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新中國為10位将領授予了大将軍銜,分别是粟裕、徐海東、黃克誠、陳赓、譚政、肖勁光、張雲逸、羅瑞卿、王樹聲、許光達。

可授銜的背後,有很多不為人知的故事!
在大将初選名單中,并非10位,而是多達22位。其中,還有後來被授予上将軍銜的宋任窮,很多人感到不可思議。
為何宋任窮能被列入大将初選名單中?
宋任窮是一位老資格,早在1926年入黨。說起他的黨内資曆,比羅榮桓、劉伯承、賀龍、彭德懷等人入黨還早。
在長征路上,他擔任過幹部團政委,與陳赓搭檔過。到陝北後,調紅28軍任政委,與劉志丹搭檔。劉志丹犧牲後,他改任軍長。
抗戰時期,從八路軍政治部被派往冀南開辟根據地,負責黨政軍工作。當129師派軍事出身的陳再道工作後,陳再道擔任軍區司令員,宋任窮擔任政委兼任冀南行政公署副主任、主任,負責軍隊和地方工作。
解放戰争時期,在二縱跟着劉鄧挺進大别山。1948年,職務發生調整,被調任到華東野戰軍擔任副政委。
很多人都知道,華野副政委是譚震林,大将資曆,可不知道還有宋任窮。
宋任窮挂名華野副政委,不是專職副政委,是以基本上不參與華野的軍事工作,他的精力也不在部隊,而是在地方。
當時中原軍區成立後,他擔任豫皖蘇軍區政治委員,粟裕兼任司令員。豫皖蘇軍區是中原軍區最大的二級軍區,它在華東軍區和中原軍區結合地帶。陳粟大軍與劉鄧、陳赓兵團形成品字型戰略格局時,兩支部隊協同作戰很多,便于開展工作。
粟裕兼任豫皖蘇軍區,更多也隻是挂名而已,具體工作由張國華副司令員負責。
1949年,中原改編為二野後,宋任窮回到二野擔任副政委。同樣不負責野戰軍具體工作,他負責後勤、支前工作。
當劉鄧大軍解放大西南後,他被調任雲南主政工作。
從宋任窮的資曆上看,他有資格列入大将候選名單中。大将一般是大戰略區副職或者兵團司令員。宋任窮擔任戰略區副職,當然符合要求。
至于為何改任上将,具體與授銜縮減有很大關系。
如今的10位大将都有各自代表,并非單純靠資曆、職務、戰績,像譚政代表政工,張雲逸代表紅7軍,徐海東代表紅25軍,粟裕代表華野以及南方遊擊部隊,王樹聲代表紅四方面軍,許光達代表紅二方面軍。
宋任窮是從井岡山走出來的中央紅軍,資曆和職務比他高的人不在少數,不在大将名單之列也在情理之中,像蕭克、張宗遜也都擔任過大戰略區副職。