡就算結束了,縱觀人民海軍自建立以來,從一窮二白到大踏步趕上世界潮流,正是因為有着像李耀文将軍這樣兢兢業業的老兵戰鬥在第一線,為共和國散熱發光。
如果說新中國那些第一代開國領袖們是一個将人民軍隊從無到有的過程,那麼以李耀文将軍這樣為榜樣的後時代國家棟梁們,則是将人民軍隊由弱變強的過程,讓我們向李耀文将軍緻敬,他永遠值得我們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